九零七年丁卯后梁太祖(朱晃,又名温、全忠)开平元年
四月二十二日,朱全忠即皇帝位,国号大梁,年号开平,史称后梁。天雄军节度使、邺王罗绍威取魏博良材,为朱全忠建五凤楼、朝元前殿于洛阳河上,并岁供谷一百万石。
五月一日,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加衔太傅。
二十三日,命保平节度使康怀贞领兵八万合魏博兵攻潞州,半月不克。
八月,后梁大将李思安引河北兵至潞州城,筑重城,内防突围,外拒援兵,并征调太行山以东百姓输送军粮。
九月,朱全忠擢罗绍威子罗廷望、罗廷矩为郎,班列朝廷。因二子年幼,罗绍威求免,从之。
刘守文孤立无援,罗绍威晓以祸福。十一月十五日,刘守文请降,以子为人质。梁太祖拊手曰:“绍威折简,胜十万兵!”
是年,诸道多奏军士、百姓割股,青、齐、河朔尤多。
九零八年戊辰后梁开平二年
正月,后梁大将李思安等攻潞州,久而不下,士卒疲惫,多逃亡。
去冬少雪,春深农事方兴,久无时雨,兼有灾疾。
九零九年己巳后梁开平三年
八月,秋稼将登,霖雨特甚。
十一月六日,天雄节度使罗绍威风痹病重,上表称:“魏故大镇,多外兵,愿得有功重臣镇之。”魏博大镇,父子世袭一百五十年,一旦请朝廷任命,实出人意料,梁太祖大为感动。七日,以罗绍威子罗周翰为天雄节度副使,知府事。
九一零年庚午后梁开平四年
五月二十五日,罗绍威薨,年三十四,葬祖茔,今大名镇康堤口村东南。赠尚书令,谥号“贞壮”。以罗周翰为天雄留后。
罗绍威(877——910),字端己,魏州贵乡人,相貌魁伟,有英杰气,工书法,晓音律,懂儒术,明事理。招揽文士,置书楼,聚书万卷,所开学馆当时著名,每歌酒宴会,与宾佐赋诗,颇有情致。当时藩镇之中,最获文章之誉。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意,坏裂丢弃,自己起草,下笔成文,虽无藻丽之风,幕客多所不及。
开平中,大诗人罗隐投奔罗绍威,将至魏州境时,致书信叙家世,称罗绍威为侄。罗隐一介布衣而称叔,幕僚忿忿不平。罗绍威素重才爱士,率百官郊外亲迎,见面即持晚辈礼,叩拜恭然,罗隐承受不让。罗隐离魏州时,又馈赠金银财物无数,并推荐给朱全忠,授给事中。
有集五卷,今存《柳》、《白菊》诗二首。曾有诗云:“帘前淡泊云头日,座上萧骚雨脚风。”虽精通作诗者,亦所叹服。
九月十五日,因历年以来,州务尽委督邮,刺史等同闲冗,令魏博管内刺史依河南诸州例专达州务。
十月二十三日,新修天骥院开宴落成,内外并献马,魏博进绢四万匹以贺,作为马价。
梁太祖因罗绍威卒而据有魏博之地,又欲兼并镇、定,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督促魏博军三千人入深、冀。十一月三日,宁国节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屯兵魏州。
十二月三日,镇、定与李存勖所率晋军合兵,梁命王景仁、罗周翰率四万兵屯邢、洺。二十一日,进军柏乡。
九一一年辛未后梁乾化元年
正月二日,晋梁激战高邑,梁军大败,斩首两万级,陈尸数十里,损失战马三千匹、铠甲兵器七万,辎重不可胜计,河朔大震。
十四日,晋军大将李存勖遣史建瑭、周德威攻掠邢、魏,传檄晓谕邢、洺、魏、博、卫、滑六郡属县。
二月三日,李存勖兵至洹水。
四日,罗周翰出兵五千,塞魏州西石灰窑口,周德威以骑兵掩击,迫入观音门。李存勖兵至魏州,军于狄仁杰祠堂西。罗周翰闭门自固,晋军攻城几陷。
因罗周翰年少,五日,梁以户部尚书李振为天雄节度副使,命杜廷隐将兵一千间道夜入魏州,助罗周翰守城。
十五日,梁将杨师厚自磁、相出兵救邢、魏。
十七日,晋军解围,杨师厚追兵逾漳水而还,留屯魏州。
六月,杨师厚引兵三万自魏州移屯邢州。
九月二十日,梁太祖至魏州。
十月二十六日,梁太祖魏州东郊大阅兵。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因部下马瘦,腰斩于军门。
十一月一日,梁太祖驻跸魏州行宫。二日,离魏州回京城。
十二月,魏博兵于泾县北戮杀镇州军七千余人,夺马二千余匹,戈甲不知其数,擒都将以下四十余人。
九一二年壬申后梁乾化二年 郢王(朱友珪)凤历元年
二月二十六日,梁太祖自将兵出征,救幽州刘守光。军至魏州,追封故魏博节度使罗宏信为赵王。
三月七日,梁太祖自贝州南返。二十七日,在永济县令魏州差官祈祷龙潭。二十八日,至魏州。二十九日,雨泽愆期,令宰臣于魏州灵祠精加祈祷。
四月一日,梁太祖于魏州金波亭赐宴宰臣、文武官员及六学士。
八日,令两京及宋州、魏州五月前禁止屠宰,各于佛寺开道场,以求福音。
九日,梁太祖疾笃,自魏州南归。
七月二日,罗周翰幼弱,军政事宜委牙内都指挥使潘晏决断。宣义节度使杨师厚馆魏州铜台驿,杀潘晏,引兵入牙城,杀牙将臧延范等,逐罗周翰。
四日,指挥使赵彬作乱,杨师厚令牙兵围捕,赵彬越城出逃,追击至肥乡,擒获党羽百余人,斩首府门。
七日,以杨师厚为天雄节度使,徙罗周翰为宣义节度使。杨师厚镇魏博,专割财赋,选军中骁勇数千人,设置银枪效军,赏赐丰厚,试图恢复唐代牙兵之盛,对抗后梁。
十月,杨师厚兼都招讨使,麾下多宿卫劲兵,有权调发诸镇兵,威势甚重。
十一月,赵将王德明率兵三万掠武城,陷临清,攻宗城。九日,杨师厚伏兵唐店,大破王德明军,斩首五千余级。
九一三年 癸酉后梁末帝(朱友真)乾化三年
河朔有上元节(元宵节)夜游旧俗,杨师厚令魏州民众,户立竹竿,高悬灯笼,洞照全城,纵士女嬉游,令女妓乘彩画舟舫,放歌御河之上,纵酒整日。又采黎阳巨石记德政,铁车负载,驱牛数百拽拉,当道之墓冢庐舍尽数毁坏,百姓望之,皆曰“碑(悲)来”。碑石至而杨师厚卒,魏人以为“悲来”应兆。今碑石不知所在。
二月,朱友真拉拢杨师厚,并指使心腹在洛阳发动兵变,诛杀朱友珪,自即皇帝位。
三月七日,以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封邺王。
五月九日,杨师厚与刘守奇发汴、滑、徐、兗、魏、博、邢、洺十万大军大掠赵境,所过残破。王熔向晋告急,晋军救援。杨师厚转攻沧州,顺化节度使张万进畏惧,请迁河南,杨师厚以刘守奇为顺化节度使,镇守沧州。
九一四年甲戌后梁乾化四年
七月,晋军攻邢、洺,梁将杨师厚自魏州引兵相救,裨将曹进金投奔晋军,晋军退,梁军也引归。
九一五年乙亥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
三月七日,杨师厚卒。后梁乘机分魏博为二镇,以平卢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另置昭德军于相州,割卫、澶二州隶属,以宣徽使张筠为昭德节度使。魏州将士、府库也一分为二。
贺德伦、张筠赴任,恐魏人不从。二十九日,刘鄩以讨王熔为名,遣澶州刺史王彦章率龙骧五百骑入魏州,屯金波亭,强令魏兵分徙。魏兵父子相承数百年,族姻盘结,不愿分徙。贺德伦严加督责,魏军因分离而怨恨,连营聚哭,不忍骨肉流离。夜,魏州军乱,攻龙骧军,王彦章斩关而逃。迟明,乱兵入牙城,杀贺德伦亲军五百余人。三军大掠,魏州士庶被害无数,效节军校张彦率其众制止乱军。
四月,梁末帝遣使抚谕魏军,许张彦为魏州刺史。张彦请相、澶、卫三州仍旧归还魏博,不许。张彦逼贺德伦求援于晋,李存勖闻讯,即命马步副总管李存审自赵州引兵进据临清。
五月,李存勖引军南下,进屯永济,斩张彦及其党七人,收编魏州八千银枪效节军为亲军,改为银枪效节都。银枪效节都勇悍无敌,梁晋争锋,夹河而战,深得其用。
六月一日,李存勖入魏州,自领天雄军节度使,迁晋宫于此,抚谕百姓,民心大服。银枪效节都骄横,天雄都巡按使李存进严禁侵扰百姓,强取人一钱以上者斩首于市。又禁流言惑众。旬日,魏州城秩序井然。
是月,刘鄩选兵万余人,自洹水趋魏县。李存勖帅亲军至魏县,与刘鄩夹御河为营。
魏州新乱,府库空竭,民间疲弊,钱谷等事宜悉归魏州孔目吏孔谦。孔谦急征重敛,以供军需,致使六州愁苦,归怨李存勖。此后,魏州成为李存勖用兵基地。李存勖征讨四方,天雄军府事由判官司空颋决断,司空颋恃才仗势,睚眦必报,收受贿赂,骄横奢侈,后被族诛。
七月,霖雨积旬。因魏博归晋,贝州刺史张源德不从,北结沧、德,南连刘鄩拒晋,数断镇、定粮道。魏军储粮在临清,刘鄩图谋占据,驻军莘城。李存勖于莘城西三十里安营,一日数战。
八月,梁末帝以杨师厚旧部杨延直为澶州刺史,使领兵万人助刘鄩,且招诱魏人。
九一六年丙子后梁贞明二年
二月,梁将杨延直自澶州引兵万人,夜半至魏州南门外,城中选五百壮士突入军中,噪声动地,梁军溃乱奔走。迟明,刘鄩自莘引军至城东,与杨延直合兵,晋军出城击退刘鄩,至故元城(西汉元城县故城)西,梁军被四面合围,弃甲之声,声闻数十里,步兵七万歼亡殆尽,刘鄩仅率数十骑西南突围脱逃。
三月,李存勖拔卫州、惠州,还魏州。
四月,晋取洺州,以魏州都巡检刺使袁建丰为洺州刺史。
六月,李存勖攻邢州,梁遣捉生都将张温率步骑五百为援,至内黄,张温率众奔魏。
七月一日,李存勖自晋阳还魏州。李存勖仁孝,虽征战河北,每年再三回晋阳归省母亲曹夫人。
八月,晋以相州复隶天雄军。
九月,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又因昌乐县新治在旧治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为今南乐县得名之由来。
九一七年丁丑后梁贞明三年
契丹阿保机围攻幽州,李存勖命李存审、李嗣源救援,八月,大败契丹,献捷魏州。
十月,李存勖自魏州赴晋阳省亲。
十二月一日,李存勖闻黄河冰合大喜,急还魏州。二十三日,大寒,李存勖帅军渡黄河,攻陷梁沿河数十里列栅和杨刘城(今山东省东阿县)。
九一八年戊寅后梁贞明四年
二月二十一日,李存勖自魏州率轻骑至杨刘,梁将谢彦章帅兵数万决黄河水东注曹、濮及郓诸州,晋军被阻,不得进。
六月二十一日,李存勖自魏州至杨刘劳军。
二十三日,梁晋大战,梁军大败,死伤无数,河水变赤,谢彦章仅以身免。
八月一日,李存勖在魏州城郊阅兵,周德威将幽蓟步骑三万,李存审将沧景步骑万人,王熔遣其将帅镇冀步骑三万,李嗣源将刑洺步骑万人,李嗣昭将泽路步骑万人,王处直遣其将帅易定步骑万人,及麟、胜、云、朔等州奚、契丹、室韦、吐谷浑等马万匹,河东、魏博十镇之兵,云集魏州。部阵严肃,旌甲照曜,军旅之盛一时为最。阅兵后,李存勖率军至杨刘,列阵十数营于麻家渡。
十二月十九日,李存勖令军中老幼还魏州。二十一日,大军毁营而进,全力攻梁军。征发魏博白丁三万随军营造栅栏,所至,营栅立成。
二十四日,梁晋对抗胡柳坡,魏博银枪军突入梁军阵营,斩击十余里。至午时(十一时),银枪都将王建及大呼率晋军再破梁军数万。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任上贪浊)各役徒万人,于山下曳柴扬尘,鼓噪助势。梁军不知内情,自乱阵脚,弃甲山积,不计其数,大败。是日,两军各丧士卒三分之二,军力不振。
九一九年己卯后梁贞明五年
正月,李存勖自晋阳还魏州。七月,赴晋阳省亲。
八月,梁开封尹王瓒领兵五万自黎阳渡河掩击澶、魏,至顿丘,遇晋兵而回,梁晋在杨村夹河对垒。
十月,李存勖还魏州,发魏州民数万人扩建德胜北城(其地本名德胜渡,在今河南濮阳县)。每日与梁军交锋,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时石敬瑭、刘知远皆在晋军为将。
九二一年辛巳后梁龙德元年
正月,蜀、吴屡劝李存勖称帝。黄巢破长安时,魏州僧人传真之师得传国玉玺,秘藏四十年,传真进献李存勖,验其文,有“受命于天,子孙宝之”八字。
三月,诸镇劝李存勖称帝,各献钱数十万助即位,存勖命有司筹备登基事项。张承业闻知,自晋阳急奔魏州,劝告李存勖不要自立绝唐。李存勖不听,张承业绝食而死。
七月,李存勖求唐旧臣,备百官。前礼部尚书苏循来魏州,入牙城,望府廨即拜,谓“拜殿”。翌日,又献大笔三十枚,谓“画日笔”,李存勖大喜,即命苏循为河东节度副使。
十一月,李存勖自将兵攻镇州张处瑾,旬日不克。
九二二年壬午后梁龙德二年
正月,李存勖与契丹激战,阿保机大败北归。梁将戴思远率军乘虚袭魏州,晋将李嗣源自澶州引兵先至狄公祠,告知魏州早作防备。梁军至魏店(今大名县魏店村),李嗣源部将石万全挑战。因魏州有备,梁军西渡洹水,拔成安,大掠而去。
二月,李存勖闻德胜危急,自幽州急行军五日至魏州,戴思远烧军营遁还杨村。
九月,李存勖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符习为节度使。符习辞曰:“魏博霸府,不可分也,愿得河南一镇,习自取之。”遂改任天平节度使。河北三镇由李存勖兼领节度使。
因战事不断,魏州赋税拖欠甚多,一日,李存勖召赵季良切责,对曰:“殿下方谋攻守,复务急征,一旦百姓离心,恐河北亦非殿下之有,况河南乎!”李存勖敛容致歉。
九二三年癸未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元年
二月,李存勖定于四月即皇帝位。三月,置百官,于河东、魏博、易定、镇冀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召监军张居翰、节度判官任圜赴魏州,于牙城南筑即位坛。
四月一日,李存勖升坛祭天,即皇帝位,国号大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升魏州为东京,都督府为兴唐府,以邺宫为兴圣宫。改元城县为兴唐县,改贵乡县为广晋县。以魏博节度判官王正言为礼部尚书行兴唐尹,光禄卿任团为兴唐少尹。自正月不雨,人心忧恐,宣赦之日,澍雨普降。时后唐有十三节度、五十州。
八月三日,唐庄宗自杨刘还东京兴唐府。
十五日,梁左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率百骑来降。唐庄宗问及汴梁实情,答曰:“五千铁骑旬日可下”。唐庄宗遂有取汴之意。
唐军自德胜失利以来,丧失储粮数百万,租庸副使孔谦暴敛以供军需,民多流亡,租税减少,积蓄不支半年。是时泽潞未下,契丹南侵,梁军又将大举进攻,形势艰险,唐庄宗决议直取汴州。九月二十八日,下令军中将士家属返东京兴唐府。
十月一日,唐庄宗送魏国夫人刘氏、皇子李继岌返回兴唐府,送别离亭,歔欷作别,声言不成功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并命宣徽使李绍宏、宰相豆卢革、租庸使张宪、兴唐尹王正言同守兴唐府城。
二日,唐庄宗率大军自杨刘渡河,急取汴州,梁亡。
十二月,后唐移都洛阳,降东京兴唐府为副都。
九二四年甲申后唐同光二年
二月,孔谦聚敛求媚,蠲免之赋税皆予以征收。自此每有诏令,人人不信。
三月,敕郓州差兵二千自黎阳开御河以通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