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49年04月26日
【版号】2
【栏目】
【作者】
【本报讯】华北区太行、冀鲁豫、冀南、察哈尔等地根据节约防灾、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以工代帐原则,大力组织灾区群众生产渡过春荒,以保证今年大生产运动胜利开展。华北解放区若干边沿区,过去备受蒋匪摧残,又加以旱涝,河堤、湖堤之决口,虫病,不少成为灾区。如太行的修武、获嘉、焦作、武陟、邢台、临城、高邑、元氏、赞皇等县;冀鲁豫的河南广大地区;冀南恩县、大名、邯郸;察哈尔省的建屏、南口两区。各区为克服灾荒,保证春耕生产对各地灾情作了调查,拟定了救济办法。太行区行署则根据灾区的不同情况,多方面给灾区群众寻找生产门路,利用可能用的生产工具,组织领导群众生产。在修堵沁河堤岸时,实行以工代帐,组织灾区群众结合修堤工程,运输石料、秸料。从一月起,共赚小米十三万五千余斤,解决了大部群众的生活困难。大樊堤可于三月底合龙,空出耕地三十多万亩至今春可下种二十万亩。太行区并结合支前、修路与贸易公司收运军布等工作进行救灾。在支前中组织灾民由焦作往获嘉给围困新乡的军队运送燃料,从去年十二月至今得运费小米六十二万五千余斤。在修筑铁路桥梁时,仅修武一县群众运送铁路器材即得工资米二十万余斤,以工代帐得小米一万一千六百余斤。在上述数字中,灾民得米占五分之四。太行区并结合贸易公司收军布,组织妇女纺织。在救济粮的使用上,着重烈、军、工属及孤寡老弱无劳动力者。冀鲁豫区最近灾区生产贷粮开始重点发放,七专区专员亲到济宁、昆山等县组织灾民生产;灾民亦从事各种生产,如运输、纺织、烧窑、造农具、毛毯、编席、编篮,捕鱼、磨粉、榨油等。灾区与非灾区的农民充分表现了团结友爱:巨野的丁官屯一村即安置了外来灾民一百余户,借给灾民房子家具,妇女借给灾民妇女四十辆花车。丁官屯群众对灾民所需微小资本则自动捐助。冀南恩县灾区掘顺水渠排水,已有十八个村大部排完,并从非灾区调剂耕畜一千犋到灾区进行春耕,十天可耕地四百余顷,占应耕的四分之一。早熟作物种子(七个叶的高粮)两千九百多斤运到灾区。青壮年有的到外区铡草,打短工或捕鱼。察哈尔省已组织灾民委员会,对灾区群众发起“一杓米”“一把枣”运动,由分区掌握调剂,并大量募集树叶干菜,号召全分区干部每人今年节约小米十斤,预先支拨,广泛组织群众进行副业生产。公营商店和推进社大力帮助解决原料销路等困难。公营工厂做鞋或包揽其他手工,尽量先照顾灾区。各区号召灾区群众多种瓜、菜及早熟作物,以缩短灾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