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随县方志办领导去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交流史志工作,因为我和同去的同事家川都是首次去聊城,领导说,你们别参加座谈了,就去看看聊城风光吧。并给了我们一个任务,就是照几张照片,在大名史志网中“异域采风”栏目里做一介绍。
初来咋到,时间也紧,只是就近转了转。尽管这样蜻蜓点水,但我们这次看到的两大景观,也足够震撼,颇感不虚此行。
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她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石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
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条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条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
光岳楼是鲁西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康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赋予“天下第一楼”之称,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当代名家对光岳楼也都倍加青睐,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蒋维松都为光岳楼留下匾额和楹联。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湖
东昌湖又名胭脂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全国三支市内名湖”,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 称,是江北水城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昌湖环绕聊城古城一周,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当时因修筑城墙以及护城堤挖土而成,后经历代开阔,现在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是济南大明湖的4—5倍。东昌湖由10个湖区和20块水面组成,湖岸线长达16千米,是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她为聊城这座城市增加了灵气,是聊城的最靓点。她以黄河水为源,积水约1680万立方米,水深3—5米,常年不竭。东昌湖水清澈;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是国家钓鱼基地,适宜水上游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归途中,主任说:“聊城市是一座很美的水城、古城、生态城。此行你们至少还少看一景,那就是著名的古建筑--山陕会馆,留个念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