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谢利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高田学校教师。
鸟虫书是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此类字体频繁出现于兵器、乐器、容器、玺印乃至瓦当之中。从美术字体的装饰和设计角度来看,其图案纹饰绝大多数都是鸟与蛇虫的结合,即具体的鸟形图案与回环盘曲的蛇虫形纹饰的结合。关于鸟虫书的起源、发展、性质、功能等问题的研究,有容庚《鸟书考》、马国权《鸟虫书论稿》与曹锦炎《鸟虫书通考》等成果。本文将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对鸟虫书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作综合介绍。
一、 鸟虫书之名
许慎《说文解字·叙》曰:“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鸟虫书最早称为“虫书”,是“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初年,虫书作为“六体”之一;至新莽复古改制时则称虫书为“鸟虫书”。从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以及《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这些材料可以看出,“羽虫”可以泛指鸟,虫的涵义实际上已囊括了所有的飞禽走兽和人类,因此,这里的鸟虫书即是指原来的虫书。马国权先生在《鸟虫书论稿》中认为,由于在上古时代虫的涵义一度扩大得很宽,它不但可以把鸟统摄在内,而且还可以包括所有的动物。因此,浑言之为“虫书”,析言之便成为“鸟虫书。”所以以上文献中所记载的虫书与鸟虫书皆属同一种书体。在《资治通鉴·汉纪》和崔豹的《古今注》中可以知道鸟虫书除 “虫书”之称外,又称为“鸟书”或“鸟篆”。因为此书体的称呼不止一个,在运用上会造成一定的混乱,所以本文把“虫书” “鸟书”和“鸟篆”统称为鸟虫书。
二、 鸟虫书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关于鸟虫书的起源
鸟虫书的起源,前人说法较多。但一种书体的产生并不是简单地依靠一人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因为一个神话故事而产生,只能说此书体产生之初,有人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整理而并非完全是其所作。一些学者专家进行经考证,认为鸟虫书究竟起源于哪个时代这个问题尚未能达到共识,还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出土的鸟虫书文物中,可以知道最早出现的是《王子婴次卢》(庄王时物,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70年)和《王子午鼎》(康王时物,公元前577年-公元前552年)。由此可知鸟虫书的起源最晚不会晚于春秋后期,主要盛行于战国的吴、越、楚、蔡、宋等地。

《玄妇方壶铭文》
(二) 关于鸟虫书的发展
关于鸟虫书的发展过程,苏莹辉先生曾有过简单的总结,即从“附加少数鸟形”到“鸟形几遍全铭”,从“偶然的”到“非偶然的”,大致上道出了鸟虫书发展的轨迹。郭沫若先生在《周代彝铭进化观中》中指出这时期文字的装饰美是一种必然出现的现象;他又在《青铜时代》中认为,一度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鸟虫书铭文,随着青铜时代的终结而渐渐没落,在战国晚期的青铜器铭刻中,已几乎不见鸟虫书的踪迹。虽说如此,但作为一种书体,鸟虫书却似一股不绝的袅袅清烟,一直延续到秦汉以后。曹锦炎先生根据陆续出土、刊布的鸟虫书材料和已有资料分析,对鸟虫书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整理,他认为以先秦国别而言,鸟虫书见于越、吴、蔡、楚、曾、宋、齐、徐等国;就年代可考者,最早的应属楚王子午鼎,最晚的为越王不光剑。鸟虫书除了上述周至春秋战国这段萌芽至兴盛阶段,还推衍至秦汉以后。
笔者根据有鸟虫书的古代器物的时间顺序及其表现形式,鸟虫书的发展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鸟虫书之先声——《楚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周康王时物,公元前577年-公元前552年)。此器为最早出现装饰风尚的楚器。其铜器的铭文屈曲摆动,字势的修长与飘逸与基本对称的结构骨架相交织,打破了西周典型金文匀称的空间秩序。从这一个时代开始,铭文与器物的纹饰等量齐观。它们的书风暗示了鸟虫书的到来,可说是鸟虫书的先声。

《王子午鼎》
2.鸟虫书之盛行——战国兵器上的鸟书:
鸟虫书在战国通行地域上来说,以吴、越、楚、宋、蔡居多,越国为最多。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王子于戈》(左图)、《 楚王孙渔戈 》(右图 )《越王州句矛》等。综观这些吴越之地的兵器铭文,以简洁而抽象的鸟形为主要装饰图案,附加于文字的上下左右或构形于笔画之中,鸟虫的图形详略有别,但字与鸟形的组合方式尚有规律可寻,这些特点都体现了鸟虫书的盛行。

《楚王孙渔戈》 《王子于戈》
3.鸟虫书之推衍—— —秦汉的铜壶、 玺印与瓦当:
在战国兵器上展示过尊贵与华美之后,鸟虫书渐渐深入现实生活,首先大量运用于玺印之中,然后又满布于西汉初期的错金银铜壶上,接着鸟虫书跃上了屋檐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盖铭》瓦当,既作纹饰,又有驱祸祈福的吉祥语义,真正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汉代鸟虫书主要以青铜器、玺印和瓦当为载体。
① 汉代铜壶上的鸟虫书:
下图为1972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件错金银铜壶,其制作精致,壶上鸟虫书风格奇异。其鸟形不再依附于文字上,而是完全作为笔画;汉字横平竖直改为蜿蜒的曲线;文字融入装饰纹样中,不易分辨。

《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盖铭》
② 汉代玺印:
鸟虫书在汉印中占据不可忽视的角色,其布局屈曲满实,线条流利。文字设计颇具匠心。虽然于方寸之间经营,但并没有造成阻碍,只是鸟虫书的鸟形和虫形由具象变为抽象。其具象的代表有《日利》和《武意》。其他的大多只是用盘绕的圆转线条变现鸟与虫的流动姿态,如《毛护私印》和《张猛》。鸟虫书在玺印中的发展并没有因表现空间的缩小而艺术张力,反而相反。它对汉字笔画大胆变形,随意增减挪移和用异体字都体现了以后书法的一些艺术规律的刍形。

③ 汉代瓦当:
《永受嘉福》是汉代目前仅见的一枚使用鸟虫篆的瓦当。瓦当中“永受嘉福”四字适应当时瓦当形式,其字形被分割成四扇形,笔画多由短曲的“S”组成,虽无明显的鸟形或虫形,但其屈曲的笔画与鸟虫篆则非常相似。说它是纹饰也不为过。

《永受嘉福》
4.鸟虫书之余韵—— —当代的民间鸟虫书:
鸟虫书自汉代以后甚少出现,只是在玺印之中有爱好者偶然为之。除此之外就是民间出现的闹市之中,民间艺人用自制的竹笔和木笔,在路人的瞩目下表演鸟虫书的书写。这种民间鸟虫书与我们上文所指的鸟虫书的关系,笔者认为它是上文所指鸟虫书的新表现形式。

现在流行于中原一带庙会上的鸟虫书(刘志勇摄于仓颉庙会)

民间鸟虫书
三、 鸟虫书的构形
鸟虫书的构形比较特别,除了加鸟形于文字的两旁作为装饰外,还会将鸟形寓以字体中,或作简化的鸟形、虫形等等,变化较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容庚先生把鸟虫书的构形概括为四种形式,随后马国权先生在其基础上对鸟虫书的构形作了详细的划分,除了将虫书单独分出作一种外,其余的总结为十三种,虽然分得很清楚,但会给人一种繁琐的感觉,而林素清先生则把其分为四大类,纲目清晰,简洁。不过容先生和马先生提出的“寓鸟形于笔画中”一类并没有清楚提及,仍需列出为宜,曹锦炎先生将他们的方式进行了整理,得出了较简单、完整的六大类的构形方法。笔者认为曹锦炎先生整理后的构形方式是最为简洁全面的。
曹锦炎先生在《鸟虫书通考》中总结为这样六大类:

3、增简化之鸟、虫形纹饰,如下图:

4、增虫、爪形,如下图:

5、寓鸟形于笔画中,如下图:

6、增其他纹饰,如下图:

以上对鸟虫书的称谓、构形特征、起源与发展作出了简要的分析,由此也可以了解到其具有的装饰意匠及审美特征。由于其装饰性与书法追求个性难以相合,因此在后来的书法中,鸟虫书已被斥为美术字和工匠气。到唐代时,鸟虫书在书法中已没有任何价值。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后代。历代书法中已完全找不到具有装饰意味的鸟虫书的影子。但新的历史条件下,鸟虫书或许在字体设计方面仍然会有一些独特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