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48年08月24日
【版号】1
【栏目】
【作者】
【冀南电】夏末秋初,阴雨连绵,气候潮湿,冀南十四个县先后发现各种虫灾。一分区元朝一、五、七三个区普遍发生黄白两色小肉虫,专吃棒子节和心。凡被吃过的棒子,立即枯萎至倒。杨村晚棒子地发生蝼蛄,牛保成四亩地咬了四分之三,牛明堂八亩地也咬毁不少。三分区肥乡二、四区姚庄、高庄、天台山一带发现蝗蝻,大的三四分长,小的有一麦种长。一区麻村谷叶上发现白蛾生卵,三五天就变为飞蛾,专吃谷子棒子等晚苗。广平三区焦庄、南关、董村、贺庄、单庄一带,阴历六月二十八日发现钻心虫,以棒子苗上为最多,为害很大。鸡泽一区东半部吴官营、东于口、园庄、程官营、刘庄、刘官营、邢堤等村发现一种蟋蟀,一到晚上出来吃谷穗。受灾较重村庄,谷苗已咬了三分之二。四分区南宫一、三、四、五、六区不少村庄谷子上普遍发生黏虫,以五区为最严重,每个谷穗上有十余个,大的有五分长。现谷叶已被吃去一半。五分区景县六区十里唐村,有五顷二十一亩早棒子生了小白虫。关东九区李守先庄、小付庄棒子发生蝗虫。冀县除一、三区发生蝗虫外,现七个区又生了蜜虫黏虫。虫灾面积约占全县村庄二分之一,还在继续发展。据说武邑七区孝兴一带也发现白肉虫。二分区恩县和清河郭李庙一带也发现黏虫,高粱上发生小白虫,在秫秸上钻窟窿,有了此虫庄稼即不长籽粒。各地害虫发生后,许多村庄群众已自动开始扑打,不少区、村干部则以庄稼被害的严重损失和扑灭害虫后救活禾苗的事实,教育群众打破“神虫”“越打越多”等思想,领导群众全力灭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