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世贞与李攀龙、宗臣、谢榛、徐中行等集于北京,结成复古文学流派,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名噪一时,世称“后七子”。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穆宗隆庆元年(1567),以兵备道莅大名。任职期间,厘定婚礼,郡人守之;大名郡小于正定,供亿维均,士贞争之,魏民赖之;出卢楠(明诗人、辞赋家,浚县籍)于缧绁,拔魏允中(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主事,诗人、散文家,南乐籍)于俦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又历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寺卿。四年,李攀龙死,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神宗万历二年(1574)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数奏陈屯田、戍守、兵食事宜。因忤张居正罢官。后起为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后,起为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起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擢南京刑部尚书,以疾辞归。二十一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