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州、大名府城墙遗址
宋元承袭隋唐旧制,州府均有郡名,大名府郡名魏郡,文人行文、朝廷封爵时多沿用郡名。大名府人多作魏人,封爵多为魏国公,如北宋刘安世为“魏人”,号元城先生,若因“魏人”指其为魏县人,实系不明郡名而大误,元大名路达鲁花赤李爱鲁家族封爵均为“魏国公”。溯源求本,大名府郡名魏郡与魏县、大名、元城三县县名来源有一定的关联。
一、魏武候别都与元城、魏县、大名县名来源
魏都即魏武候别都。周考王三年(公元前438年),魏文候得邺地(今大名、魏县、临漳一带),改为“魏”。公元前396年,魏武侯以魏地为别都,筑城廓建馆舍,公子元食邑于此。别都即陪都,这是大名历史上首次作为陪都出现于世,开启大名辉煌陪都历史之端倪。明正德《大名府志》、《大清一统志》等记载魏武侯别都在大街旧城“县南十里。相传魏武侯所置,旧有坛,亦曰武侯坛”。据此,魏武侯城在李茂堤村一带。魏武侯别都周围,还有文王台、惠王台、礼贤台等。惠王台“在旧城西南,相传为魏王拜郊台。”今老堤厂即是。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在今大名县境内首次建县,一为元城县,一为魏县。魏县县名是因为魏武侯别都而得名,元城县县名是因为魏武侯公子元食邑魏武侯别都而得名。西汉元城县故城在今张集乡固城村,今大名县西南吴魏城、苗魏城、中魏城、双魏城、李魏城村、杨魏城村应是西汉魏县故城。
二、魏州、魏郡与大名府郡名来源

魏州、大名府城示意图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设魏郡,治邺城(今临漳县邺镇) 。北周大象三年(580 年),邺城被焚,又置魏州于贵乡县(今大街村一带)。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分元城县建贵乡县,贵乡县即今大名县前身。唐代,魏州一度也曾改名为魏郡,此时,魏县县城迁到今杨桥镇西马头村东,贵乡、元城附郭魏州。
唐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一日,魏博节度使田悦僭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后唐同光元年(923 年)4月,李存勖在魏州即皇帝位,改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光三年,改东京兴唐府为邺都,与太原府同为次府。邺都其来源是因魏文侯得邺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九月,改兴唐府为广晋府,改兴唐县为元城县。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年)三月七日,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改广晋县为大名县。此后,大名府再未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