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947年04月12日
【版号】2
【栏目】
【作者】本报讯
【本报冀南十日电】冀南各地实行好坏地填平。隆平一区沙湾村靠近沙河,土地多系沙碱,好坏地差别很大,分果实时,好地多落村干部手里,影响了贫苦户填平,村公所书记赵老兴分了十二亩好地,一赤贫王根大却分到十四亩远沙地。群众对此不大满意。翻身大检查中,在民主会上,采用“以地比地”的办法,按产量分别优劣,经过小组讨论,实行了好坏地填平。肥乡一区东营业,农会主任、村长分好地,赤贫王长合却分了十八亩荒地,共卅一户分地户,都提出这方面的意见。经过村干反省检查后,自动退出。元朝五区郭封固分地不是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分的,民兵队长拿自己的三十亩坏地换了三十亩好地,清理果实中领导上发觉这些问题后,耐心教育村干部,认识自己换好地多分好东西的不对。经过群众讨论,大家认为“不论干部群众,都是刚从泥坑里爬出来的,已经认清错误,只要大家重新合理分配土地,浮财等小物件倒不必穷追。”现该村好坏地已重新进行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