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走马观花话大名

走马观花话大名

发表日期:2012-12-11 15:56:4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华灯初上月朦胧,霓虹影里过小城。

丽君故里添醉意,大宋陪都增豪情。

车水马龙喧夜市,流光溢彩飘歌声。

何日再访大名府,滴流美酒饮三瓶。

 

大名府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大名自古就有“河朔雄镇”、“北门锁钥”之称,为历代郡、州、府、路、道等行政机关驻地。春秋属卫,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属魏,秦为东郡,汉属冀州魏郡,汉高祖时以公子元之名,建元城县,唐改贵乡县为广晋县,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年)改称大名府。

大名历史上曾作过三次国都,后唐的第一个皇帝是李存勖,于公元923年4月在魏州(即大名)登上皇位,建国号大唐,年号同光,都名东京。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五月,建陪都北京(故址在旧城大街村)。公元1130年,金朝建藩国大齐,定都大名府,都名仍为北京。据史料记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兴衰经过九个朝代,作为藩镇,国都和陪都,管辖过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辽宁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古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至明代被洪水淹没,大名府迁移,旧城随之衰败消亡。

大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地上地下保存完好的文物有上千处(件),且碑刻众多。其中著名的有马陵道古战场遗址、卫国太子冢、沙麓山遗址、汉元帝皇后、王政君故里、新朝皇帝王莽故里(今大名北沙窝庙村附近)广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束晳故里(今大名县束馆镇),唐末魏州名将马文操神道碑、晚唐御史大夫罗让神道碑,狄仁杰祠堂碑、朱熹写经碑,全国最大的古石碑五礼记碑(此五礼记碑原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撰写的何进滔德政碑,宋徽宗诏谕书法家梁子美为《五礼新仪》立碑刻记,遂戎为五礼之记碑,残存唐宋两代书法家墨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宋代名相寇准督阵北京大名府时,在城楼上写的楹联:“东郡股肱今佑辅,北门锁钥古天雄”是研究宋史的重要资料。

大名府是北宋名将潘美、梁山好汉玉麒麟卢俊义、浪子燕青的故乡,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今大名西大街卧龙古槐,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明代工部尚书刘遵宪故宅所在地。清代大名戏剧繁荣、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上世纪初,张裕钊的弟子王洪钧由天津移居大名,将“南宫碑”体书法传入大名,形成“南宫碑”为主体书法流派,活跃一时。大名县金滩镇金北村人郭隆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郭隆真纪念馆被邯郸市命名为“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名七师”是教育家谢台臣先生创办的红色革命摇篮,现在,谢台臣纪念碑保存完好,矗立在大名师范校园内。目前《谢台臣》剧本正积极申报2011年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献礼影片!大名县还是世界华语甜歌皇后邓丽君的故乡(邓台村),邓丽君虽是女子,却对美酒情的独钟,她唱过许多与酒有关的歌曲,如《美酒加咖啡》、《酒醉的探戈》、《何日君再来》、《但愿人长久》等。甚至歌曲中还出现了“干了这杯,再说吧”的道白,其歌声犹如酒之品质,入耳绵甜,回味悠长。

《大名府故城旅游开发规划》巳列入邯郸市旅游重点项目,将建设宋代大名府故城遗址公园和宋代北京大名府风貌游览主题公园。以宋代“北京陪都”的辉煌历史为背景,将大名宋城开发成集宋代皇家文化、都市民俗风情、市井文化体验、歌舞文娱表演、特色美食品尝,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游览区,再现陪都大名府历史风貌。两大公园与周边的狄仁杰祠堂、石刻博物馆、临济宗祖庭兴化寺、卢俊义庄园等形式较为完整的宋代北京大名府旅游区。

“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卢俊义庄园的开发将与山东省梁山、阳谷相连接,形成水浒旅游线,大名府与开封连接起来,形成宋城旅游线。大名府民风淳朴、行侠仗义,尚武之风不减,今天的大名少林弟子武术院教授的便有“北腿”拳中之王一一燕青翻子拳。燕青翻子“始于宋、盛于明,辉煌于清”,在宋代,武林分有十大门户,即“洪、留、枝、捋、磨、弹、查、炮、花、龙”。其中“枝”就是“九枝子”,即后来的“翻子”,翻子拳为北宋周侗所创,后传至卢俊义,卢俊义的真传弟子是浪子燕青,燕青师从卢俊义学拳时盛名远扬,卢俊义便以燕青名字给拳法命名,即为燕青翻子,所以后人将其称为“水浒门”,河北大名是燕青翻子的发源地。

大名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名府繁华景象随着旅游业昌盛,一片欣欣向荣。大名府一府带五城,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生态园林、民族小吃、特色产业相映生辉。

打大名府品牌,创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大名府仿古一条街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车水马龙、古城池四门重新修葺,恢复了历史原貌。河北大名府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了大名府系列名酒,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挖掘出了滴溜美酒,相传唐代名相狄仁杰曾调任魏州(今大名)刺史,智退契丹人侵。狄仁杰朝见武则天时,居然面有醉色,武则天知道他是不饮酒的,很奇怪,狄仁杰说因为魏州百姓祭祀才这样的。武则天派人去查验,竟是魏州百姓感恩狄公为他立了生祠,逢月初以当地所产美酒供祭所致。武则天大为惊异,敕封大名美酒为滴溜御酒,为狄公所留念之意。

中国古代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存在于它本身的经济发展,而在于它的消费性质,一般大都市都是消费型的城市,而非生产型的城市。宋代北京大名府有大酒楼“正店”三十六家,小酒楼称为“脚店”多如牛毛,不计其数。酒楼和茶坊成为都市居民休闲夜游之处“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游览也是古代城市消费的主要项目。传说,宋代北京大名府的翠云楼闻名遐迩,后被梁山好汉鼓上蚤时迁大闹法场搭救玉麒麟卢俊义上梁山时为牵制官兵放火焚烧的。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荟萃、资源丰富、产业独特,形成了面粉、花生、小磨香油三大特色产业,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新一届县委、政府在推进“三年大变样”时,明确提出了“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事业繁荣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文化名县建设目标,将县城定位为“宋府明城”,高起点规划、保护、开发两座古城,倾力打造宋文化展区和明清特色历史古城。

大名府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于打造“宋府明城”,建设最宜创业,最宜人居的城市。随着“引黄入大”、“引水入城”工程的实施,引河公园、北湖公园、南湖公园、江南大酒店、大名酒楼项目开工建设,大名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邓丽君纪念馆、会展中心和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投入使用,一幅精美的城市发展画卷正在悄然展开。

大名草编、佛汉拳、大名吹歌、大名二毛烧鸡、大名五百居香肠、大名郭八烧饼、大名民间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为发展大名府文化产业,促进大名文化旅游事业跨越发展,打造宋府明城文化旅游城市有着深远的意义。

建好宋府明城,打造魅力大名。立足于大名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下大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大名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明智之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举全民之力,重建大名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基础雄厚的古都新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大名府,这颗摧璨的冀南明珠将承载着大名县81万人民的梦想崛起、腾飞,融入世界东方旅游者的天堂!

 

转自《大名时报》2010年3月1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