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郑润华同志,生于1926年,1996年11月14日在大名县城病逝。原籍河北永年县东辛寨村,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我与他在相识相处的22年时间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革命历程
郑润华同志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的老干部,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他1942 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6月至1945年8月,在人民抗日武装永年县大队担任通讯员、班长、排长,与日寇多次征战,并与日寇走狗——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许铁英绰号“铁磨头”数次交锋,被“铁磨头”枪伤腿部。负伤后转业到永年县公安局工作,1945年9月至1949年3月任永年县三区公安助理、新庄堡派出所所员;1949年4月至1952年4月任永年县公安局副股长、股长。1952年5月至1954年9月调任邯郸地区公安处科员;1954年l0月至1957年8月调任大名县公安局副局长、局长,继任大名县检察院检察长;1957年9月至1960年2月在河北省干部学校学习;1960年3月至1962年2月任束馆公社书记,束馆区工委书记;1962年2月任大名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兼任束馆区党委书记,后参加“四清”工作,“文化革命”中靠边站;落实干部政策后1973年9月至1978年8月任杨桥办事处党组书记、大名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1978年8月任中共大名县委常委、兼公安局局长;1981年1月至1984年1月任大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润华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因战负伤,后长期在公安战线和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担任领导职务,为大名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初次相识
我是1974年9月与郑润华同志相识的。当时我是一个才参加工作3年多21岁的小伙子,在大名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当干事,郑润华同志调任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副主任,成为我的领导。我们同在县革委院内“王字楼”二楼南侧办公,他的办公室与我的宿办室相隔一堵墙,门挨着门。那时机关没有勤务员,领导人都是自己照料自己。我早就知道郑主任的光荣历史,对这位老革命非常尊敬,见他腿脚不方便,就有意识地在生活上照顾他,常利用到机关食堂吃饭之机捎带他的暖水瓶给他打水,并经常给他清扫办公室卫生,整理文件、报纸等。时间一长,郑主任增加了对我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常带些吃的东西塞给我,并把他的办公室钥匙给了我一套。他一般不到别人的办公室串门,上班后就在他的办公室或下基层工作,唯独闲暇时爱到我的宿办室聊天,像长辈对自家孩子那样亲切,一点没有领导架子。当时我们几个干事没有固定服务那位领导,郑主任分工主抓全县农业战线的打井工作却经常带上我,不管是到县水利局打井站了解情况或下公社指导工作,都让我跟着他,并指示我统计各公社打井进度、撰写打井工作简报和有关文件材料,我俨然成了郑主任的私人秘书。这样,我和郑主任一块工作了将近两年。此后他到杨桥区办事处兼任党组书记,常驻杨桥办事处指导7个公社的工作;我也离开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到共青团战线工作。
在公安局
1978年8月,上级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郑润华同志担任了中共大名县委常委、兼县公安局局长。当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在共青团大名县委机关工作的我回距离县城50里的老家帮助老人修房,突然郑润华局长和原公安局政委李青云同志开车来到我老家,问我愿意不愿意到县公安局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我犹豫了一下,婉言说老家正在修房,回去给原单位领导商量后再定。郑局长一反常态,把脸一沉,像军队首长对待下级一样命令道:“不愿意伺候我老头子啦?我现在是县委常委,调一个人的权力我还是有的。限你明天星期一上午9点钟去公安局报到!去的晚了处分你!” 李青云政委这时打圆场:“调你去公安局工作郑局长已经给县委组织部说过了,你明天8点到县团委给书记说一下,随后去公安局报到吧。” 这样,我再度成为了郑润华同志的“秘书”。
在县公安局工作期间,郑润华局长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件事:
1、一个不回家的人。郑局长家在大名城里县前街,但他坚持在机关宿办室住宿,一天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常常一两个月才回家换洗一次衣服,除春节外全年没有节假日,他的出勤时间每年都在350多天。在他的带动下,县公安局全体干警全部在单位食宿,不过节假日,保证了出警工作时间。
2、自费招待。郑局长下基层工作,一般到派出所吃便饭,有时在农村干部家里吃饭,饭后还要留下个人饭费,从不下营业食堂、饭店就餐。即便是上级来人郑局长一般陪同到机关食堂就餐,他个人支付饭费。来了重要领导,郑局长掏腰包,让我去大街里买些花生仁、猪下水等,凑几个菜,买一瓶1元钱的大名白干酒或1.7元一瓶的大名大曲酒,再买些烧饼、馒头,在自己的宿办室里吃顿饭就完事,从来不去招待所、饭店招待,不在机关财务报销饭费。他说:“我是14级干部,一等二级残废军人,国家给的钱花不完,老同志来了个人掏钱招待是应该的,不能再花公款。”
3、包围北刘店。1980年秋季的一天,张集派出所所长王作玉在到普明滩公社北刘店村解救被拐卖妇女时,受到该家族多人围攻殴打。北刘店是当地有名的打架不要命的村庄,经常在邻近的山东一带集市上打群架,很不好对付。郑局长立即向县委进行汇报,亲自带领武警中队和局机关干警数十人,全副武装,开着大卡车,卡车上驾着机关枪,包围了北刘店村。郑局长站在村内高岗上,面对几百名群众高声讲到:“我是大名县公安局局长郑润华,今天是来抓暴力抗法的犯罪分子。当年我给日本鬼子打过仗,给土匪头子铁磨头交过锋,天生不怕硬的横的。有种的就冲我来,打我的派出所长算啥本事?是谁阻挠执法?敢不敢站出来给我交交手?你要不敢站出来我可要到你家抓人了。” 随后,郑局长命令干警随从王作玉所长,进入暴力阻挠执法人的家里,当场拘留犯罪嫌疑人3名,解救被拐卖妇女1名。
4、神枪手。郑局长要求每一名警察都要熟知公安业务,同时学会车辆驾驶、擒拿格斗、打枪等技艺。郑局长本人就是一个神枪手,一次邯郸地区公安处黄维德处长到大名,正在郑局长办公室谈话,一条老鼠从屋里跑了出来,郑局长拔出手枪,追到室外,“啪”的一枪正中老鼠腹部,老鼠当场毙命,引得黄维德处长开怀大笑,连声称赞郑局长“好枪法”。
北京治病
1981年初,郑润华同志在大名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大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县人大工作10个月后,一次在万堤公社召开会议时突然晕倒在地,下肢无知觉,紧急送往大名县人民医院,经诊断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20多天后,无效果,又转北京医院治疗。
郑润华到北京医院治病,需要有人陪同。由于其妻子何桂琴在城关镇信用社当主任工作繁忙,孩子还小,县人大当时也没有年轻同志,郑润华老领导提出他最信得过冯春堂,让我陪他去北京。经新任公安局长李青云批准,我陪同老领导踏上了北京之路,把他安排到卫生部所属的“北京医院”住院治疗。医院上午查房,不让探视,我住在离医院不远的招待所每天下午到医院陪老领导聊天,星期日全天陪同,有时给他买些日用品,向医院缴住院治疗费。1982年的春节,我和老领导是在北京医院度过的,我买了水饺,一起在医院吃了年夜饭。
在北京医院治病期间,郑润华老领导非常关心大名县和国家大事,常让我给大名打电话询问县内情况然后到医院告诉他,并让我给他买了一台戴耳塞的小收音机(以免影响其他病人),经常收听新闻节目,并把重大新闻讲给我听。
三个月后,老领导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护下,下肢恢复了知觉,能下床走路了。时至入院100天,老领导归心似箭,一再坚持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后,我提出让老领导在北京玩几天再走,最终他答应只玩一天。我陪同他看了天安门广场,参观了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并在前门大栅栏第一次吃了北京烤鸭。老领导说:“给日本鬼子打仗不要命,给土匪作战留了一条命,这次给病魔交手差点丢了命。我该看的看了,想吃的吃了,没有遗憾了。”
尾声
1984年3月初,我由大名县公安局调到杨桥镇人民政府担任镇长一职,临行时到老领导家里告别。这时郑润华老领导旧病复发躺在床上,听说我要到乡镇工作,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晶莹的泪水。后来,我乘到县城开会之机,到老领导家里探望过几次。他几年后病得说不出话,四肢瘫痪,见到我只是点点头,眼睛里含着泪水。1996年11月14 日,我敬爱的老领导郑润华同志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土地和人们。
我深深爱着的老领导、我的忘年交挚友郑润华同志,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好。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