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遗存
民风民俗
风味饮食
特色物产
民间工艺
古物遗存
风物杂记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风物图典 >> 古物遗存 >> 元代唐兀人李爱鲁墓志考释

元代唐兀人李爱鲁墓志考释(1)

发表日期:2012-10-23 10:31:3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作者简介:朱建路,邯郸市博物馆文博馆员;刘佳,女,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

 

河北省大名县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元代李爱鲁墓志一方,墓志长71厘米,宽58厘米,厚16厘米,青石质,系19903月出土于大名县旧治乡陈庄村。李爱鲁是元代迁居大名路的西夏人唐兀昔里氏家族后裔,《元史》有传。唐兀昔里氏家族昔里钤部降蒙以后,由怯薛身份获得世袭大名达鲁花赤的特权。关于大名昔里氏家族的史料主要有:《元史》卷122《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51《大元故大名路宣差李公神道碑铭并序》、程钜夫《程雪楼文集》卷25《魏国公先世述》、姚燧《牧庵集》卷19《忠节李公神道碑》、《正德大名府志》卷10《元大名达鲁花赤昔李公墓志铭》、《元礼仪院判昔李公墓志铭》。其中关于墓志主人爱鲁记载最详细的要数《牧庵集》中的《忠节李公神道碑》。本文将以新出李爱鲁墓志为中心,与这些史料相互对勘,围绕大名昔里氏家族人物关系进行一些考证。为研究方便,兹将墓志录文如下(编号系本文为墓志原文标的行数): 

(1)大元故资善大夫、云南行尚书省右丞、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毅敏李公墓志(2)公讳爱鲁,其先沙陀贵种,唐末之乱,余裔流寓陇右,远祖后徙酒泉郡之沙洲,遂□□□□(3)曾王父府君西夏省官兼判枢密院事,显祖府君官肃州钤部,谱牒散失,名讳无□□□□(4)府君讳益立山,调沙洲钤部。(5)天兵次墩煌,与国同归我(6)太祖皇帝,帝异其材,俾充其部断事官。庚寅秋征阿思,擢千夫长。甲辰后,屡(7)诏充天下断事官者七年。辛亥,(8)宪宗皇帝以勋旧锡金虎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显妣夫人田氏、白氏,生三子,长即公也,生于(9)壬辰三月五日,天质英伟、才识明敏,己未袭世爵,佩虎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中统建元,(10)主上优宠,以前职佩虎符。至元五年,从(11)云南王征金齿等国,锡虎符,授金齿国安抚使。七年改充中庆路达鲁花赤兼管诸军事。十(12)四年升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使兼招讨使。十六年迁云南诸路宣慰使、副都元帅。十七(13)年进拜中奉大夫、参知政事行云南等路中书省。十九年升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云南等(14)路中书省。二十四年正月升中书右丞行云南诸路中书省,二月改云南诸路行尚书省右(15)丞,随从(16)镇南王深入交趾,冒炎瘴遘疾,以其年六月十有八日薨,享年五十有八。(17)上闻之震悼,特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以太常玫行谥毅敏公,仍遣次子衔(18)命驰驷护枢北还,以二十九年二月二十有七日葬之大名县台头里之先茔,礼也。夫人王(19)氏,娶金紫光禄大夫、提点太医王公之女,德性淑慎,严恪而和,善女工,尽妇道,家事所助(20)者多,先公十四年薨,今柑焉。弟二人,日罗合,终于大名行军万户,日小钤部,代公前职,佩虎(21)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子男三人,长日教化,幼警悟,好问学,志豪迈,十三年袭爵,拜嘉议大(22)夫、充大名路达鲁花赤。十五年升正议大夫、佩虎符、充大名路达鲁花赤兼新附军万户,二十年以职让其弟万奴,还宿卫于(23)春宫。二十年以职拜中奉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二十四年改江淮等处行尚书(24)省参知政事。二十六年升资善大夫、江淮等处行尚书省左丞。二十七年升资德大夫、江淮(25)等处行尚书省右丞。次日帖木儿,素雅重,孝友忠厚,贤而有文,宣授敦武校尉、固镇铁,台提(26)举。二十六年迁承直郎、签淮西道提刑按察司事。是年升太中大夫、签四川行尚书省。二十(27)八年升嘉议大夫、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二十九年改签江淮等处行中书省。次日忽都答儿,(28)未仕。蛭一人,日万奴,气质清峻,洞达时务,入侍(29)中朝。二十年拜中顺大夫,充大名路达鲁花赤,代兄前职。二十四年升少中大夫,余如故。女(30)三人,长适忽都虎宣慰次子,次适也先不花平章次子,次尚幼。孙三人,曰阿丁、日黑厮、日元(31)元。女孙四人,俱幼。顾公为社稷重臣,殊勋异政胡可殚举,必详之史笔,表之墓碑,用诏来世。(32)签省嘉议公按朱文公志石,例命大名路教授王或直叙其始末云。(33)资德大夫江淮等处行尚书省右丞、孝子教化志 

元代唐兀昔里氏家族世袭大名路达鲁花赤,李爱鲁属于这个家族。关于昔里的含义,学者有不同意见。汤开建先生指出:唐末沙陀酋长朱邪赤心被唐朝赐姓李,昔里氏家族原为沙陀贵族,所以从赐姓李。唐末朝廷赐姓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李氏,所以西夏先祖也姓李。入夏后,昔里氏家族在西夏为官,西夏皇族为大李,昔里氏家族为小李,昔里意为小李之意。现据墓志,昔里氏家族爱鲁姓李,印证了此说的正确。 

墓志第3曾王父府君西夏省官兼判枢密院事,显祖府君肃州钤部,谱牒散失,名讳无□□□□”,似乎肃州钤部因谱牒散失名讳无考,实际上名讳并未散失,《魏国公先世述》载:家世河西,高、曾以上,仕于国中,位丞弼者七世。曾大父答加沙,为其国必吉,必吉者,犹宰相也,今赠效忠翊运保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傅、柱国,追封魏国公,赐谥康懿;夫人梁氏,追封魏国夫人。实生昔李钤部,是为贞献公。钤部者,河西军职也。肃州钤部即是答加沙。 

墓志第6行说益立山庚寅秋征阿思,擢千夫长。阿思即阿速,原是居于北高加索的伊朗人,信仰希腊东正教,后移居到捷尔宾特伏尔加河口,与拜占庭、谷儿只(今格鲁吉亚)、斡罗思关系密切。元太祖十六年(1221),速不台等率军自高加索逾太和岭北上,大败阿速等部联军。太宗十一年(1239)蒙哥率师围攻阿速蔑怯思城。三月,征服此部。宪宗三年(1253)派人括阿速户口,七年又派遣达鲁花赤驻守。阿速人迁往中原者多从军。世祖至元九年(1272)组成阿速拔都军攻宋。武宗时设立左右阿速两卫。 

墓志第18行记爱鲁去世后葬之大名县台头里之先茔。其实唐兀昔里氏家族祖茔在肃州。《李爱鲁神道碑》记载李益立山去世后传护车,返葬肃州,袝其先茔。但又别封虚墓大名,以便岁祠。这里之所以将大名县台头里称为先茔,是因为这里有李益立山的虚墓,其实李爱鲁才是唐兀昔里氏家族第一位真正葬在大名的先人。据《李爱鲁墓志》,至元五年李爱鲁随从云南王征金齿等国,其弟小钤部代兄前职袭位大名路达鲁花赤。至元十三年李爱鲁之子教化袭爵,拜嘉议大夫、充大名路达鲁花赤。至元十三年小钤部被罢免大名路达鲁花赤,原因在于其在任内胡作非为,受到御史姚天福的弹劾。至元十三年正月,大名路达鲁花赤小钤部坐奸赃伏诛,没其家。小钤部被处死后,教化袭爵充大名路达鲁花赤。 

关于万奴与爱鲁的关系,史籍记载也有分歧。《秋涧先生大集》、《牧庵集》、《程雪楼文集》及《元史氏族表》记载其为爱鲁之侄;屠寄《蒙兀儿史记》卷47和柯劭忘《新元史》卷131均认为万奴为爱鲁之侄、小钤部之子。《正德大名府志》卷10《元大名达鲁花赤昔李公墓志铭》记其为爱鲁之子,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物表》据此认为万奴为爱鲁之子;其《增订(元代西夏人物表>》修正了上述说法,据《雪楼集》卷25《魏国公先世述》认为万奴为爱鲁之侄、小钤部之子。张沛之《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第三章《元代唐兀昔里氏家族研究》认为万奴为爱鲁之侄,与爱鲁之子为同宗兄弟。王颞考证了史料记载的歧异后分析认为:万奴的身份,或许是过继给爱鲁作子的堂侄。过继的进行,应该早于骨都歹之生,后于帖木儿之卒。现据李爱鲁墓志明确记载李爱鲁有子三人蛭一人,日万奴,可见《秋涧先生大集》、《牧庵集》的记载及《元史氏族表》与张沛之的分析是正确的,万奴为爱鲁之侄。因此并不存在过继之事,史料的歧异可能由撰碑者对唐兀昔里氏家族不太了解所致。 

墓志还为学界提供了关于唐兀昔里氏家族后裔的新史料。大名唐兀昔里氏家族自李益立山为第一代始,到李爱鲁、罗合、小钤部为第二代,教化、帖木儿、忽都答儿、万奴为第三代,第四代的资料缺乏,仅据《正德大名府志》卷10《元大名达鲁花赤昔李公墓志铭》知道万奴有子野速普化、据《牧庵集》卷19《李爱鲁神道碑》知道爱鲁长孙曾任中庆路达鲁花赤,但名讳无考。今据墓志得知其第四代有爱鲁之孙三人,日阿丁、日黑厮、日元元,其中阿丁即曾任中庆路达鲁花赤的爱鲁长孙。需要指出的是,阿丁、黑厮、元元可能为小名,其名称仍缺乏史料可考。 

据墓志李爱鲁有女三人,长适忽都虎宣慰次子,次适也先不花平章次子,次尚幼。忽都虎宣慰为蒙古大将绍古儿之孙。绍古儿,麦里吉台氏,曾同太祖成吉思汗同饮班朱尼河之水,后授沼磁等路都达鲁花赤。绍古儿死后其子拜都袭职,拜都死后,其子忽都虎袭职。忽都虎从世祖渡江,攻鄂,还镇恩州。中统三年,从征李璮有功,寻命修立邳州城,领兵镇两淮。十一年,从丞相伯颜渡江,有战功。又从参政董文炳沿海出征,还,镇嘉兴,行安抚事。十二年加昭勇大将军,职如故。十四年,授嘉兴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寻升镇国上将军、黄州路宣慰使,寻罢黄州宣慰司,复旧任。十六年,改授浙西道宣慰使,加招讨使,仍镇国上将军,奉诏征占城,以其国降表、贡物入见,帝嘉之,厚加赏赉。二十四年,从征交趾,明年还师,授邳州万户府万户。三十年,没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