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勇于实践
起初我使用的仍是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等,上课一言堂,不是抄就是讲,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做、老师改,整天累的精疲力竭,头昏脑胀。费力不小,效果不好。后来县教研室不断召开教学研究会,启迪了我教法上的兴趣,打开了我教法的大门。几年来,凡是县推广的先进方法,回校后,我都是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我积累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有预习法、抛纲自学法、引导启发、看图作文等教学方法。特别是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还注重了概念能力,逻辑分段能力的基本训练,这些必须引导得当,恰到好处,才能启迪学生的正确思维,在数学教法上也积累了不少好的教学方法,如:尝试法、图示法、直观引导法、演示法、抛纲自学法等,根据不同的内容,使之不同的教法,如我在教一年级时,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对数的概念很难建立起来,他们只能按顺序数1、2、3、4、5、6、7、8、9——究竟每个数代表的具体量建立不起来,如6有多少个具体的量组成,于是我采取了直观分析法(1)预备了6个小木棍,先一根一根地摆;(2)两根一组的摆;(3)三根一组的摆;(4)一组摆一根,一组摆五根;(5)一组摆二根,一组摆四根。这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6的概念,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6个1能合成6,3个2能合成6,最后将以上各组用图表示出来,这样在学生识数的同时也渗透了对加减法和乘法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加法和乘法打好了基础。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逻辑分段是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关键的环节,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知识,我在教学《李闯王过黄河》这一课时,采取了抛纲自学法,我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试着分段。被叫的三个学生分段各自不同,针对这一情况,我并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1、李闯王为什么要渡黄河?2、他渡黄河遇到了什么困难?3、谁帮助他渡了黄河?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再去阅读,考虑如何划分层次。在读读议议中,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每一段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段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找出了各段的中心意思及其相互的联系,就比较顺利的解决了分段问题。
我在教《捞铁牛》这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形成浮力的概念,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一个是用称称一个物品,让学生比较同一物品在空气之中和在水中重量上的变化,当物品放入水中时,重量就变轻了;另一个是仿照课中所说的将一玩具代表铁牛,埋在盛有水和沙子的玻璃缸内,另外把装了几个小口袋沙子的小木船,放在玻璃缸内的水中,在小木船和小动物之间系上绳子,当我把沙子一袋一袋的投入水中时,船身慢慢浮上来,小动物靠着水的浮力,也渐渐的被拉上来。这一试验,在课堂上演示时,学生高兴得手舞足蹈,兴趣极大,对浮力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高效课堂这场战役打响之后,身为校长的我此时心血澎湃。以前自己试行新教法,无援无助,而当前大好的教育改革形势不正是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刻吗?自己多年来潜身研究的教学法不正跟此时的高效课堂相吻合吗?于是下定决心要带领学校、老师走上课改之路。
一个学校要想整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非凭一人之力,但若全体动员又怕走入误区,于是我决定先从五六年级入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想法一出,随即我便把担任四、五、六年级的袁进刚、高丽娟、孙丁玲三位年轻老师召集在一起,第一次高效课堂动员会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接下来的课堂改革中,教师先行,我安排实施高效课堂的三位老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我深入课堂,利用以前所积累的方法讲授了五六年级中的一篇课文,课前,我和三位教师进行了交谈,我告诉他们说:高效课堂要始终“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灵魂。我觉得看一堂课效果如何?你只需要观察一下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即可,学生眼神呆滞,表情僵硬的课堂能是成功的课堂吗?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要有快乐为保证和驱动。围绕学生才能造就好学生,学生乐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随后,我运用以前我所探究的那种上课模式讲授了六年级的一篇《葵花之最》,教师听后感触颇深,也深深的被课堂中学生那种前所未有的突出表现所震撼。为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中心校宋振江校长也为我们保驾护航,多次亲临课堂指导教师授课,提出宝贵的改进建议,还特意为我们学校配备了三台多媒体设备,为高效课堂融入多媒体提供了保障,在异常浓厚的课改氛围下,我们执行课改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
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学期下来,高效课堂试验班取得了了初步的成效:六年级出了名的几个差生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他们捣乱的身影了,反而能时常听到他们回答问题的朗朗声;班内有着“瞌睡虫”之称的袁晓波也加入到了小组讨论的行列中;平日里最不善言谈,扭扭捏捏的袁芙蓉也能代表小组在班内做汇报了……看到眼前的变化,回忆当初执行课改时的忐忑,此时的我如释重负,展望学校未来,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努力换来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与赞赏。中心校多次组织全乡教师来我校课堂观摩;走在课改一线的袁进刚老师多次参加县组织的讲课、说课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领导的好评。于此同时,中心校下派了乡教研员赵增聚老师,在我校成立了“探究本乡特色教学模式”领导小组,我们担负起了力改全乡课改的重任。
2012年的新学期又到了,我校的三年级也步入实验改革之列,一、二年级把教师的少讲、精讲作为尝试的重点,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会探讨、会交流、会表达,为将来的课改做铺垫。三——六年级相对应的其它学科,也要进行不同学科的摸索,力争在年末,各学科探索出符合本年级、本学科并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我相信,我将会和老师、学生们共同打造一片属于学生的天空,只有高效课堂能够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名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届时,花开满园的美好局面一定能够形成,高效课堂之花将开遍我们小学的每一个课堂。
为了学生 循循善诱
信其师方可信其道,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在校外见到每一个学生都会向他们问好,并力求公正的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时,我积极的阅读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年来,我以我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许多学生利用写日记的机会向我透露内心的烦闷与惆怅。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摩擦都愿意与我交谈。我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要教学而且还要“交心”,因为“信其师方可信其道”。
前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有个别学生调皮捣蛋。于是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了解到这些淘气的学生多数是父母打工受到老人的宠惯或是父母做买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养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涣散、不求上进的习惯。其中有一个叫崔成伟的男孩,因父母离异由奶奶照顾,娇惯成性,经常课间打骂同学。我首先找到了崔成为与他亲切地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干部管理好那些淘气的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的吃惊,并对我说:“崔老师,你这样信任我,我一定好好表现”。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打闹,而且经常监督本班的男同学,遇到同学之间发生口角,他就马上加以制止。
我班里有一个叫袁晓壮的学生,由于家里做废品收购生意,父母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管他,他迷恋上了上网,经常逃课。我一次次的找他谈心,他当面表示改正,可一转脸,又进网吧了。我不厌其烦的开始一家网吧接一家网的去找。它的父母对我说:“崔老师,别在他身上费心了,对他,我们都没信心了”。我却说:“不,既然你们把孩子交给了我,把孩子带好就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在我的感化下,袁晓壮同学终于稳下心来,在经历了一番心里开导之后,成绩由班级最后几名进入中等水平。
我始终坚信,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了每一个人的不同经历,了解了他们的过去,了解了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40年来,我的辛勤劳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获得了不少荣誉。1979年荣获“邯郸地区模范班主任”荣誉称号;1983年,我在大名县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一等奖;1987年,荣获“河北省优秀园丁”证书;2006年,荣获“邯郸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四十年的耕耘,我共获得奖励证书22件,奖状15张,在本班和学校召开现场会13次,观摩教学20多次。成绩属于过去,荣誉催人奋进,只要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桃李满天下!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