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938年1月中旬,八路军东进纵队出师太行山,挺进冀南平原。这年4月27 日冀南军区宣布成立。我军所到之处收编、改造游杂武装,摧毁伪组织,声威大震。与此同时各地抗日政权和救亡团体也先后组建起来了。八月中旬冀南召开各县代表会议,正式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正当冀南抗日根据地日益发展巩固之际,国民党却派来了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又将国民党军石友三的第十军团由鲁南调到冀南.加强与我制造分裂、进行磨擦的实力,随即掀起了反共高潮。1938年10月,丁树本夜过陇海路参加了卫立煌在洛阳召开的反共会议,在这样的气候下,丁树本暴露出其反动的阶级本质。他放弃了“抗战到底,统一战线,军民合作”的主张,从而消极杭日,积极反共。丁树本、陈明韶公开宣布受鹿钟麟领导,并大谈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陈词滥调。对其部队的政工人员进行了撤换、诽谤和迫害。国民党给“丁、陈部队”派来一个政治部主任安敦信,原来的正、副主任罗士高、晁哲甫任命为挂名的参议。三旅也派一个姓王的政治部主任。原来三旅的特派员、教导员、指导员都停止了工作,并全部集中到濮阳司令部,以集训为名而达到其“限共溶共”的阴谋。
陈明韶特别是大名抗日县政府反动透顶的秘书杨钟祥,对解蕴山同志吹毛求疵,造谣诬蔑,肆意滋事寻衅。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聊城后,他们造谣说:聊城失守是知识分子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造成的。并以种种借口限制四区大队的发展。不久,陈明韶又以集训为名,调四区大队到卫河以东集结,由于到达指定地点稍迟一步,陈就集中干部大加训斥地说:四区大队不听他的调动,拿他的命令当儿戏,还含沙射影地攻击我党我军。陈还命令副官统计四区大队的枪枝弹药,并说:“你们都是有家的,今后如少一颗螺丝,我要把你们家的地皮深挖三尺”。当时解蕴山同志一而据理驳斥,一而强凋团结,强调统一战线,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次日早,大名城内的日伪军出动,向卫河以东地区进行扫荡。本应以游击战来对付敌人,但陈明韶却以阵地战企图据河抵抗。四区大队进入陈指定防区,待下午五时许,陈部防区被攻破后率部南逃,并命令四区大队作掩护,随他边打边向南撤退。这明明是陈吞并四区大队的一个阴谋,解蕴山同志没有执行这一命令,而立即率部渡河西去,返回四区坚持游击战争。从此解蕴山同志与陈明韶的斗争,就更加明朗而尖锐了。
1939年春,解蕴山同志由大名坑日县政府民训科长调第一行署担任主任。一行署机关经常驻二区北台头村。这时解蕴山同志对陈明韶已提高替惕,再三告诫四区大队的领导说:‘对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要提高警惕,决不能让陈收了我们的枪,。而陈也更加反动了,企图借刀杀人,阴谋杀害解羞山同志。乘解蕴山同志到行署研究工作之机,陈暗中指示二区大队长刘玉庆逮捕解,幸好解蕴山同志在行署研究工作后,当天傍晚由陈蕴贤同志陪同又去了三区大队。刘玉庆没有料到这一情况,便迫不及待地武装包围了行署,但逮捕杀害解的阴谋并未得逞。从此解蕴山同志就返回四区,集中精力扩建四区大队,同丁、陈作坚决的斗争。
1939年秋,反动秘书杨钟祥率一营兵力,突然渡河到四区境内,并通知解蕴山同志说:“他的部队要与四区大队联欢。”大队领导研究认为:不同意,他们会造谣说破坏统一战线,不讲团结;同意吧,杨居心巨测,不易防范。大家正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之阮解蕴山同志毫不犹豫地说:“联欢就联欢,只要我们全体指战员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和战斗准备,就能应付突然事变.怕什么!”开联欢会那天,杨钟祥先登台讲话,大肆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解蕴山同志上台反驳说:“抗日战争要动员广大群众,团结各党派人士共同对敌,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决不是哪个党派和无党派和个人所能包办的……。”解蕴山同志讲话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鼓舞了士气,指战员振臂高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杨钟祥灰溜溜的收场了,未敢妄动。
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慨。1940年2月9日冀南发起了反顽讨石战役。在威县东南给石友三主力以歼灭性的打击,丁、陈部队随石军残部向南逃窜。这时解蕴山同志被当选为大名抗日县政府县长。
四
丁树本、陈明韶两个名字经常联在一起,但政治立场有所不同。了树本是国民党的极右派;而陈明韶早与我党有联系,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由于陈明韶所处的地位,上有丁树本,下有杨钟样、丁培尧等顽固分子所包围,陈虽然做过一些不利于党不利于人民的事,但不能同丁树本相提并论,一样看待。三旅七团团长丁培尧是丁树本的侄子,是反共的急先锋。陈子敬在七团工作时,丁培尧玩弄卑鄙手段,曾把他装在行军袋中的共青团登记表乘隙偷走交给了陈明韶,陈即通知陈子敬同志到司令部谈话说:“你们这样做,他们说是要搞挎部队,如果再搞,丁培尧他们要开枪”。这清楚地说明:陈处在复杂的人事关系中,他处事左右为难的心情。解蕴山同志在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付“丁、陈部队”中,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在与陈之间所发生的一些事端,陈个人究竟应负多少责任,这就很难说清了。
“丁、陈部队”随石友三残部南逃后,丁、陈走了两条路:丁树本并没有远走,就跑到东明县城,妄图中央军打过来重返濮阳。后来我军解放东明县城时把丁俘虏。陈明韶南逃后,投靠了高树勋,1945年在豫北战役中陈随高光荣起义。当时李一帆同志在冀南三专署工作,陈明韶起义后曾带五、六名随员到肥乡去看他。他俩一见面陈就说:“咱二人一左一右,现在又会合’了”。并说高树勋起义是他劝说的。后来陈明韶参加抗美援朝到了朝鲜,回国后约于1960年病故于大连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