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顾领刚大名访古

顾领刚大名访古

发表日期:2012-9-20 14:45:1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作者简介:邓云乡,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

 

清代乾、嘉学术活跃,学人众多,但是大多是江南人,北方人较少。清初北方学人,颜习斋、李怒谷名气最大,世称颜李学派。乾隆时纪昀作为学人,名气很大,但未形成学派。主要是他博闻强记官大,又主编(四库全书》,论学也秉承汉学体系。崔述略晚于纪昀,也是直隶人,但声望、治学条件都远不能与纪昀相比。虽然中过举、做过几年知县,但家境贫寒,基本上是个乡下私塾教师(他父亲也是私塾教师),几乎与世隔绝,研究学问的条件是很差的。他家在河北省南面大名府魏县漳河边上,这里是大平原,地势又低。在崔述生活的年代里,他家就因漳河决堤,祖居被淹,其后一贫如洗,几次搬家,近二百年后,顾领刚先生去调查时,看到不少高大的牌楼,只顶部露在地面六七尺高,说明水淹后,地面已较淹前高了丈许,崔家祖居房舍,都埋在淤泥中了。崔述一生,虽然未大发迹,贫困到老,但其家世也是仕宦之族。

顾先生大名访古在一九三一年春天,正是中原大战之后,九一八事变之前,河北省南面一带,交通不便,土匪横行,又到处是驻军。调查人员乘火车先到河南彰德,又由彰德买汽车票,每人大洋四圆,去河北大名,早七时半出发,直到中午过后才到大名。在大名住了一夜,第二天分兵两路,顾先生一路去魏县双井、小清化等村访问崔氏遗物,雇的一辆破汽车更特殊,现在人是难以想像的。《日记》记道:

汽车较昨日所乘者更敝,四轮之硬皮带皆破裂,司机者二人取麻绳捆之,聊护其所实之软带。行半小时必停止一次,修理绳索,重打空气,作此种种,又恒耗半小时,予等久待不耐,辄前行三四里以侯车,魏县在大名西北四十余里,汽车半小时可达,今乃费时四倍……

用麻绳捆扎的车带照样能走,这就是六十多年前内地土路汽车的情况。到了崔述故里魏县城中呢?《日记》又记道:“城中弥望皆田园,绿者麦亩、黄者油菜,白者梨花,灿然成行列……盖此城既湮,魏县并人大名,居民尽移城外,习久不返。看文中所记:不由人想起姜白石《杨州慢》中望春风十里,尽莽麦青青的句子,陵谷变化,沧海桑田,大抵天灾、兵匪、人祸之后,不少旧日间阖门第,人文繁盛之区,都变成麦田苗圃,只供史家访古凭吊、词人伤感咏叹了。

调查一行特地去参观了崔东壁在大水淹后迁居的礼贤台,是魏县城南半里的小土阜,据传是春秋时魏文侯所筑,原在漳河边,崔东壁居住时,尚水泽回环,渔歌继续。而在调查时,漳河已改道,在县城五十里之外了。

调查一行,去参观了崔氏墓地,有民国九年大名县知事张昭芹立的清大儒罗源县知县崔东壁先生神道碑,墓前又有门人陈履和嘉庆二十四年所书墓碑。碑中书:“大名老儒崔东壁先生暨德配成孺人墓。碑旁书:“先生讳述,字武承,乾隆壬午科举人。福建罗源县知县,著书八十八卷。今先刻(考信录)三十六卷行世,余书次第授梓。孺人讳静兰、字纫秋,著有《绣余诗》一卷、《爨余诗》一卷,拟附刻于先生诗文集之后。

崔述夫人成静兰是大名望族之女,是才女,与崔同庚,先崔两年而卒,夫妻恩爱五十载,但无子嗣。

调查一行听说小清化村崔鸿藻处有崔氏家谱,当时汽车坏了,徒步行八里到了该村,看见村北崔家门前周围种着椿树,门上粘着红纸,写着博陵旧家,一派农村古色,主人是农民,问崔东壁像,拿出三轴,画在洋布上,二红顶、一蓝顶。顾先生断定东壁任官,外不过知县,内不过主事,不应着红、蓝大顶高品官服。且画像过新,也不像七十七岁老者,且像上无题记,主人是朴实农民,也说不出所以然,看来不是百年以前古物。又看家谱,也十分简略,是抄本,有乾隆五十四年序。谱中所记,崔述没有子嗣,继承他的侄子崔伯龙也无子嗣,因而崔述一支早已没有后人了。

另外崔家的后人,据调查尚有在大名卖杏仁茶者,总之,大儒的后代,大多是没有文化的人,连个小知识分子也没有了。学人身后之寂寞大可知矣。

调查人员在小清化村访问农民崔鸿藻之后,天色已晚,不能走夜路回城,到另一村人家土炕上对付了一宿,第二天才赶回大名。日记:

未明即起……早饭仍上街,饮小米粥,甘之。本拟至双庙集访书贩……恐希白等疑念,因命返辕,十时,抵城。如此破车,以麻绳裹轮带,以煤油代汽油,竟载九人行百余里,未非危险,车夫之技巧可佩也。入教育局,希白等果已遣人骑脚踏车下乡来寻,谓此三张穷票定落土匪手矣……

所记希白是容庚先生,等了一夜,以为他们被绑了票呢。此行尚有吴文藻先生等位,如今各位都已成了古人,所记六十二年前往事,已是前辈学人风流,只容后人想像矣。在晚近著名史学家中,顾领刚先生是作出巨大贡献的,由《古史辨》到标点本《廿四史》,一条漫漫其修远兮的治学道路,是联系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现代科学求真求实观点相结合的道路,业绩俱在,小文是无力介绍的。略述其访问崔东壁故里旧事,聊纪景仰之心而已。

 

摘自邓云乡《云乡漫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