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看到天空中形形色色飞翔的风筝,我便会产生一种羡慕感,有时候想,如果我是一只风筝多好呀!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该多么幸福啊!
——题记
童年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妈妈那张嘴,一直唠叨个不停。那时候,我多想飞呀,多想逃离他*的唠叨呀!——就像风筝一样。
镜头一
“丁铃铃……”闹钟响了。
“女儿啊,快起床,都快七点半了,再不起来就迟到了,我把饭都做好了,赶快起来刷牙洗脸吃饭,快点。”
“好啦好啦,您别说了,我马上就起。”
镜头二
“赶快吃,别细嚼慢咽了,这是你最爱吃的鸡蛋饼,热乎着呢。还有这粥,火侯正好,熬得可香了。”
“妈,你还让我吃吗?一个劲儿地说,我只顾听就不知道吃了。”
“好好,我不说了,你马上吃啊!唉。”
镜头三
“上学路上慢点,看着车,别碰着了,别闯红灯,别横过马路,到学校好好学习。”
“我知道了,我走了。”
为了避免妈妈又在我身后唠叨,我急忙向前跑,早些离妈妈远点。
镜头四
“别看电视了,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电视对眼睛不好,不要看太长时间,明天还要早起上学呢。”
“哎呀,妈,我就看一会儿,行吗?”
“不行,再看下去,你的睡眠时间就不够了,对你的身体不好,而且……”
“行了,行了,妈,我这就去写作业,然后马上睡。”
唉!妈妈真唠叨,风筝多好呀,无忧无虑的,哪像我?
时间如同钟表上的秒针一样快速移动着,时针也从2点钟指向了8点钟。我上初中了。对于初中生活,我充满了无尽的期待,向往与庆幸——庆幸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再听他*的唠叨了,初中生活一定很幸福。
可是,在学校的第一个晚上,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失落,虽然认识了很多同学,但心中还是不高兴。临睡前,还习惯性地等待着妈妈催我,突然间,感到了幸福的感觉。
一直以为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就是幸福,可是,不经意间读到了一段话,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们就像风筝,高高地飞翔在空中,而线的那一端永远在妈妈手中,无论飞多高、多远,都飞不出妈妈那爱的怀抱。一旦离开妈妈手中的线,我们会漫无目的地飘荡,会受伤,会疼。”原来,我一直羡慕的自由的象征原来并不自由,并不幸福,它也并不想得到那样的自由,因为脱离线的飞翔,会“疼”。
不懂母爱时,想“飞”,现在懂了,也开始“飞”了,但是,身上心上都充斥着疼痛,“飞”起来了,也“疼”起来了。此时才明白,能够感受到妈妈在我身后,无论在哪,回头一看,妈妈仍然紧紧攥着线的那一头,心里会那么地幸福!
幸福在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寻找幸福,殊不知,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摘自大名二中校刊《晨曦》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