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苗玉明,县二中政教处主任、初一政治教师。
为了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我校大力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我们从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成绩落后的同学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相对落后;基于此,把校园文化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上。
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含情,让每个心灵都净化。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让学校的一切都讲习惯,让一切的习惯成为自然。
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墙壁文化贴出来。学生行为习惯:管住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管住自己的腿,不践踏花草,不违规行走。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问题自己去发现,过程自己去体验,方法自己去寻找,结论自己去总结。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思路,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
抓学生习惯养成立足实和小。“习惯不养成,一切等于零”。学校从实际出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把对学生的习惯养成定位于“实”和“小”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抓学生习惯养成同时注重“小题大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身边的事抓起,从点滴事做起——以小见大。“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抓学生习惯养成,注重从平常事抓起,从点滴事做起。时时处处事事贯彻“小题大做”的原则,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学校注重用活动管理育人。围绕“六个一”开展活动。每人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每人每天记一条新闻。每人每天开展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每人参加一项志愿者活动。每人每学期参加一项劳动创收综合实践活动。每人学会一种技能。遵循“健身益智”“活动增智”“读书启智”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学校生活的指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进步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仔细一点;合格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全面一点;优秀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自信一点;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再坚持一点。为此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在学生习惯养成上注重学生外在表现的同时着力打造学生的内在品质,收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等内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为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团员使命感,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团员志愿者活动和文明礼仪值勤活动,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校门口的“礼仪兵”。每到上学前二十分,校门口两边都准时列队站起了“文明礼貌小卫士”,他们向过往的老师鞠躬行礼并齐喊着“老师好”。瞧!这种景象是多么令人激动和鼓舞人心!尊师重教在迁移默化中尉然成风。
(2)办公室里的“钟点工”。为了充分发挥团队的主体意识,组织开展了人人争当志愿者活动。教师办公室里每天早晨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就是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此项活动倡导了尊师良风,和谐了师生关系。
(3)广播站里的“实习生”。每到吃饭时,各班小喇叭里一定准时传来这动听的声音——“大名二中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为了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志愿者在校团委的倡导下,扩大了“校园之声广播站”。从此,国家大事、学校新闻等相继出台,轮流播放。志愿者在编辑、摘抄、播放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倾听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主是活动的宗旨,自强是活动的目标。通过志愿者活动定能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我校将继续朝着“用文化引领行为,用活动管理育人,让德育在校园闪光”的工作主旨,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开展活动和设施配制方面,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取长补短,勇于创新,不断促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