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极祠堂在大名城北大街路西,始建于明崇祯年间,重修于清末民初,它是明天启、崇祯年间的首辅黄立极的祠堂。

堂顶

祠堂一角
《明史》将黄立极列入阉党传,实与史实不符。《元城县志》黄立极本传载:入内阁,值逆阉专政,遣内臣出镇,公上疏,力谏。时逮系台谏诸臣辄下诏狱,公复上言,略曰:“国家设立三法司,无非欲祥刑明允。而概鞫镇抚,不悉重轻,故有甘自诬服,少缓须臾,亦有情未输吐,先已自毙。宜仍下法司,以见朝廷之平。”阉欲杀方御史震孺等,公力执之,借殿工肆赦以免。阉初欲修隙于中宫,中张太康以奇祸,公持之力,同官曰:“惟上自票之”。公曰:“纵事出上裁,我辈尚当以死争。”词甚厉,事得寝。其委曲调剂,类如此。
1637年,黄立极去世后,建祠堂。据老人回忆,祠堂建筑设计雄浑敦厚,气势恢宏。临北大街大门,门楼辉煌壮观,大门两侧竖有高大的石狮子,进大门为影壁,北转即为祠堂,祠堂三楹(大间)。祠堂前竖碑一通,记载祠堂建立经过等,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河时被拉去当做石材。
建国以来,祠堂作为封建糟粕被批判,黄家后人不敢再来祠堂祭拜,失去管理,黄立极祠堂遭到严重的破坏,现仅存祠堂三间,被占用。

祠堂东山墙(局部)

祠堂西山墙

西山墙残缺砖雕

西山墙底部,墙中木板为防碱、防潮所置(1)

西山墙底部(2)

前廊(1)

前廊(2)

前廊(3)

前廊(4)

廊顶部

枋头木雕

后墙(1)

后墙(2)

后墙(3)

移作他用的脊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