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鸡毛信 >> 关于明清大名府城四门桥梁历史渊源的报告

关于明清大名府城四门桥梁历史渊源的报告

发表日期:2011-7-7 9:05:3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

关于明清大名府城四门桥梁历史渊源的报告

 

接批件后,方志办迅速组织力量,查阅相关史料,现将明清大名府城四门桥梁历史渊源报告如下:

明清大名府城始建于明建文三年(1401年),当年三月,燕王朱棣决卫河水淹大名府城,大名府城废。9月,朱棣命都指挥吴成相其地势,于御河北岸艾家口北一里处徙筑大名府城,周九里,高三丈五尺,广二丈五尺,护城河深四丈五尺,阔九丈。凡四门,东体仁、西乐义、南崇礼、北端智。关于四门外桥梁变迁情况:

《正德大名府志》卷三津梁记载:大名府城有石桥,在崇礼门(南门)外,跨隍(护城河),弘治五年,知府李瓒重修。其他三门没有记载。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丛编职方典》记载:本府城元城县附郭其关梁志皆不载。

《光绪畿辅通志》其关梁志不载。《民国河北通志》亦没有记载。

《民国大名县志》卷五公益志之桥渡,对大名城四门桥梁没有记载,对大名城小南门外的桥梁记载为木桥,在城小南门外,知府李胡建,今圮。卷六城池记载宣统二年……于濠边植杨数百株,自东门石桥迤北,至四门石桥北而至。

综上,大名府自城东旧城徙建以来,除崇礼门(南门)外有石桥之外,其他三门之外没有固定桥梁,恐为吊桥或浮桥。经多次修葺,其他三门之外陆续建有石桥,均未命名,且时间不详。关于四石桥形制,经访问老人,均称石桥为平桥,两侧有护栏,中间铺有条石,类似卢沟桥。

因资料所限,仅能提供以上。特此报告。

 

 

 

                                                                 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

                                                                                                                     20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