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揽胜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古今揽胜 >> 漫忆大名城内牌坊和庵观寺庙

漫忆大名城内牌坊和庵观寺庙(3)

发表日期:2012-3-11 22:41:4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说起对称建庙,须先从古城城门说起。现在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原是古城的第二道城门。在现今的四城门外建有一道半圆形城墙,与整个古城连为一体,名曰瓮城。头道城门都在瓮城墙开,南北两瓮城的头道城门都向东开,意在迎喜,东西两瓮城的头道门俱向南开,取意朝阳,故有大名古城是扭头门之名,即源于此。这四个瓮城圈内都有一千多平方米的空间便各修建庙宇一座。东门瓮城内是一座中型的东岳天齐庙,有大门、院落、正殿和配殿,有廊房四间,内住火工道士,专行香火佛事兼管庙内一切杂务。庙大门紧对二道城门,因此庙是坐东向西。南门瓮城内坐南向北一座关帝庙,也是一座中型庙宇,坐南向北,庙大门正对二道城门。北瓮城内坐北向南一座中型南顶老爷庙。院内还有一座奶奶庙,庙大门也是正对二道城门。这四座庙内都住着火工道人管理庙内事物。

另外古城内还有几座奇特的庙宇,一是:坐落在马厂街的中小型双关帝庙,有大门过厅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内并排塑造了两个关帝像,一个是盔甲武装、红脸长须的坐像,一个是扑头绿袍、金面长须坐像。从形象上看是一文一武,实际上是表示一生一死。正殿外两边分挂着一幅木质雕刻的对联,上联汉封候清封大帝,下联生为将死为正神。另有一说,是在一个庙院内建了两座关帝殿。此庙因过早的被拆除,没人能具体说明真象。总之在一座庙内有两个关帝像这是事实,故两说并存。二是,在南寺胡同街通往大寺街的东西胡同内,坐北向南有一座骑马关帝庙,庙只一间,内塑关羽,顶盔贯甲骑马握刀。一边是关平一手持剑一手托印,一边是周仓持锏怒目而立,其景其情如临战场。庙外还立着一根八米多高的旗杆。这座不大的小型庙宇的造型确是奇特,耐人寻味。三是,坐落在南顺城街泰山行官庙院内的一座小型老包庙,坐南向北,其庙虽小但造型却威严壮观,以取包公倒南衙之意。内塑包拯坐像,黑纱帽,乌龙袍,紫面长髯,相貌威严庄重。两边是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名校尉戎装侧立,怒目凝视,形象雄壮威猛,气宇轩昂。

这三种庙宇在一个城内同时出现,其用意何在?能叫后人沉思暇想。就其景观而言,在冀南大地上亦属罕见。

尼姑庵,城内就有两处。一处在南北寺胡同接壤处,坐西向东,庵门紧对道前街西口,名叫观音堂,是一处较大型的尼姑庵。一进二的院落,有正殿配殿,还有数间禅房,供尼姑们食宿之用。这庵是尼姑主持(剃光头,不留发),后人简称姑子堂,慢慢讹传为姑子台儿。另一处在西大街刘家花园内路东,坐东向西有一座白衣庵。有门有院,正殿三间,禅房三间,主持人是代发修行的道姑(留发戴道冠)。这些尼姑道姑有时被人请去念经做法事,得些财礼。其主要生活来源,是靠施主施舍和外出向绅商富户化缘(乞讨)。这些尼姑道姑在三四十年代,还见到他们的活动,后不知去向。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大中小型寺庙建筑。如大寺街北头坐北向南有一座大佛寺,大寺街因此而得名。走进大门穿过两道过厅,才是大雄宝殿,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殿内塑一尊千手大佛像,高约七米多。东西两侧各有禅房十多间,住十几个和尚,多时达到二十余人,内有武僧不少。据说大寺的和尚和南火神庙的和尚交往甚密,白日来往都由城门出入,但到夜晚城门关闭了,他们来往皆越城墙而过,过城墙如走平地,毫不费力。其中最小的小沙弥(小和尚)如玄香,玄馨等后皆还俗为农为商。十年动乱期间他们还都建在,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现皆故去。玉带街东头有一座奶奶庙,西头有一座坐北向南关帝庙,都是中小型庙宇。仅西大街就有三座关帝庙:西大街路南紧对羊市口,坐南向北一座小型关帝庙,油房街口紧对路南一座关帝庙。虽都是小型,都有门有院有大殿,院内各有一口水井。再往西路北,坐北向南一座关帝庙,紧靠寺胡同街北口。古城东关村南头,坐南向北有一座奶奶庙,系中小型的。村东头路南坐南向北一座中小型的老爷庙。村北头有一座三皇庙,坐北向南。南刘庄北头有一座较大型的大佛寺,有大门,有过厅,有大殿。殿内塑有一尊高约八米的如来佛坐像。这座庙俗称琉璃瓦庙。南关十字街口有一座中型真武庙,大门正殿,西东两座配殿。往南行二百步,有一座大型火神庙,进大门穿过两道过厅,直达正殿。殿内塑祝融坐像高约四米多。两边有禅房十数间,经常住寺僧人十数人,大多是武僧。南关南寨门外还有一座小型关帝庙。南关村东南地有一座中型庙宇叫普光寺,有门有院大殿配殿等。殿内塑有白天祖像,并住着两名火工道人。南关东寨外约五百米处,有一座中型庙宇,黑龙潭。殿内塑龙王神像。两边塑蟹兵虾将,张牙舞爪,造型滑稽而威猛。殿中有口很深水井,井底放着铁牌,按迷信传说:此井下通海眼,每遇天旱不雨,群众便自动组织起来,抬着神桌,头戴柳条编的帽圈,打着数十面牛皮大鼓,还扛着十几杆三眼子枪,鸟枪等火器沿途不住的击鼓鸣枪,到黑龙潭拜求龙王赐雨,并下到井底将铁牌捞出,放在供桌上,抬着供桌,神像浩浩荡荡,游街串村、沿途焚香叩头,鼓枪齐鸣,轰轰隆隆,很是热闹。每年农历四月间,根据麦熟早晚,在四月上旬中旬或下旬,定期举行一年一度的黑龙潭庙会。在西南城角城河外沿,有一座中型的送子观音庙,俗称奶奶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定期举行一次大型香火庙会,方圆几十里路的人都来赶会,各种小商小贩也都云集于此做生意,有不少女巫婆表演 打扇鼓跳大神抬轿子等。一些迷信思想较浓的人,烧香叩头还撂香份,一切收入都归女巫们公用,闹闹哄哄很热闹,此风至今尤存。西关村西头坐北向南有一座中型的庙宇蚂蚱庙。西瓮城墙外有一座坐北向南的小型关帝庙。古城西北城角外,有一座大型古庙临济寺,系北宋时代所建。从遗址上看,此庙规模很大。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尚有残垣断壁遗存,木质神像的断肢残腿还支撑在那里,景象一片荒凉。临济寺大门前一对石雕狮子,雕刻精美,造型活脱,很是壮观,于民国十二、三年(北京晚报载为一九一八年——编者)时被军阀王怀庆运往北京,现今这对石狮仍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陈列,供人观赏,此狮是北宋时代所建庙宇中的唯一遗物。北关村北头,坐北向南有一座小型庙宇,一说是关帝庙,一说是土地庙,不知孰是。北关后师东南外一百多米处土岗子上,有一坐规模不小的残庙遗址。残砖碎瓦,庙墙痕迹依稀尚存,从残破的砖瓦分布面积上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据老人言此庙叫皇姑庙,也是北宋时代所建。二十年代我青少年时还经常到那片遗址中翻找遗物,惜无所获。

综上所述,仅是大名古城内外方圆面积十余平方公里内,就有这样多较知名的庵观寺庙。其规模之宏伟,造型之精美,建造布局之集中,并有几座稀有的庙宇,在冀南大地上可能首屈一指,就全省各地而言,也可能无出其右者。可借,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至今均已荡然无存,只有令人空怀幽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