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后唐李存勖建都大名

后唐李存勖建都大名

发表日期:2012-2-6 11:01:34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唐朝以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更迭频繁的五代时期。其中后唐政权的开创者李存勖在大名(当时称魏州)称帝建都,使大名首次作为都城载入史册。

李存勖又名李亚子,其祖上是沙陀族人,本姓朱耶氏,因其祖父朱耶赤心帮助唐王朝镇压庞勋起义军有功而赐姓名李国昌,擢为振武节度使,此后朱耶氏世代改姓李。其父李克用也因镇压黄巢起义的功劳,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今山西一带)节度使,加封晋王。作为长子的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略过人,为其父李克用所宠爱。5岁时随父出征沙场,11岁与父亲到长安向朝廷报功。因其体貌出众长相出奇,得到唐昭宗赏赐,并称赞说:此子可亚其父,必成大器,莫负大唐。遂有李亚子之名字。

成年的李存勖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多智善谋。当时北方藩镇中当数宣武节度使朱温势力最大。李存勖见父亲常常因受朱温牵制围困而忧心重重,就劝父说,朱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欲篡帝位,此为自取灭亡之举,吾辈需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其父李克用见事业后继有人,信心大增,誓与朱温对抗到底。

朱温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掉唐哀帝在洛阳称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后,对大唐忠心耿耿的李克用不接受这一事实,把朱温视为死敌,继续沿用唐朝天佑年号,立志恢复唐朝。然天不遂愿,次年正月李克用带着遗恨病亡,弥留之际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意味要消灭三个敌人,一是讨伐出尔反尔的燕王刘仁恭,免除后顾之忧;二是征讨食言毁约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解除北方威胁;三是诛灭篡唐自立的宿敌朱温,恢复唐室。李存勖将这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次出征都举行隆重祭拜仪式,恭敬取出,装入丝套,携带上阵,以激励自己和全军将士。

915年,后梁所辖的魏博兵变,李存勖乘势占领魏州,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接着又攻取德州、澶州。之后又攻取了卫州、磁州、氵名州、邢州。后梁军队把守的相州、沧州和贝州均不战而降。这样,黄河以北除黎阳一地外,尽为晋军所占,李存勖初步取得了河北控制权。

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战,李存勖灭刘仁恭,退契丹,败梁军,扫平北方,基本上完成了父亲三桩遗命。他见恢复唐室无望,便于公元923年4月,在魏州(今大名)牙城之南筑坛祭告天,登位称帝,自以为是继唐而由唐叔虞的封地起家取得天下的,遂定国号为(史称后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

为了唐的兴盛,李存勖建立兴唐府,以府为宫,取名兴圣宫。把拥有皇城、罗城、大城三重城墙的魏州17个城门都重新命名。据《大名县志》记载,后唐时,皇城4门改名为乾明门、元德门、万春门、千秋门,罗城5门改名为广运门、金明门、清景门、永芳门、景凤门,大城8门改名为照明门、广义门、静安门、应福门、迎春门、兴仁门、延清门、通运门。

登上帝位的李存勖,为巩固政权继续与后梁军队作战。公元923年10月占领洛阳,后梁灭亡。12月迁都洛阳,降东京魏州为副都。两年后,又改东京魏州为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