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抗日英烈武润国

抗日英烈武润国

发表日期:2012-2-1 12:08:0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作者简介:武学福,男,河北邯郸人,祖籍大名,大专文化,经济师。现任成安县供销合作社机关党支部书记兼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中华国际名人研究会编辑、记者;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商报》、《河北工商报》和《邯郸日报》特约记者;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被聘为《河北供销与科技》杂志社特邀研究员、记者。著有《武学福作品集》、《小村爱情》、《阳光岩》、《一湾情缘幽虹》等。

 

人类的脆弱,文化的惨痛,历史的恐怖,战争的无情。历史前进的方式就是生命的消失与生存,一种独有的人生历程就是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黑暗,从黑暗到恐怖,从恐怖到血腥。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延续的过程……

—— 作者手记

 

 

一九九六年的十一月五日,细雨朦朦,雾气茫茫,麦苗青青,东行中的我正坐在一辆轿车里,车子吃力地拨开晨风迷雾,在东去的路上艰难的前进着,大约走了百十公里的路程,来到了山东省的莘县丈八,久蓄的我精神一振,朦胧中,一座高大的古建筑物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帘,这就是我要参拜的山东省鲁西北烈士陵园。

车停了,我下车对视凝望,陵园坐北朝南,整个墓地二百余亩,四边有丈许高的围墙周界,南向有门,供游人前来凭吊。松柏苍苍,肃然无语,墓前耸立着一座三层木石结构筑起的阁楼,高约十五米,底座是青砖砌成的台子,长宽均有十余米,台上四角和正面竖立着八块石碑,正面的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气势磅礴,巍巍壮观。

 


作者武学福在山东省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

 

登上塔顶,举目天地六合,苍茫的大地上寥廓碧落下,我显得何等的渺小!在这浩瀚无垠的天地间,我呼吸着凛冽的空气,读着辽阔的长天,苍茫大地,百年洪荒,成败兴旺,融进天苍,汇进地茫。

走下楼阁,穿过拱桥,登上五层台阶,十余间的瞻房里,有几十位烈士遗像及生平,再往里行,青松翠柏排成两行,是通向墓地的神道,笔直而狭窄,长约百余米,将临尽头,就到了最北端的墓茔。深秋季节,大地萧条,万木凋零,座座荒冢规规矩矩的在寒风中瑟缩着,萧杀的氛围笼罩在天地间,也笼罩在我的心头,面前倏忽冒出一大片绿云,我不觉发出一声感叹,一代英雄在这里沉睡了半个世纪,这里还长眠着一位抗日英雄,我的叔叔——武润国

一九三八年初秋,十七岁的叔叔武润国,是在抗日战争年代参加了八路军,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第二年的秋天,他骑着一匹枣红马回河北大名探亲,他回到家里全家人偎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着抗日前线的一些情况,如何与敌人进行斗争;如何发动民众积极抗日;如何举行集会游行,搞演讲、演节目、贴标语、发传单,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揭露日寇暴行,唤起民众抗日。在一次抗击战中,围歼日寇,夜袭日军炮楼,趁敌人熟睡之机突袭驻守日军,十几名日军被击毙,炮楼被烧毁。他显得很兴奋,讲了很多,家里人听着很吃惊,同时也很担心他的生死。

第二天一大早就返回部队了,他跨上战马,依依不舍的和亲人、乡亲们执手告别,那一年他十八岁。

回到部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宋任穷任司令员)。范筑先将军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十支队(即日后的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史钦琛(成安人),在范筑先将军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头子沈鸿烈、李树春和鲁西北国民党反动派头子的党羽王金祥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他带着娘的嘱托和家人的期望回到了部队,每天活动于星罗棋布的敌人据点。一个村庄转移到另一个村庄,行军转移,白天他组织学习,写宣传标语,画宣传画,写黑板报,做口头宣传,唱革命歌曲和自编自演的节目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战歌《抓特务》;《送军粮》;《参加八路军》等,深受群众欢迎,在他们的鼓舞下,很多青年主动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一九三九年深秋,与先遣纵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打了有名的俎店(莘县属)、费集(冠县属)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从此鲁西北的局面打开了,根据地扩大到冠县、莘县县城附近。

一九四O年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我斗争十分残酷。就在这一年的春天,(筑纵)和(先纵)均在观城北整军,建立军纪规,部队经过这次战役和整军,在政治部主任史钦琛同志的领导下,军队的工作更加坚强了。同年五月(筑纵)、(先纵)合编为一二九师新八旅,润国同志为二十二团。他翻越了七七四十九座山,涉过了八八六十四条河,磨破了九九八十一双鞋,跟随范筑先先生驰骋疆场,和部队南征北战,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立下赫赫战功。

一九四二年八月被任命为鲁西北军分区分队长的职务,部队西渡卫河到达冀南三分区,二十二团仍暂在鲁西北坚持斗争。一次部队根据斗争需要。决定一名具有斗争经验,责任心强的同志深入敌后,执行一项很艰巨的任务,他奉命前往,所向披靡,像一把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力求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使我军在这里巩固一个坚强的战略基地,以达到牵制敌人兵力,配合全国各抗日军民开展强大的反攻作战。

由于鲁西一带环境比较恶劣,敌人防守严密,步步紧逼,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敌人发现,将他抓起来。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叔叔不畏强暴,日军软硬兼施,进行了严刑捆绑、毒打、逼供,但他大义凛然,镇定自若,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经过几次的审讯敌人用尽威胁、欺骗、引诱种种毒辣手段,始终没有问出八路军的情况。

黑夜茫茫,大风呼啸,日兵又指派一名汉奸去劝他招供,他怒视着面前的汉奸说道:你要知道你是中国人,你这个认贼作父的汉奸、走狗、卖国贼,日本侵占了我们的国土,你不但不抗日,反而替日本人卖命,打中国人,你还有中国人的良心吗?你还算中国人吗?话音一落,特务、汉奸、鬼子蜂拥而上,用枪托、绳子、木棍等拷打他,他被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无论敌人怎样威胁,除换取一顿臭骂,别无他获,日本鬼子恼羞成怒,把他绑架到已在城外挖好的大坑旁边,并强按他跪倒在地,用一块蓝布蒙住他的眼睛,残暴的敌人手持大刀,残酷地割下他左边的耳朵,顿时,血流如注,淋淋鲜血浸透了衣服,全身伤痕累累,面容憔悴,然而,他忍着伤痛,忍着饥饿,紧咬牙关,宁死不屈。

他还是没有说出一个字,在土坑两旁,站满了手握刺刀的日本兵和特务汉奸,城边还有全副武装的日本骑兵进行巡逻,这时一个日本军官把手一挥,鬼子、汉奸一哄而上连推带拉,把他推到坑内,黄土掩过他的胸口时敌人还在问:你招不招,如果现在回心转意,还可以不杀你。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叔叔,在危难之时,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誓不以革命之躯见辱于日寇。

最后,无法应战的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走狗!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被敌人活活的埋掉……

他壮烈牺牲了,年仅二十一岁。

时年民国卅一年八月(据碑文记载)。

不屈不挠,气势磅礴,壮烈捐躯,感天动地。他奉上级之命令,沦落日寇而死,壮志未酬,含恨九泉。他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民族的解放而死,在我的心目中他像雷锋、王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刘胡兰一样,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我崇拜的英雄。

诗曰:

剩粉露香亦可怜,

焚中难补有情天。

不知三尺孤坟影,

葬得姑苏何处边?

当落日的余晖映红大地的时候,我拖着长长的身影向来路走去,我忘记了一天的疲劳,沉浸在如画的风景之中,也沉浸在神话般的故事里。

从此,我一个人睡在空荡荡的床上的时候,叔叔会入梦境之中,我把这些认真的整合在记忆里,期望着,期望着有一天,客死异乡的叔叔回到亲人身边,回到油菜花开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