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像
老照片
新影像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古今揽胜 >> 新影像 >> 盛妆门楼别样红

盛妆门楼别样红(1)

发表日期:2012-1-24 16:09:4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龙年大初一,在明清大名老城里转了半天,一边寻门拜年,一边赏门楼、拍春联。宅门贴春联感觉很新鲜,很喜庆,透露着老城区内老住户们过日子的精气神,也显现着这座老府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可谓沧桑有新意,古朴寓真情!今年在许多家门口,大名府酒业的宣传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十分耀眼添彩。

提起春节贴春联,不得不说几句老城内的宅院门楼。相传北方多战乱,中原逐鹿民不安,于是乎,官筑城池,民修宅院。现在,虽然已是国泰民安逢盛世,但在老城里仍保留着修房盖屋垒院墙的习惯。出入宅院的必经之地--门楼做为脸面煞费宅主人的苦心,尽力把工夫下到家,把门楼造得美。城里的门楼建筑时间跨度百余年,风格多姿多彩,多少都有时代的烙印。相对来说,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为主,算来至今已有三十年左右的寿命,当属老建筑之列了。改革开放使居民手头逐渐宽裕,城外开发还不具规模,所以,许多老住户都在原宅子上翻新改造。这些门楼大多还有一个特点,尤其是近代门楼,那就是门楣上总要有吉祥祝福或表寓宅主人心志的词句。请城里能写善书者用毛笔写出来,早期多刻在水泥抹面上,近年舍得花些钱,让应运而生的几个木刻店刻制成匾,悬于门额,增色不少,也愈加凸现出文化气息。

至春节,大门帖上春联,无论新旧门楼都如刚做了美容化了妆的女人,看上去比老底子嫩了、艳了、靓了许多。有些院落的主人虽移居城外,但二十八贴花花那一天总也忘不了回来至少在大门上贴副对联,恋家怀旧之情自不言表。这些年印刷品的对联多了起来,一些热爱书法艺术的文化人却仍然守候着传统的方式,节前总还张罗着给自家或邻居写春联,虽然没有印刷品的精美和华丽,但颇具情感内涵,尤其书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与行为很值得钦佩和弘扬。在原文化馆老馆长张文治先生的家门口,和与之相邻的县印刷厂小西门上就看到了那风格独具的“张体”书法,很感亲切。名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诗词书画等艺术界阵容强大、名人辈出。愿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组织起来,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让艺术更好的为现实服务,同时也获得更强的生命力。盼望着今后的春联自撰多于抄录,书写多于印刷,那样我们的文化将更显悠久与灿烂,与我们的古城开发更加步韵合拍。

大名老城历史上为冀南重镇,又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多元化浸染使之成为一个融多民族与宗教为一体的区域。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信奉伊斯兰教,主要聚居于老城南部与北大街一带,回汉民族世代和睦相处,互为影响,回族群众春节不贴春联,但为图喜庆气氛,也在门楣或影壁上张贴印有回文吉词的“门簪”或“大方子”。城内还散居着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群众,他们较集中于东大街天主教堂一带,除隆重的庆贺圣诞节,春节时,也会依中国传统习俗贴春联,只是“门心”多为宗教标志的图案。

现上传一组门楼、春联及大红灯笼的合璧照供您欣赏,兴许您还能找得出自己的家或自己熟悉的门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