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志论坛 >> 沙麓山的重要历史作用

沙麓山的重要历史作用(1)

发表日期:2012-1-20 18:31:1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冀鲁豫三省交界之地是广袤的平原。大名县东半部的500左右平方公里,以及山东省莘县、冠县、河南省清丰县与之毗邻之处,都是沙质土地。几十年之前,大名县东半部有很多起伏连绵、大大小小的土丘,有的高达数丈。现在,统统平整为田地,连土丘的影子也没有了。而在2600多年之前,历史上著名的沙麓山,就在这里巍峨矗立。

一、美丽而且神奇

关于沙麓山,大名县解放前的诸本县志均记载有名。它的主峰起自今大名县东北部,向东南绵延伸展。五道近似平行的山梁婀娜多姿,酷似五只梅花鹿。山上异树奇草、鲜花满山,十分美丽。《穆天子传》卷六,即东晋郭璞《周穆王盛姬死事》记载:周代,周穆王和其爱女叔女坐曾两次来到山上。第一次,周穆王的兴致很高,对沙麓山铭勒题辞,进行封敕。随之又在沙麓山附近猎得白鹿,得到美人盛姬。但不久盛姬患病、去世,周穆王隆重地厚葬、痛悼他的心爱之人,叔女坐参与主持了追悼仪式。第二次,叔女坐又随周穆王到沙麓山,刚来到居住下来,叔女坐就因思念盛姬而痛哭不已。由于叔女坐曾在沙麓山居住,还有传说叔女坐死后葬在沙麓山,所以建庙纪念她。此庙被当地人称为东土山奶奶庙,年年香火不断。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卷五所记沙丘堰,现为石家寨村。在大名县城东25华里。

沙麓山不但高大巍峨,而且矗立于黄河东岸。西麓的黄河渡口,乃东西往来必经之处。不但行人越来越多,而且有人在沙麓山上聚集居住。古代称人们聚集为邑,沙麓邑出现在沙麓山上。春秋时期,齐桓公看重沙麓山,在沙麓邑修筑了城郭,名为五鹿城。与别的山岭不同,沙麓山不是石山而是土山,不断出现山体滑坡。而五鹿城外的一道高峰被森林覆盖,尚相当稳固。但是,公元前646年农历八月,巨响震天动地,这道山峰突然崩塌,地面抖动塌陷,五鹿城陷进地下。大地张开大嘴,把沙麓山的几道山峰吞下大半,尚有千沟万壑没有填满。一日之间,高大秀丽的沙麓山变成了土丘杂乱、沟壑纵横的沙麓墟。从此以后,五鹿城便有了袭邑之称。袭邑者,陷于地下也。(见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一》——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下册第2254页)现在,大名县东部有前后现城两个村庄,当地同音,传说五鹿城原来就是这里。在石家寨村的东边,距离石家寨村近30华里。

沙麓山的崩塌,在春秋列国引起很大震动。《春秋公羊传》称其为天下异事。(《春秋公羊传》僖公十四年)晋国有人占卜说: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 宜有圣女。(《汉书.元后传》)预见645年之后这里要有圣女出现。

据《汉书.元后传》载,汉武帝时,魏郡(今大名县一带)群盗起事,武帝令绣衣御史王贺(字翁儒)惩治群盗以及失职官吏。武帝本来要杀一万多人,王贺却一个未杀,皆纵不诛。 王贺以玩忽职守罪被罢官,魏郡人却很感激他。有个姓建的老先生劝说王贺不要回老家东平陵(今济南历城),给他看了风水,让他定居在沙麓墟之上、魏郡元城县委粟里(今大名县东北部)。后来,王贺的儿子王禁有四女八男,次女名政君。政君年龄大了,说个婆家,没等嫁娶,男方就死去。许给东平王,东平王也死了。18岁的时候,送到皇宫作了家人子(未有职号之宫女)。此时,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死,死前对太子说,她命不该死,是诸娣妾良人把她咒死的。从此,太子恨透了他的诸娣妾良人,再也不理这些有职号的宫女了。皇太后只好让太子选家人子伺侯他,太子不太情愿地选了王政君。以前诸娣妾受幸多次都不怀孕,王政君受幸一夜就在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生下一子。汉宣帝高兴极了,为孙子起名曰骜,字太孙,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又过了三年,汉宣帝崩,皇太子刘奭继位为汉元帝,王政君作了皇后。元帝之后成帝继位,王政君为皇太后,兄王风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从此,王政君群弟世权,更持国柄。王家大兴,交替掌握国家大权,先后有十侯五司马。 其中,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王政君有五个兄弟在同一天同时被封侯,被国人称为五侯。于是,王政君的故乡特别引人注目而被称为贵乡。

哀帝时,王政君就是太皇太后,但哀帝在位六年驾崩。王政君先让侄子王莽当上大司马,掌握了军事大权。哀帝无子,她和王莽做主,让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继位,是为汉平帝。平帝不但年幼,而且当年患病,王政君俨然临朝主政。这一年为汉平帝元始元年,即公元元年,距离沙麓山崩恰好是645年。

但是,王政君并没有当女皇帝的野心。此时,她的伪装谦恭的侄子王莽则野心猛烈膨胀,加快篡权步伐,施展手段让女儿作了汉平帝的孝平皇后。平帝仅仅作了5年皇帝,小小年龄就死了。王莽立两岁的婴为孺子,自己作了摄皇帝。公元9年,索性自称真皇帝,篡权建立新朝。

现在,大名县传说王政君的祖籍就是该县东北部的金滩镇北沙窝庙村,其位置在沙麓山北麓。然而,已经不能考证委粟里到底是大名县的哪个村。但不论是这里的哪一块土地,能繁衍出一个皇帝、两个皇后还有十侯五司马,此地确实堪称贵乡。应沙麓山之崩塌,在六百多年之后,生出一个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并且临朝称制、主持朝政的圣女,不能不使人惊叹沙麓山的神奇!

二、保障殷商发祥

无怪乎沙麓山有如此神奇的色彩,它所处之地理位置实在极为重要。当时,今河北省中南部,西是太行山,东临大海,形成南北走廊。而沙麓山竦立于太行山之东,使今邯郸市东部恰如这个走廊南端的门户和咽喉。这道大门往北,主要是北方部落民族活动的区域。由此往南,就是上古五帝活动的中心区域——中原。上古五帝,黄帝之后,颛顼的首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颛顼之后是帝喾,也把濮阳作为首都。濮阳尽管距离邯郸市区只有150公里,距今大名县城仅75公里,但由于沙麓山和太行山的扼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北方民族在今河北省中南部的活动。

4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兴起正是得益于河北的地理形势,利用了这里的自然资源。《诗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商颂长发》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帝喾时期,北方有一有娀氏部落,其首领是简狄。帝喾为了团结有娀氏,纳简狄为次妃。简狄在野外洗澡,看到玄鸟(燕子)坠下一卵,感到奇怪,把它吞下。简狄吃玄鸟之卵而怀孕生子,这个孩子就是契。契长大之后居住在蕃(平山蒲吾村,现在黄壁庄水库之中),附近的人都知道他聪明能干。大禹治水之时,把契请了出来。契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勘察地形,考察水势,帮助禹出谋划策,为禹尽股肱之力。大禹治水行自冀州始,到过邯郸一带。相传公元前2222至于衡漳,即成安县漳河店(清康熙《成安县志》)。契当然随禹一同前往。大禹治水成功之后,舜加封禹。同时,因契帮助大禹有功,便对契赐姓子,并把他封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