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一个著名人物,称其是“大名玉麒麟”、“大名府卢员外”、“河北首富”,曾位居宋江之下梁山泊聚义厅一百零八条好汉第二把交椅。卢俊义的故事随着小说、电视剧等媒介的传播,在国内外及大名民间广泛流传。卢俊义有无其人?卢俊义的故里何在?真实的卢俊义是怎样的状况? 对此,笔者与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桂士辉及工作人员马宇章同志,到盛传的卢俊义故里“卢家庄”进行了一番考查。
卢俊义故里“卢家庄”
“卢家庄”,位于现大名县埝头乡东刘庄村。全村980口人,其中卢姓有近400口。在东刘庄村“两委”办公室,笔者访问了现任村党支部书记57岁的卢海旺,以及60多岁的村民卢河宽、卢新社等人,并进行了现场考查。
“卢家庄”在现东刘庄村西北约三百米处,世代相传为卢俊义的故里。当年的“卢家庄”在一处高岗上,面积约五六十亩,遗址西北是黄河的支流——老柴河故道,河道上有一座桥通往小龙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大名府通往山东和河南的交通要道。随着埝头至曹仁村柏油公路的修通,这条道路渐渐失去辉煌。卢家庄遗址多年来经平整土地、村民建房取土,村庄遗址的痕迹愈加明显,古砖瓦物件俯拾即是,尚有古物出土,被古玩爱好者收购,据称其中一件瓷器售价不菲。近期发现有灶台一处,墙基址多处,从用砖看,为清代中后期。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约为元代时期的砖块。询问中,村民称在遗址处还出土有数量众多的“王莽大砖”,因其坚硬,打井建桥时砸碎充作石子用去不少,现在村中还有不少人在挖掘出后留作他用。“王莽大砖”是唐宋时期的遗物。村庄遗址中有一眼“琉璃井”,相传是卢俊义当年所凿,以青石覆盖,内藏何物不详,现深埋地下,尚未发掘。据称,两年前有“文保部门工作人员”用探铲来此找寻该“琉璃井”,未果。卢俊义招安后,可能在故里重修过宅院,位居何处不详。
明初山西迁民一个最明显的遗传特征,就是小脚趾甲分为大小两块,这个体征大名原土著人没有。而东刘庄卢海旺等人的小脚趾甲是一整个的,说明他们的祖先是原明代以前的住民。
据60多岁的村民卢河宽讲,他爷爷的爷爷出生在卢家庄,五六岁的时候(清朝中后期)卢家庄只剩下八家,人们不堪盗匪骚扰向东部搬迁到刘庄。
综合分析,“卢家庄”遗址可能在唐朝就存在,延续至清中后期。
卢俊义族系
东刘庄的卢姓是卢俊义的后人,为世代口耳相传,没有家谱、碑石等记载,又因“卢家庄”搬迁到东刘庄时,卢家仅有八户人家,卢家世系不得其详,所称为卢俊义后人仅限于口述。但大名东刘庄卢姓是卢俊义后人及大名“卢家庄”是卢俊义故里之说,据传在山东梁山县一卢姓家谱中有记载,那里的卢姓已繁衍到近三十世。东刘庄村民卢新录二十年前在山东梁山县打工时,偶遇当地一卢姓,问及是河北大名县人,又问是否卢家庄人,他们称那里的卢姓都是卢俊义的后代,大名卢家庄是其祖庭,要来大名续修家谱,并说“新”字辈在梁山卢姓中辈份较高。因卢新录告知大名家中没有家谱,梁山卢俊义这一支脉才未到大名联系。此事如属实,大名东刘庄村卢姓为卢俊义后裔即可确认。对此,尚待进一步考证。胡文华《卢俊义及其庄宅之传说》一文中,提到卢改芝是卢俊义的“17代孙”,东刘庄村民卢新社说卢改芝是其堂姐,17代孙当是27代孙之误。卢新社下面还有重孙,卢俊义的后代应传至30世了。
卢姓世代习练拳术,卢姓男子多体格健壮,绝少瘦弱单薄之人,村民卢河宽的爷爷武功超人,但现在已经弃武。县内燕青拳据传为卢家拳演变而来。
卢俊义其人其事
卢俊义其人其事,与《水浒传》记载出入很大。
大名东刘庄卢氏后人述说:卢俊义原名卢进义,卢俊义武功高强是实,但他不是富豪大商,而是家境贫寒的农夫出身。卢俊义在“卢家庄”故里居住时,武功高强远近闻名,但他空有一身武艺,不被朝廷利用,独自在家以种地为生。他没钱买砖垒院墙,用桑圪针(桑科,一种带棘针的灌丛植物)把房子围起来作为院墙,桑圪针外常种些丝瓜、豆角之类,攀爬在桑圪针上,倒也把院子围得严严实实。当年的卢家庄位于北京大名府通往东南的官道之上,宋江等人到大名府活动时,得知卢俊义武艺高强,为了赚取卢俊义入伙,在某一年冬天夜里,把干燥的丝瓜、豆角秧放火点燃,继引燃桑圪针,殃及房屋,无奈之下,卢俊义落草为寇。
北京大名府故址在今大街村为中心的四个门口之内,东南门为朝城门,因通往朝城县而得名。判读地图,卢家庄确实在北京大名府与朝城县之间。《宋会要辑稿》载:宣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宋徽宗御笔诏书,河北群贼自呼“呼保义”等昨于大名府界往来作过,良民为之惊扰,久之未获。李若水在元城县尉任上所作《捕盗偶成》诗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嗷嗷赤子阴又言,又愿官家早招却。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此可拟证:宋江等三十六人自山东来大名府活动,路经卢家庄,拉卢俊义入伙,壮大势力,也在情理之中。《宣和遗事》中,卢俊义的身份是一名军官,可能是“三十六人同拜爵”之后,担任军职。因生辰纲被窃,逼上梁山。东刘庄关于卢俊义上山的传说不无道理。
结 语
综上所述,笔者初步认定现大名县埝头乡东刘庄村西北部约三百米的遗址处,就是北宋末期的“卢家庄”,是卢俊义的故里。该村的卢姓人家,是卢俊义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