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年鉴
大名志书
大名年鉴
部门志书
乡村志书
文史书籍
志鉴常识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史志书展 >> 大名年鉴 >> 2010年卷

2010年卷

发表日期:2011-12-27 13:58:19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概况】大名县总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04公顷,同比减少0.0‰,总人口85342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37‰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86亿元(2000年可比价40.1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亿元(2000年可比价10.6亿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32.5亿元(2000年可比价12.9亿元),同比增20.2%;第三产业增加值26.8亿元(2000年可比价14.6亿元),同比增长15.1%。粮食总产量达605359吨,同比增长8.0%;棉花总产量达2832吨,同比增长18.1%;油料总产量达79840吨,同比减少8.5%;财政收入18596万元,同比增长40.0%;财政支出123544万元,同比增长3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0亿元,同比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同比增长29.1%;职工年平均工资23502元,同比增长29.4%;农民人均纯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13.2%;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58.5亿元,同比增长32.2%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大名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开放统揽宋府明城发展战略,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大名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 委书 记:王晓桦

县人大主任:黄武臣

县          长:乔朝英

县政协主席:高连生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10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个。全年安排的100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6亿元。青岛广镜制帽、清真屠宰等42个项目竣工,河北吉晟牧业、荣凯环保锅炉等45个项目开工建设。引进外资2050万美元,出口创汇完成104万美元。通过抢抓中央加大投资机遇,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9760万元。向城东工业园区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园中路南延和园区供排水管网建设,使其功能进一步提升。110KV变电站竣工投用。京府工业园区即将升格为省级工业聚集区。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四通八达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大名县境内设有3个出入口、两个服务区、连接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广高速通车运营,更突显了交通的便利,拉近了大名与各地的距离。横贯县境东西的邯大高速、过境邯济铁路复线业已开工建设。此外,106国道拓宽、215省道大修、城西大道扩建等一批国、省道路改造项目也已竣工通车。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三年大变样使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实施了44项重大城建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是大名历史上城建投资最多、成效最大的时期,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人居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始终突出大名府历史文化特色,做好古城恢复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两篇文章。明城恢复工程,东、西城墙已经完工,南、北城墙在建,宋府明城已现雏形。明城恢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1亿元。改造大小20个棚户区、8个城中村项目,已完成东关村、寺胡同、闫小庄一期改造主体,建设商品房150多万平方米,400套廉租房建设全部建成,第一期75套分配到户入住。同时,还高标准建成了平安大街、西门外大街、兴大街等路网工程;大名府路、万大路、天雄路等主要街道包装整治一新;安装路灯536盏,实现了全城亮化;铺设供水管网6000米,城区实现了24小时供水,天燃气进城项目顺利推进;引河治理二期和城西公园完工投用;新县标鼎鼎大名屹立在大广高速县城出入口环岛,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农惠民春风和煦】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三农工作更加巩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争取惠农资金1.37亿元。粮食总产达61.5万吨,连续7年获得丰收。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引黄入大工程引蓄黄河水700多万立方米,引黄入邯大名段竣工。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1个新民居示范村开工建设,完成建设52万平方米;新建6处集中供水站,解决了46个村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劳务输出2.9万人,争取扶贫资金1274万元,6000人实现稳定脱贫。畜牧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启源清真食品加工、天源饲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6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3.2%

【工业经济科学发展】持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切实搞好企业生产要素调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73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3.8亿元,增长19.5%;全年工业用电量达1亿千瓦时,增长14%。新增规模以上入统工业企业5家,规模以上入统工业企业总数达44家。五得利集团日加工小麦能力达到1.8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名鼎化工实现税收860万元。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较去年下降4.76%,化学需氧排放量减少818.9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72吨,节能减排卓有成效。

【给力公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建成标准化中小学校12所。近年新建成的大名一中,坐落在大名县城天雄路西段,为完全封闭式高中,占地252亩,总建筑面积8.92万平方米,师资力量雄厚,高中在校生5000余人。二中迁建进展顺利,为大名教育增添了后劲。全县还发放贫困学生救助资金150万元,争取特岗教师450名。医疗卫生,新农合参合率达98.6%,补偿参合农民9010万元;县医院西附楼竣工投用,县中医院综合楼主体完工,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30名。城乡就业统筹推进,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84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14人。201010月,大名县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农民参保率达到90.3%,累计发放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1571万元。全县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足额发放率达100%。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民生工程件件落实,深入持久开展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干部队伍凝神聚力】按照务实、服务、高效、廉洁的目标要求,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选拔方面,建立了预提名制、常委会票决制、全委会票决制、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全程通报制以及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等十项用人制度,杜绝了干部选任过程中的权钱交易,提高了干部工作的公信度,激发了干部创业活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坚持党员纳新两推两决三公示,党员吐故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让党员时刻处在群众的监督之下;大力实施建家治后工程,新建12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2个后进村实现整顿转化。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方面公开了县委、政府职权目录,建立了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把县委、政府职权行使、干部任用、重要决策置于全县人民监督。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政府部门调整优化为22个,同时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效能得到明显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8000余项。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