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杨怀斌是一个标准高、要求严、干劲足、事事追求完美的人。2011年为提高市委机关大院品位,完善大院总体规划布局,根据市委常委会意见,本着“三年上水平,机关要带头”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统筹兼顾,积极谋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机关大院实施了“十大规划改造工程”,机关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第一大工程是危旧楼房拆除。市委机关大院原有8栋办公楼,其中1、2、3、4、6号五栋办公楼及单身宿舍楼,经邯郸市建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均为危楼。两排平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共314平方米,两个小院589平方米,位居市委机关大院东北角,紧邻光明北大街,影响机关大院品位和布局,也有碍城市观瞻。按照大院总体规划方案,对机关1、2、3、4、6号五栋办公楼及两户老干部遗属居住平房及单身宿舍楼进行了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了在五栋危旧办公楼的22个部门810人办公,帮助在单身宿舍楼居住57户中的30个无房户申请廉租房,共拆除危旧楼房827间24227平方米,拆出空地21974平方米。第二大工程是完善常委办公楼功能。为便于市委领导开展工作,他带领一班人集中一个月时间,一是对1号楼六层西头192平方米会议室进行了高规格设计、高标准装修,为减少财政开支,经市领导同意,将原5号楼常委会议室的桌椅、音响设施搬迁于此;将六层东头192平方米改造整修成多功能厅,配备了餐桌、座椅、炊具和必要用品,保证了市委领导工作、开会、生活不出楼,节省了领导宝贵时间。二是在1号楼楼顶多功能厅东侧建设活动室,采用钢架结构,建设面积240平方米,有乒乓球、台球及健身器械等,为领导健身提供了场所。第三大工程是大院美化硬化。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指示,他积极协调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及园林局、市政工程管理处对机关大院进行设计并施工,更换花岗岩便道沿1850米、花岗岩花池护栏3220平方米,使用灰色透水砖铺设便道4100平方米,道路、便道、花池达到了时尚和谐的效果;更新改造了东、西大门,并设计了“汉阙”门柱,体现了邯郸文化,提高了市委机关大院品位。第四大工程是两个办公区接管及改造。为确保危旧办公楼按时拆除,他积极联系协调市政府和丛台区委、区政府,先期接管市政府12层楼办公房423间,建筑面积17300平方米,利用一周时间24小时加班进行整修改造、分配房间,使常委兼职部门及与市委联系密切的9个部门586人搬迁到12层楼办公。随后接管丛台区原机关大院办公房270间,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进行了粉刷整修,使13个部门224人搬迁到此办公。现在市委机关形成了三个办公区域。第五大工程是2号楼外墙包装。2号楼(原5号楼)外墙包装面积5200平方米,采用外挂铝塑板进行包装,整修原则是与1号楼色调、材质一致,东西对称,增加机关大院和谐之美。整个工程通过议标形式,确定在邯郸市场业绩比较好的上海华鼎装修公司负责施工,材质为白灰色铝塑板,内部为钢架结构,顶部加帽檐,原计划9月25日竣工,因督促较紧,采取增加施工人员、延长作业时间等措施,这项工程于9月19日提前6天完工,为机关大院再添亮点。第六大工程是南大门建设。南大门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体现了美观大方,庄重典雅,大门高12.6米,宽71米,从设计到竣工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的大门,共分二层,它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市委机关对外形象,而且受到了市直机关和市民的高度好评,成为我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第七大工程是前广场建设。由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对市委机关大院总体及17666平方米前广场进行规划设计并负责对广场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泊车位施工等,整个广场东西长242米、东西宽73米,约30亩地,广场中间、正对南大门放置一块16米长、3米多高的泰山石,再向里是旗杆和喷泉,两边两块绿地东西对称,各分成草坪、游园两个区域,既庄严、又大气,成为我市三年上水平的一个亮点。第八大工程是1号楼后侧花园建设。经市委领导同意,他又协调市公用事业局、园林局负责施工,建设有道路、停车场、喷水池、景观带、绿地,建设面积共16000平方米,已于9月底竣工,成为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之余散步的好去处。第九大工程是停车场建设。市委机关大院仅有停车位146个,随着办公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委机关大院办公的部门共有公车95辆,个人私车115辆,再加上在十二层楼和丛台办公区办公部门及外单位来机关办事车辆,现有停车位明显不足,院内路边停车、道路堵塞现象时有出现,影响了机关工作效率和形象,与机关南大门、前广场改造竣工后的环境不相适应。为缓解机关停车压力,确保机关高效有序运转,根据市委领导意见,拆除3号楼(市委管理局办公楼)北侧的温室花房、仓库、部分车库、洗车场,对拆出空地进行硬化,新增停车面积1196平方米,新建停车位63个,使机关大院总停车位达到221个,缓解机关停车位紧张状况,满足市委机关大院办公部门公车及部分来机关办事停车需要。同时在2号楼与印刷厂之间靠西墙,新建东西宽9米、南北长18米的自行车棚,可停100辆自行车,满足机关自行车停放需要。第十大工程是礼堂外包装。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大院品位,利用70天时间,对年久失修的礼堂外墙进行包装,采用钢架结构外挂石材和玻璃幕,外加14根钢柱,整个包装面积2650平方米,改造后为高14米,比原来高度增加3.7米,与机关大院两栋主楼及大门格调一致,一脉相称,最大程度提升了机关大院整体和谐之美。
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圆满完成这么大、这么多的工程任务,是他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倒逼落实工作机制的结果。一是分解任务逼压力。他打破全局县级干部工作分工,优化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专长,成立6个专项推进小组,对各项任务进行了系统设计,将具体工作逐一、逐环节进行分解,做到了每个人肩上都有压力,每项任务都有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保证了各项任务按时完成。二是挂图作战逼时限。他要求每个工作推进小组制定任务进度图表,将每项具体任务、每个工作节点的时限明确到天,他每天下午组织召开碰头会,集体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集思广义,出真招、求实效,不惜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经过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最终提前为两位老职工办理了廉租房,他俩搬走后,单身宿舍楼才得以按时拆除。三是倒排工期逼进度。适时组织召开局长办公会,听取工作进展,研究布置下一步工作,集体研究解决难题,对每个环节提出要求,督促每个推进小组的工作进度。以小时为单位倒排工期,赶进度,局领导和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现场督导,统筹兼顾,强化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和激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日夜坚守在拆迁第一线。四是检查督导逼落实。他领导每天紧盯施工现场,了解情况,现场点评,调度指挥,监督检查;有时工作起来,半天顾不上喝一口水,导致感冒高烧,即使这样仍坚持在一线,实在坚持不住,到门诊输两瓶液,马上又回到工作现场,督导施工,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他身先士卒的影响下,处室工作人员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团结协作,不畏坚辛,忘我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为此,市委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书记郭大建批示:“同意社群同志意见,请学中同志总结一下经验,用适当方式宣传表扬一下。”市委副书记回建批示:“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同志很努力,很辛苦,默默无闻工作也很有成效,值得表扬。现在是21世纪了,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在创新机关事务管理方面为全市带个好头。”市委常委、秘书长王社群批示:“市委机关大院五座危旧办公楼顺利拆迁,为市委20多个部门和单位寻找过渡办公用房,工作量很大,也很辛苦,管理局全体人员都很努力。下一步建设和管理任务很重,望再接再厉,取得新的成绩,把机关事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十一
杨怀斌是一个以人为本、光明磊落、廉洁勤政的人。他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着力点,当做系统工程来抓。为强力推进标准化管理,他组织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从易到难、先公共后专业的顺序,先后出台了《工作人员行为标准》、《值班工作标准》、《环境卫生标准》、《工作人员公务活动礼仪标准》、《公文传阅标准》、《会议室管理标准》、《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标准》、《公共环境卫生标准》、《会计工作标准》、《车辆驾驶员工作标准》、《生活服务岗位工作标准》、《医务人员工作标准》、《幼儿园工作人员行为标准》等13个标准。同时,作为标准的补充,对一些不能制定统一标准的工作,用修订和完善制度加以规范,辑印了包含9个方面47项内容的《中共邯郸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规章制度汇编》,干部职工人手一册,使大家努力做到“办事按程序、工作讲标准”。
他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坚持引进、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始终坚持“对想干事的同志给机会、对能干事的同志给岗位、对干成事的同志给地位”的原则。2002年5月以来,为优化干部结构,加强队伍建设,他强班子、带队伍,先后调整、提拔、轮岗中层干部25人次,聘用中层管理人员13名,普遍得到群众认可。面向社会招聘的生活服务处副处长,到任后主持生活服务处日常工作。以其强烈的敬业意识、丰富的管理经验、较高的经营能力,使职工餐厅得到了彻底改观。同时,他还注重人才的聘后管理,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的依据,对考核不称职、工作平庸者,实行末位调整,保证了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2010年2月、2011年4月,市委两次对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1名副局长晋升为调研员,1名纪检组长转任为副局长,提拔1名副局长,调进1名副局长、1名纪检组长,领导班子得到充实和加强,体现了市委对局领导班子的关心和重视,更体现了市委对我局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他创新工作方式,为在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谋求新突破,促进全市后勤管理整体工作水平新提高,先后搭建四个平台:一是建成一个网络。以他为发起人,在全省率先注册成立了邯郸市后勤管理工作协会,会员涉及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部分驻邯省部属企业、大专院校,填补了邯郸后勤系统行业管理机构空白,为全市后勤战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制定一项制度。建立与县 (市) 区管理局定期交流制度,表彰先进,交流经验。三是出台一个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考核评比标准》,加强了对县(市) 区的业务指导。四是提供一个载体。以交流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反映后勤工作者良好精神风貌,探索提高“三服务”水乎途径为办刊宗旨,创办《行政管理工作通讯》,为广大干部职工提高政治和业务、文化素质,习武练文,交流体会,培养一专多能,提供园地。
俗话说,“常在河边站,没有不湿鞋”。机关事务工作管钱、管物、管吃、管住,在别人眼里“油水”很大,而他却做到了“常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他主管财务工作,为给市委当好“管家“,他先后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规定,规范行政经费预算、分配和支出管理。局每年办理转账、现金报销业务几千余笔,报销药费、补发工资、缴存公积金数百万元,没有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他坚持“大钱办大事、小钱办小事、没钱也办事”,一分钱常常是掰开两瓣花;大笔开支和基建项目施工,他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履行招标、投标、议标和审标程序;采暖供煤、保洁服务、药品和办公用品采购,他坚持实行阳光操作,杜绝了违规行为。
邓小平同志说过:“后勤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也要以身作则,不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要廉洁奉公,当好红管家。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同假公济私开后门的现象作斗争。”几年来,杨怀斌严格遵循这一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遵守党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廉政规章制度,带头抵制不正之风,坚决反对公款吃喝和铺张浪费,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他公道正派,不搞一言堂,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全局营造了气正、心齐、劲足、干事,讲党性、讲原则、讲规矩的良好氛围。他对人肝胆相照,处世诚信为首,工作殚精竭虑,事业呕心沥血;他光明磊落,清廉如水,用模范的言行,带出了一文甘于奉献、安于清贫,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全局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团结力、创新力、执行力、谋事力、集成力“六种能力”建设成效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管理局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后勤系统先进集体、市文明单位、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尚需努力。目前,杨怀斌正带领管理局一班人,不满足于已有成绩,在新的征程上,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