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杨怀斌是一个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惧困难、知难而上的人。2004年7月以前,市委机关大院内除5号楼外,各办公楼累计住户157户、占房185间,常常是没到下班时间就闻到做饭味道,上班时间也时有儿童嬉笑打闹现象,楼道内烟熏火燎,楼道外电线乱拉乱扯、垃圾成堆,火灾等安全隐患随处可见。市委机关就像是一个大杂院。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本着对国家财产和干部职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在市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顶着各种压力,下决心对大院进行清理整治。这是一项几十年来几任市领导都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其难处主要表现在“四多”、“一杂”、“一难”,“四多”即住户数量多 (有的住户甚至祖孙三代在机关居住)、涉及的单位多、无房户多、占房多 (不少住户一户占房三四间),被清理对象计102户; “一杂”即住户成份复杂,共涉及40个单位和部门(院内18个单位,院外22个单位),且有的单位被撤消,有的单位早已合并,另有55户在市区没有住房,需要重新安置; “一难”就是水、电、暖、房、卫生等费用收缴难。
为了不辜负市委领导的厚望和干部职工的信任,他专门组织成立了以他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县级干部为副组长的机关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大家发扬 “胸怀全局,不计荣辱,精诚团结,迎难而上,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周密部署,细致工作,同时成立一线指挥部,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制度,实行包楼包片负责制和局内住户包户制,强力督导,稳步推进。期间,他始终坚持每天与相关单位一把手沟通一次情况,每天对住户逐户开展一次搬迁思想动员工作,每天召开一次调度碰头会,汇总情况,研究办法,努力做到以情暖人、以理服人,赢得了单位的支持和住户的理解。不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骤雨,他都吃住在机关,工作在一线。面对个别住户脸难看、话难听、难以解决的额外要求,他始终充 满信心、保持耐心、出于公心,始终工作在最前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清房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共清理住户I0l户、腾房123间,拆除临建房屋和住户私搭乱建小房47间;安置单身和无房户55户68间,为机关15个部门解决办公用房63间。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常委的充分肯定和干部职工的齐声称赞。在清理整治工作报告上,市委书记聂辰席同志批示:“此工作成效明显,应予表扬,望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制度,创新方法,切实把机关大院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市委副书记杨慧同志批示:“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大院集中清理整治,解决了多年想解决的难题。具体工作中表现敢负责,不怕苦累,深入细致做思想工作等很感人;市委办公厅和大院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广大住房干部也表现了很高的觉悟,应予充分肯定,也建议在适当场合予以表扬。下一步要继续努力,管理好机关事务,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邯郸晚报》也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
为扩大整治成果,他采取“管”“效”结合的办法,一次性投资10多万元,对7号单身家属楼5500平方米68间房进行了修缮,与机关实施隔离,聘请专门人员进行物业管理。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严进宽出”,又陆续制定、出台了水、电、暖、房屋、卫生等收费标准和《机关大院节约用电管理暂行办法》、《机关大院节约用水管理暂行办法》,与住户集中签订了住房协议,并为住户安装了智能插卡电表,首次在机关用电上实行了“刷卡消费”,有效地防止了浪费现象。
八
杨怀斌是一个时刻把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人。
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杨怀斌坚持每年组织人员对市委机关大院23个县级部门的资产进行逐项清查登记。2004年,经多方努力,收回了多年来一直由原市政府一招代管的原地委礼堂的经营管理权,同时还接管了1部普桑轿车和几间门市,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为防止跑冒滴漏,他还专门成立了局清欠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周边门市和机关住户水、电、暖、房屋等费用收缴。
市委机关汽车修理厂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经营亏损,职工工资津贴多年来无法兑现,特别是机关东西两侧临街门市拆除后,汽修厂职工工资问题成为局最大难题。他站在关注民生,确保机关安全稳定的高度,把汽修厂18名职工出路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想尽千方百计,不惜千言万语,不怕千辛万苦,多次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情况,无数次同市委办公厅、市编办、市人事局和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2008年开始谋划,经过两年来的不懈努力,最终争得了市委、市政府特批,2010年3月将汽修厂18名职工整建制划转市煤气公司、热力公司的好结果,还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同志们补缴了社会保障金和住房公积金,把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职工的心坎上。
为改善干部职工就医环境,投资6.8万元,为机关医务所配备了2台微机,修缮了房屋,申请办理了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同时,建立体检制度,坚持每年为局140余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以保证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他非常注重对离退休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在确保“两费”及时发放的同时,每年都组织老同志外出参观,想尽一切办法丰富老同志业余生活。
2002年,市委决定建设一处市级领导住宅楼,明确他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接到任务后,他立即投入工作,多次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实地勘察、选址、设计。在确定购房范围时,他多次征求老干部意见,制订了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分配方案。期间,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他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付出了辛勤努力。由于组织周密,督导有力,工作扎实细致,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004年底,项目高质量如期完工。
他还十分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热心帮扶工作。2002年,筹资1万余元为岭南二社区帮扶点购置了1台电脑、5张办公桌、10把椅子、4个文件柜,改善了社区办公环境;2002年至2004年,先后协调10多万元资金,为磁县北王庄加宽了3000米路面,兴建了水窖;2005年,投资5万元,为成安县高母村更换了70余盏路灯,受到了群众欢迎。2007年,帮助大名县北李庄村新建了村委“两室”,配备了30余件办公用品,争取修路资金6万元,解决了该村行路难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2008年,到大名县西付集村进行了5天蹲点调研,了解了该村种植业、养殖业、道路、吃水、治安等情况,组织召开了由县扶贫办和西付集乡、村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制定了帮扶工作的具体推进措施,协调帮助该村成立了“农民互助基金会”,首期融资20余万元。在为该村配齐办公桌椅和文件柜的基础上,又积极筹措资金3万元,为该村安装路灯80盏,硬化院落260平方米,新建院墙60米,粉刷院墙135平方米,刷新了门窗,新建了厕所等,得到了群众认可。
树高千尺不忘根。在工作之余,他时刻不忘家乡建设,时时在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办实事,办好事。1998年秋,他多方募集资金50多万元,在村供销社原址上兴建了一座“毛主席纪念堂”。之后,每年都在不断完善内部功能,使其早日达到教育与启迪、参观与瞻仰、碑林与园林、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在每年的毛主席诞辰之日,他都组织举办纪念活动。现在,“毛主席纪念堂”己发展成为大名县和中等师范、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教育当代、启迪后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来,他还先后协调市、县等有关部门,为村里修路10余华里,打灌溉用深水井2眼,同时还自拿资金一万元,为全村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
九
杨怀斌讲政治,顾大局,带头贯彻落实“三年大变样”和“三年上水平”政策,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工作创新,精诚团结,精心谋划,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使市委机关大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投资400余万元,对常委会议室、市委会见厅、市长办公室和档案局部分办公室进行了整修改造。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专门成立了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了公开招标会。三个月的工期,既没有干扰领导办公,也没有影响部门工作,圆满完成了整修改造任务,常委办公所在地5号楼整修面积1100余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150余立方米;市委会见厅整修面积210平方米,配置沙发、茶几25套。整个工程设计合理、庄重大方、环保节能、质量优良。与此同时,我们还分别利用春节假期和公休日,为市委领导办公室更换安装了8套卫生洁具和8套太阳能热水器;投资100万元对市委礼堂和中厅会议室会议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省、市、县电视电话会议双向传播。还在财政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在东、西围墙安装了200余米的透空栏杆围墙,栽种了175丛女贞,起到了绿化美化机关和市容的效果。7月份又相继拆除西墙临街门市33间880平方米,安装铁艺围墙150米,对原址1350平方米进行了硬化和绿化。
投资近50万元,对机关庭院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大院新增乔木、灌木、竹子、攀缘植物、花草等40余种3360余株,麦冬草皮、黄杨等3190余平方米,大院绿化面积达到25500余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57%,形成了“布局合理、雅俗共赏、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风格。为改善接待餐厅环境,按照崔江水书记和王社群秘书长的指示要求,投资11万元,对接待餐厅内部240余平方米的内厅小院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栽种了20余种温带常青植物,建设了小桥流水,点缀了小景小品,一处鸟语花香、别具风格的小型游园式接待场所呈现在宾客面前。目前机关接待餐厅凭着较低的价位、精美的菜肴和优雅的环境,赢得了部门和客人的一致好评,不但方便了部门工作,还大大降低了机关各部门的行政支出。2009年7月6日,市委书记崔江水在《市委机关基础设施整修改造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市委院及几个重要部位的改造美化,确实有了较大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希望保持下去,为创建一流管理努力。”2009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二届一次常务理事会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座谈会上,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杰同志对我局工作给予较高评价,他说“邯郸市委机关院不大,但是规划建设很精致,绿化美化很上档次,餐厅服务管理很有品味,班子和队伍建设都很好。”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宝林同志在总结讲话中也充分肯定了我局工作,要求全省机关事务部门到邯郸市委机关参观学习。
2010年,他带领全局一班人接受周转房购置装修任务后,本着“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价格合理”的原则,为“市级易地调动市级干部”购置了15套周转房。随后立即着手制定装修方案,并反复修改完善,市委要求6月底前完成装修和室内所有物品配备任务,具备入住条件。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采取超常措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一是成立了周转房装修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组织监督施工,明确了任务,压死了责任;用最短时间完成了施工单位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施工和监理单位;与物业公司协调解决用水、供电、进料等难题,以最快的速度进场施工。二是发扬攻坚克难和“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按照“积极实用、简洁大方、环保节能”的要求,全程跟踪监管,定期邀请市审计局对工程进行审计监督,常深入工地,要求施工人员 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工作。三是统筹兼顾,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进行了家具的设计、定制及电器、生活用品的挑选、预订,保证装修和物品配备按期同时到位,每套周转房购置配备了家具、沙发、被褥、电器、电脑、通讯、浴室用具、厨房用具等大小47种89件,还配备了米、面、油、酱、醋、茶、调料等,一应俱全,提供了进门即可入住的良好条件,60天时间准时将周转房顺利交付使用。四是成立了“周转房服务中心”,明确一名副局长主管,一名科级干部具体负责日常服务、保障、协调、联络等工作,从工程进度到装修质量,从物品配备到后期服务,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入住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0年4月份,在周转房购置装修工程加紧推进的同时,他又接受了6800平方米的市联合接访中心项目建设任务,成立了第二个临时领导小组,他任组长,明确任务,压死责任,认真制定《规划设计方案》,于5月25日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6月8日市规委会审核批准,并要求年内竣工。半年时间建一栋大楼,尤其对既缺乏经验、又缺人手的我们来说,思想压力非常大。为此,他率领领导班子发扬敢打硬仗精神,特事特办,协调推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确保如期竣工。一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联合推进,高效完成了地质勘探、文物勘察、环保测评等工作,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二是加快施工进度,坚持每天一碰头、每周一研究、每周五调度,为在汛期来临之前,将基槽浇铸完毕,建出地平线,避免雨水灌槽情况出现,每天紧盯现场,积极协调,顶风冒雨排查险情,特别是在浇铸过程中,7月7日夜晚10:30分邯郸市突降入夏以来首场暴雨,为保证正常浇铸,防止灌槽,他与主管此项目的局领导及基建处人员,不约而同先后冒雨赶到施工现场,仔细检查地槽周边围堰,对有险情地方进行加固,对工程基槽的底座滞水、钢筋绑扎、模板固定逐一进行了细致查验,把暴雨对项目施工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使基础浇铸工程于10月18日提前8天主体工程封顶。三是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和措施,因全国信访系统“创先争优”现场会年底在邯郸召开,市委常委会要求市联合接访中心项目建设提前到12月1日交工。本来比较紧张的工期,又提前了一个月,对此,他倍感压力,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提出“改变施工工艺、更换施工材料”,采取“工人三班倒、人停机不停、局领导盯班”等工作措施,通过全局一班人、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努力,市联合接访中心仅用了五个半月的时间,于12月1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如期交付使用,既保证了工期,又保证了施工质量,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12月8日,市委书记崔江水在视察市联合接访中心项目时高兴地说:“市联合接访中心项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非常不容易,这项工作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