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02年5月11日,因工作需要,杨怀斌任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千头万绪,没时没点。上任伊始,他就立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谈心活动,尽快熟悉、掌握情况。他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对机关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安排,提出了“抓好日常性工作,突出开创性工作”的总体思路。
对市委机关大院基础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善、历史欠帐较多的实际,他以完善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寻求外援,将热点变成了亮点。机关餐厅脏、乱、差,是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也是意见比较集中的地方。为解决多年来存在的环境差、饭菜质量低、品种单一等问题,他以改革的精神,大胆谋划,采取承包联营、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方式,引进资金40多万元,将闲置库房利用起来,整修、改造成155平方米的职工快餐厅和210平方米的接待餐厅,扩建了100余平方米的操作间,并为职工快餐厅安装了3台空调,购置了消毒柜,配备了新桌椅,新买了整套厨具、不锈钢餐具和冷饮自动售货机,售饭实行了电脑刷卡结算;饭菜花色品种由过去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做到了“每天有特色、一周不重样”。新餐厅启用后,无论是就餐环境,还是饭菜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就餐人数由过去每天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不仅解决了单身职工的就餐问题,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双职工的生活。接待餐厅按照宾馆的星级标准,实行标准化服务,它的正常营业,基本保证了市委各部门中档次宴请不出院,既方便了接待,又减少了行政开支。
机关用电是一个难点问题,由于变压器负荷小,满足不了机关用电,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改建了二座箱式变电室,对变压器进行了增容改造,从根本上缓解了机关用电难的问题。
为了给干部职工营造一个舒适文明的工作环境,他带领管理局一班人“从最差的地方做起,由后向前,先里后外”,先后对机关5栋办公楼和院内设施进行了修缮,粉刷内墙68000平方米,包装外墙8600平方米,修缮水房厕所78间,铺设彩色便道砖7000平方米,硬化路面580平方米,清掏污水沟800米,更换庭院灯83盏,建设了一座63平方米的垃圾站,将部分明线引入地下,整个机关大院面貌焕然一新。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却烧了一把又一把,烧得没完没了。在他上任后短短的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使机关的整体面貌在国庆节前有了历史性改变。在他的带领下,全局形成了事事争创一流、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
杨怀斌是一个关键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不惧危险、顾全大局的人。
2003年春天。一场“防非”战役,让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每一个职工和千百万个炎黄儿女一样,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面对疫情,使命在肩,他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机关,披星戴月和同志们并肩作战。
这是一场生死考验。按照市委和市“防非”办的部署,他组织全局迅速成立了局防非领导小组,亲任领导小组组长。面对“非典”疫魔,他的内心充满焦虑,他深知人员流动复杂的市委机关危险系数很大。同时,他又深知保卫市委机关的绝对安全,责无旁贷。强烈的责任感和丰富的工作履历,又让他指挥若定。在一次会议上,他庄严宣誓: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讲任何价钱,不做临阵逃兵,誓夺 “防非”胜利!为此,他带领一班人立足于防大疫、打大仗,一边稳定群心,一边冲锋陷阵,先后制定了《工作人员防治非典措施》、《控制外来人员措施》、《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处置预案》、《疑似病例和非典病例隔离治疗措施》、《“六大员”防治非典型肺炎“八条纪律”》等措施;同时,成立了消毒、监控、应急车辆、信息反馈、检查督导等小组,为机关各部门提供了充足的非典防治物资,并命令值班室和应急车辆24小时值班不断岗,各小组成员、各小分队人员、处室负责人24小时开机备勤。
为切实把好入口关,他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组织人员连夜赶制了门口警示牌,为在职干部职工、临时工、家属、施工队等各类人员制发出入证1796张,补办车辆通行证200张;聘请了专业保安人员在机关大门口和1号楼中厅值勤,配备了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同时,采取重点区域专人定时消毒、关闭机关北门、职工浴室停止对外开放、惠食苑饭店停止营业、职工餐厅每餐双岗检查,全局干部职工自身健康状况、每日活动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实行 “日报告”制度,加强对机关大院办公区、居住区、家属院、周边门市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疫情传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危急关头,他和他带领的管理局一班人经受住了考验,市委机关1300多人未发现一例 “非典”病例,向市委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五
杨怀斌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安于现状不是他的秉性。在他的脑海里时刻都装着机关大院的发展规划,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为适应数字化建设步伐,满足服务对象对会议室功能的要求,2004年6月8日,他着手对现有市委礼堂进行功能改造。原市委礼堂可容纳315人,仅有一套老化的会议音频系统。他召集市信息化办公室有关人员,反复进行现场勘查和方案设计。为避免重复投资,按照 “完善功能、一步到位”的原则,一次性投资50余万元,对市委礼堂会议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增加了大屏幕显示、音频、中央集成控制、会场视频传送、视频会议和计算机网络等6个系统,集多媒体、视频、网络、音响为一体,能满足较大规模视频会议需要。
机关大院道路年久失修、道路狭窄、路面不平、行车不畅。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协调有关部门利用施工黄金季节,对道路进行了整修,将院内1号楼后机动车主干线从6米拓宽到9米,并对大院4个广场和所有道路进行了重新硬化,铺设柏油路面达16000平方米,铺设5号楼前广场花岗岩石材630平方米,拆除西自行车棚和临街惠食苑饭店1200平方米,扩建了东自行车棚,硬化了原防震棚地面和东围墙内闲置健身区,新建了3个面积共计50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89辆机动车的停车场,大大改善了大院车辆行驶、停放拥挤状况。为克服办公楼外墙各种电线乱架 “蜘蛛网”顽症,他协调铁通、网通、信息中心、广电局等多家单位,先后引资50余万元,将大院的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楼外明线全部直埋地下,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电线乱拉乱扯的老大难问题,消除了事故隐患,达到了洁净统一。另外,还扩建了30平方米门卫传达室,制作了宣传栏,建立了凭证登记和电话联系制度;对机关办公用品供应仓库重新进行了整修,粉刷了墙壁,铺设了地砖,更换了货架,实行了超市化供应;针对局上世纪70年代建筑的办公楼基础设施老化实际,对楼内进行整体整修,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同时,还组织人员对机关绿化带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利用春季绿化造林有利时机,按照“园艺化标准、立体化效果”原则,增加植物品种,扩大绿化面积,更新草坪树木,加强花草养护,通过几年的努力,机关大院绿地覆盖面积达到40.1﹪,成为邯郸市首批“绿色庭院”和“河北省园林式单位”。
一串串计划,一处处新景,现在的市委机关,白天秩序井然,夜晚霓虹交映,一个文明靓丽的机关大院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惊叹市委机关形象巨变的同时,更赞誉杨怀斌和他所带领的班子是一个有战斗力的班子。
六
杨怀斌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他不但敢于创新,而且善于创新。
继机关餐厅转变机制,取得明显效果之后,他一鼓作气,又实施了一连串改革。他首先向传统管理模式开刀,投资10万元,对老专署院、展二院电网进行了改造,将两个家属院359户的电费收缴工作移交供电公司,不仅解决了维修经费不足、电费不能足额收缴、管理机制不畅等问题,而且每年还可节约5万余元的电费开支。二是开放机关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进机关服务。先后辞退8名临时工,将原来由临时工负责打扫的机关所有公共卫生区域交给保洁公司,对机关环境卫生实行 “三定”(定时、定岗、定责),实现了由直接服务向监管式服务的转变。三是针对汽车维修中心经营不景气现状,于2003年5月,引进社会力量实施联营,由对方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我方提供经营场所,现有的局内职工交对方管理,坚持对内服务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向市场要效益。改制后的汽车维修中心已更名为汇政汽车修理厂,先后引入资金30万元,改善了服务环境,更新了维修设备,提高了服务水平,在政府采购招标中被市政府确定为汽车定点修理厂。四是开通 “机关事务服务热线”,面向机关大院各部门做出全天候服务承诺。为提升服务档次,他提议管理局对机关大院30个县级部门,就安全保卫、上下水维修、线路灯具维修、供暖设施维修、车辆拖救抢修、医疗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等7个方面进行公开承诺,同时开通了“机关事务服务热线”,保证昼夜24小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一举措的出台,使机关长期存在的节假日停电无人管、出事无人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关各单位加班加点工作变得如同平常一样有了可靠保障,管理局也因此被干部职工誉为工作正常运转的“保护神”。
2003年春,为落实市委书记张力、市委副书记杨慧提出的要“强化发展意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引入市场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开辟新的领域,吸纳社会资金,引入高素质人才,扩大办园规模,办一流名园,满足社会各界需求”的指示精神,他责成两名局领导牵头,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先后多次对市内有可能开办或合作开办幼儿园分园的10余处场所进行了实地调研;随后,又率领幼儿园有关人员到上海、厦门、深圳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工作,2004年“六·一”儿童节前,一所投资30余万元、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5个教学班的机关幼儿园分园正式开班。分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实现了“面向机关”和“面向社会”的和谐统一,机关幼儿园也因此在拓宽发展空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促进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战线共同发展,他谋划搭建了“三个平台”。2004年12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后勤管理工作协会,组建了局信息网站,创刊了《行政管理工作通讯》,利用局信息网和《行政管理工作通讯》,及时宣传了国家相关政策、后勤改革动态、经验做法,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信息咨询、舆论宣传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制定出台《邯郸市行政管理工作考核评比标准》,在会员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推动全市后勤改革步伐,提升整个后勤战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了全市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