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南推进,需要大批干部南下到新区工作。权屹夫又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以洪学智为副司令员的第四野战军15兵团干部大队,大队长是辽北省委民运部长刘瑞森,权屹夫任铁岭、康平、法库、新民4县中队支部书记。是年5月从开原县出发南下,在安徽省合肥市进行了休整,在江苏省南京市过的端午节,8月到达江西省南昌市,9月8日,权屹夫率领32名同志到弋阳县组建新的县委,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开展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
四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5月,弋阳县解放后,县、乡两级先后组织独立营和乡武装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9师145团的配合下,经过3个多月的清剿,基本上肃清了全县境内的反动武装,收缴长枪400支,短枪60余支,轻机枪4挺,迫击炮l门,弹药7,000余发。尔后,县、乡两级人民政府为了震慑敌人,唤起人民,又开展了反霸斗争,共召开大小会118次,枪决青帮头子黄景石、特务头子罗在林、叛徒颜文卿,判刑4人,关押221人。恶霸胡作宾远逃他乡,至1950年12月擒获处决。
1950年,潜藏的少数反革命分子,感到四面楚歌,难以藏身,疯狂进行反革命活动,企图颠覆我新生的人民政权。有的拼凑反动党团骨干和帮派头子秘密组织反动团伙进行地下活动; 有的造谣生事威吓群众;有的公开殴打干部和积极分子;有的利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缺点煽动群众对抗组织等等,严重危及新生政权的巩固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针对这种情况,县公安局在县委统一部署下,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惩治反革命条例》,从10月份开始,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开展镇压反革命活动。查出特务分子62名,土匪19名,恶霸125名,反动党团骨干分子346名,反动会道门头子17名。经审判,罪大恶极的特务分子27名、土匪3名、恶霸45名、反动会道门头子7名均予以枪决。判死缓2名、无期徒刑2名、有期徒刑40名,交群众监督劳动10名。1952年1月至4月,又在水上运输队开展了镇反运动,参加运动的有218只船,结果逮捕反革命分子3名,处决1名。同年11月,又在农村开展了镇反运动,到1954年8月镇反运动全面结束。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月,县成立土地改革委员会,权屹夫兼任主任。下设巡视、研究、宣传3个组。同年10月组成工作队,在弋城区水南乡进行土改试点,历时50天,于11月结束。12月l日,在全县分期分批开展土改运动。第一期土改地区是弋城、洋里、朱垅等3个区、35个乡。第二期土改地区是烈桥、曹溪、洋潭(双港)、港口等4个区、40个乡。全县参加土改的有县级干部4人,区级干部35人,一般干部 293人(乡长在内),“千分之一” 干部220人(注:按人口千分之一选调干部),合计550人。每期土改大体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召开各种会议,进行诉苦、挖穷根教育,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反霸、反分散财物、反隐瞒土地斗争,扩大地方武装。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划分阶级,没收和征收地主、富农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时间20至25天。第二个阶段是登记、评产和丈实田亩,按照以原耕为基础的原则,按人口平分田地、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整顿农协、民兵、妇女等各种组织,动员生产大竞赛,时间15至20天。全县土改于1952年1月基本结束。通过土改,全县无地和少地的贫下中农分得耕地185,324亩(每人平均分得8.1亩),耕牛8,626头,农具8,701件,房屋19,724间,家具23,273件,稻谷1,190,544斤。在土改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反霸斗争,斗争阶级敌人800余人,县、区、乡三级开庭审判195次,受审651人。至此,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1950年6月,弋阳县各界人士纷纷响应中央人民政府“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全县有250名青年首批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1951年2月,各界筹集物资和粮款,慰问中朝部队,救济朝鲜难民。4月,县成立“抗美援朝弋阳分会”,下设 106个支会。据统计,截止1953年 2月止,全县共捐献购买《方志敏号》飞机款927,425,590元(旧币),救济款6,953,150元(旧币),各机关团体写给志愿军的慰问信851封,通过抗美援朝活动,铲除了不少人头脑中崇美、亲美、恐美思想,树立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经过镇反、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一系列运动,发展和巩固了乡村人民政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弋阳人民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于1956年底,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春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权屹夫一直在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机关作组织工作。1953年春调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在湖北省武汉市)。1954年4月,各中央局撤销后调到中共中央组织部财贸干部处、工业干部处,1958年工业干部处整建制划到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1960年调回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处。1964年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政治部。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为党培养、选拔、调配、任免干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65年秋,他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一年结业时,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权屹夫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共中央组织部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政治迫害,被打成“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人物”,1968年底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1970年又被“发配”到大西北甘肃省。对林彪、“四人帮” 的政治迫害,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立场。从1970年开始直到逝世,一直工作在甘肃省煤炭工业战线。他工作扎实、作风严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正确决策,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主管思想政治工作期间,在干部教育、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以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备受煤炭系统干部、群众的赞赏。他个人在生活上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为政清廉,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堪称楷模。
广州警备区原副司令员韩韬同志在权屹夫逝世时送的巨幅挽联对其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但又实事求是的评价:
五十年风雨北战南征忠于党国任劳任怨一身正气尽职斗邪恶
七十载岁月西奔东走诚以处世克勤克俭两袖清风甘为儒子牛
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名县志》、《康平县志》、《弋阳县志》和中共河北省大名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大名县党史大事记》、中共山东省聊城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一切为了前线》、中共辽宁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陶铸在辽吉》、中共辽宁省铁岭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烽火前沿》、中共辽宁省康平县委党史办公室《康平县党的活动大事记》、中共江西省弋阳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弋阳党史资料》等有关党史资料,特表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