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存了基本的历史街巷格局,而且还有保护完整的伊斯兰教会建筑群,集中代表了古艾家口镇明清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特色,是大名伊斯兰教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以伊斯兰教建筑群、文化观览建筑、老字号商铺建筑和大名最本土的传统文化商贸特色完美的统一共存。街区不仅保存了基本的历史街巷格局,而且存有众多各个历史时期精美的临街店铺、宅邸院落,留下了众多的名人遗迹,是古镇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一)历史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特色突出,文物、建筑内涵丰富,使得街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突出表现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保存了从宋元至今完整的古镇街道格局,具有较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1.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畔的明珠,艾家口古镇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
2.大禹治水的现存遗迹——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研究的一个载体。
3.艾家口古镇是大名府城南边的经济重镇,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大名府的发展历史。
4. 艾家口古镇是大名府文化的体现,回汉和谐相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共存共荣。
5.元明时期艾家口镇设有河泊所、水驿、递运所,这些古镇遗产直接见证了大名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对研究大运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人文胜景与人文价值
大名府胜景之一的卫水归帆,指的就是白水潭至艾家口河段。很多文人雅士在这里赋诗作歌,流觞唱酬,佳话众多。如大明崇祯朝两部尚书刘遵宪、名士姜贻缙等皆题有著名诗词《卫水归帆》。
艾家口镇历史名人众多,最著名的有宋代号称殿上虎的名臣刘安世故里,元代魏国公李爱鲁后裔,明朝张朝纲、张应龙、张英凤家族,明朝后七子王世贞、谢臻送别吟咏,清朝武进士闪文绣,同治七年清末大臣李鸿章、左宗棠曾在这里征剿捻军张宗禹部,中国伊斯兰协会副会长沙梦弼等。
(三)文物价值
真武庙碑记、忠孝祠碑记、刘安世故里碑、东清真寺及寺中碑刻、西清真寺、南清真寺、匡公堤、戴堤遗址、僧官塔、肃节馆、明文渊阁大学士成基命墓及墓志铭等皆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四)文化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运河文化、忠孝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等,集中体现了艾家口古镇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
1.运河文化。自唐后期至明嘉靖年间,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艾家口,先称御河、永济渠,后称卫河。元代之后大运河虽然不再流经大名府,但艾家口仍是卫运河沿线重镇之一,至今艾家口境内仍保存有古码头、古水驿遗址等丰富的运河文化遗存。
2.忠孝文化。明隆庆二年,建忠孝祠,祭祀大唐魏博镇田弘正、田布父子两节度使。从此艾家口忠孝文化长盛不衰,为国尽忠,居家尽孝;宋刘安世正身立朝,匡扶宋室,刚正不阿,犯颜直谏,人称殿上虎;清闪文绣西征叛乱,卒于军中,等等枚不胜举。
3.民族宗教文化。艾家口古镇,今以回族居民为多,伊斯兰教习俗特征风格明显,踏进古镇,独特的伊斯兰风情扑面而来,尤以小吃著名,馓、饸饹、烧麦、羊肉饼、黏粧馍、蜜三刀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海内外的大名府小磨香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和谐共存。
(五)科学价值
我们可以从历史遗产中研究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艺发展的规律性,对于今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比如东清真寺和西清真寺,是中东阿拉伯建筑风格,以砖、石、木为建筑结构。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有很好的科学价值。
(六)艺术价值
历史遗产中的建筑物,由于受特定时期文化底蕴的熏陶,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而且还有完美的艺术价值。如东清真寺和西清真寺内的石雕、砖雕、木雕等形象传神,图案工整,精雕细刻,凸显新颖、精巧的艺术特色。
(七)情感价值
情感价值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于场所空间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历史街区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相关联的群体具有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和无可替代的影响力,从而激起不倦的乡情,引起强烈的共鸣。
(八)使用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从过去发展到了今天,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使用价值。因为古镇的建筑、街巷、基础设施、非物质文化等还在不断地为人所用,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价值逐渐增加历史、文化、艺术的内涵。
(九)旅游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与其他一般性街区最大的不同与优势,便是街区内的文物古迹、地方风味饮食、民间手工技艺等地域特色文化,具有观览性、欣赏性、品味性,吸引着外来客人到此游览观光,品鉴体味,休闲娱乐。它所具有的旅游价值,可以引导利用,聚集人气,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可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十)审美价值
审美的情趣来自古迹的年代久远和艺术表现。文物古迹一般都具有审美价值,保护其完整性,使其独特精美的外表特征展露出历史信息益于当今,提供借鉴指导。街区内的清真寺古朴典雅、壮美堂皇,民居建筑俊秀精巧等,都是街区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