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4日是大名古城从日本侵略军铁蹄下解放45周年纪念日。这座古城被敌人蹂躏长达7年半之久,解放后疮痍累累百事待兴。正当人民上下齐心合力建设新大名之际,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援助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一度侵入大名古城,盘踞了35天。又一次对这座古城进行了大破坏。为了纪念大名古城解放45周年,特将这段历史作一片断的回忆。
一
跨入1945年,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在西方战场或东方战场都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中华民族神圣的抗日战争业已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这年伊始,冀鲁豫部队发起全面的春季攻势。冀南三分区23团,以我有内线联系的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突击团”为内应,于1月16日夜一举攻入大名古城,全歼日军一小队,击毙伪“东亚同盟自治军”军长刘昆等,俘伪军400余人。突击团团长张履亭率全团官兵反正,随我攻城部队按计划顺利撤出县城到达根据地。这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在大名古城暗无天日的反动统治,使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在日伪军惊魂未定之际,冀鲁豫部队又发起南乐战役,歼灭日军37名,俘伪军旅参谋长、团长以下官兵3300多人。这次战役共攻克南乐县城以及周围据点32处。由于大名县城距南乐县城仅有22公里,为配合南乐战役,冀南部队不仅包围了大名城东龙王庙之敌,而且横扫大名城西北杨桥、海子一带之敌,将盘踞在这一带郭德惠部一扫而光。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军事攻势面前,1945年5月14日,大名古城之守敌弃城抱头鼠窜。日本侵略军早于1937年11月12日攻占大名古城,被敌人侵占7年半之久的这座古城从而
宣告解放,重见光明。人们奔走相告,喜笑颇开,欢庆新生。
大名古城地处冀鲁豫三省咽喉,是当时冀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上级领导考虑到大名所处的战略地位,为适应全面反攻的新形势,决定将大名列为解放较早县城之一,建立县级市,以作为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经济、繁荣市场的试点单位。大名市与大名县同时并存,均直接由三地委、三专署领导。大名市委由张力耕、张越、司枕亚、冯洋舟、张亚平、陈国光等同志组成。市委第一任书记是张力耕,第一任市长是张越。市辖四个区,南城区、北城区、东北郊区、西南郊区。
二
大名市建立后做了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拆城备战。大名古城解放时,附近的邯郸、成安、磁县、广平以及魏县旧城、回隆等地仍为日伪军占据。面对敌我力量犬牙交错复杂的战争形势,为了防止敌人垂死挣扎、突袭反扑,根据上级指示拆除大名古城垣。这样做敌人不来则巳,来了也站不住脚。大名古城垣均以特制大砖砌成,呈正方形,四门遥遥相对,建筑高大而雄伟,十分壮观。然而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能“挥泪斩马謖”。拆城备战采取全民动员,以战斗的姿态突击进行的。因而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当前大名古城只有残存的城门,城垣的痕迹几乎完全消失了。
(二)镇压为人民所痛恨而又不改悔的少数汉奸、敌特。大名古城在日本侵略军反动统治期间,极少数民族败类为虎作伥,残害人民,对这些人不镇压难以平民愤。经过司法机关审讯,群众控诉声讨,首先将伪政府秘书、敌特务系长、伪保安团长等七人同时枪决。后又先后枪决了南乐县特务系长等人。人们着到日本侵略军的忠实走狗落了应有的下场,无不拍手称快。
(三)妥善安置烈士家属、军人家属和抗日干部家属。大名城厢出了一些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如柴鸿儒、成润、司景周、赵北源、白秧秋、朱光、张力耕、李平之、安适、安挺远等。他们参加革命后,却把亲人留在日本侵略军的黑暗统治下,遭到残酷迫害。司董氏是个善良勤劳的家庭主妇,眼看着日本兵奸淫烧杀,无恶不做,她支持儿子司景周、司枕亚参加革命并引以为荣,因而这位革命老妈妈就成了敌人的眼中钉。1940年春节,大名城厢没有节日气氛,只有血腥的恐怖笼罩全城。正月初三黄昏,敌特务系长率特务二人,以拜年为借口扣开司宅大门,走进屋内面向董氏说:“把你儿子叫回来,你儿子在八路那边当什么官,回来皇军也给他们什么官。”这位革命老妈妈说:“我不知道儿子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干什么。”话音刚落,特务系长举枪将她打死。这位革命老妈妈有五个儿子,在大名古城解放前夕,日伪军又把她最小的儿子司宗贤以抗日军人家属的“罪名”枪杀。其他的烈士家属、军人家属和抗日干部家属多遭到程度不同的迫害。因此妥善地安置他们就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流离失所的安排住房,生活无着的予以救济;能工作的适当安排工作,使其自食其力。本着这一精神,对烈士家属、军人家属和抗日干部家属都一一作了安置。
(四)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七·七”事变前,大名是个消费性的城市,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然而手工业不仅种类多,而且相当普遍,如打铁、编织、纺纱织布等。商业是很繁荣的。大杂货店有鸿记、瑞司、兰花记、广益成、宝华公,大布庄有福茂长、福盛隆;大酱菜园有恒聚、锦云、庆远;饮食业大的有豫丰馆、双和轩,至于地方名小吃更是遍地开花,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尤享盛名。大名古城解放后,组织起工商联合会,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党的工商政策,使从业者消除了这样或那样的疑虑,做到了放手经营,自由贸易,市面逐渐繁荣起来。
(五)恢复并发展中小学教育。国民党统治时的旧中国,像河北这样的大省仅有省立男子师范10处,女子师范10处,普通中学20处。而大名城厢就有省立男七师、女五师、十一中学3处。另外还有乡师1处,小学更是相当普遍。所以大名是冀南名符其实的文化中心,周围各县知识青年多到大名报考就读。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名古城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遭大破坏,特别第七师范全部房屋被拆毁,一片瓦砾,成了屠杀抗日军民的地方。市政府成立后,第一任教育科长是田辛甫,在地委、专署的直接关切下,在刚刚解放之初,硝烟未熄,战局不稳的情况下,就物色校址,抽调教师,成立台臣中学。这所中学为我党培养了大批干部,现散布各地,担任着重要职务,为“四化”而默默地奉献,小学的恢复与发展更是普遍。
(六)贯彻信教自由的政策。大名城内东街法国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建筑宏大,富丽堂皇。顶端筑有钟楼,钟楼东西北三面均有直径1.42米的大钟表,日夜报时,钟声远播四方十余华里。北关的美国教堂附设宣圣会医院,在当时缺药少医的情况下,吸引了不少患者。此外,还有老堤教堂、城东北郊教堂。大名古城解放后,我们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无论是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只要教徒遵守政府法令,就允许他们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然而这些外国人披着宗教的外衣,以传教为名,长期享有各种特权而欺压人民。当人民当家作主后,这些外国传教士就先后撤离回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