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滩镇位于卫运河东岸,大名又一大水陆码头,东连齐鲁,西接太行,舟车交错,交易频繁,商贾稠密,日进斗金。明清以来,晋商称雄,陕、晋皆处太行以西,互为表里。凡在城邑大镇,陕、晋商旅集中之处,皆有山陕商会募集资金,建有山陕会馆。以为山、陕二省商贾来往住宿、集会、洽谈业务之场所。金滩镇山陕会馆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建成的。
金滩镇山陕会馆坐落于东街路南,坐南向北。经多方调查,它的建筑风格、规模、设计图纸,皆与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风格、规模、设计图纸出于同一人之手,同时开工建设。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竣工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前后历时66年,耗银近十万两。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楼、鼓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东西宽40多米、南北长近百米,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

山陕会馆之改建后的山门

山陕会馆之改建后的南屋正房
在全国会馆中,它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是明清时期各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万时期会馆趋于兴盛,清代中期达到顶峰,会馆几乎遍设通都大邑,府、州、县、镇皆有设置。
时至民国,战乱频仍,晋、陕商家零落萧条,渐渐废置。建国后移作它用,文革时大肆拆除。如今只见修改后的山门一座,南屋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皆破损严重,围墙倒塌。瓦砾堆中到处凌乱放着柱础、门砧、石鼓、狮子等等建筑构件。满眼破败之象,再也不见了往日的风采。
龙王庙山陕会馆:在镇东南部,规模宏大,建筑恢宏,与金滩镇的山陕会馆不相上下。而它的下场更惨,文革时被红卫兵彻底革命了,至今踪迹全无。只存在于闲云野鹤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