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殷城是隋朝时候的元城县治,也是第二个元城县治。
《旧唐书·地理志》元城县条载:“隋县,治古殷城……朝城县东北十二里”。 朝城县故治城不一,清光绪《南乐县志》记载,北宋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因黄河泛滥,朝城自今南乐县韩张镇东迁杜婆镇(今山东莘县朝城镇)。《旧唐书·地理志》为五代后晋官修,“朝城县东北十二里”当是指今南乐县韩张镇东北12里。后世文献,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在大名府下也记载为“朝城县东北十二里”,均是抄录《旧唐书·地理志》,若以此而指称古殷城在今天的山东省莘县朝城镇东北,大误。
吴道明《元城县学新建魁星楼记》又载:“元城,古殷城也。故有沙麓阻其北,屯氏环其西。”古殷城应在沙麓山南麓,屯氏河是西汉时期黄河的支流名称,北宋黄河曾流经马颊河,这里的屯氏当是指的马颊河,古殷城又位于马颊河东岸,依山傍水,是风水极佳的地方。
据以上史料推断,古殷城约在今大名县文集村、山岳村一带。
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贵乡县复置元城县,到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废元城县入贵乡县,古殷城作为元城县治共58年。古殷城故址踪迹全无,恐毁于北宋时期的黄河洪水泛滥,北宋黄河的二股河即经行马颊河,此外这里还有数条黄河支流,北宋中后期,在这一带屡屡决口,古殷城毁于黄河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