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零四六年丙申周武王(姬发)元年
周武王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灭商后,释放商纣囚禁之殷商贵族,括散鹿台财富,发钜桥粟米,赈贫民、奴隶。
前一零三五年丁未周武王十二年
周大行裂土封建,实行种族奴隶制。对殷商都内区,以殷治殷,命商纣之子武庚统治,以管叔、蔡叔、霍叔率周人居于卫、鄘、邺三国以监视殷人,史称“三监”。自殷都以东为卫,以西为鄘,以北为邶。今大名县地时属卫国。
前一零三二年庚戌周成王(姬诵)元年
周成王年少,周公恐诸侯叛乱,摄政当国。管叔、蔡叔疑周公篡位,与武庚及东夷作乱,叛周。
前一零三零年壬子周成王三年
周公平叛,三年而定,诛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徙三监之民于成周。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宋,以续殷商祭祀;其一封武王少弟康叔。以康叔为卫侯,居黄河、淇水间殷商故地,治三监之地,建卫国,地四百里,是为卫康叔。康叔以爱民为务,和集其民,民大悦。
前九七六年至前九二二年周穆王(姬满)时期
周穆王周游天下,曾三次游历菹台(即沙麓山)。周穆王第一次自濮阳北游,“舍于菹台”。兽猎时,一头驾车白鹿受惊逃逸,周穆王以五头鹿驾车追及,“丘于菹台”。周制,天子驾六,因穆周穆王王驾五鹿,故称菹台为“五鹿”,五鹿为菹台异名。此后五鹿之名渐渐取代菹台,世人知五鹿而不知菹台,由五鹿之名相继又有沙鹿、沙麓山、五鹿墟、东土山等异名。附会五鹿山得名盖因山有五峰,貌似五头梅花鹿而冠名,实大谬。
周穆王第二次东游“舍于五鹿”时,因宠妃盛姬病逝,其女叔女坐在五鹿思念亡母盛姬而悲哭,又称“叔女坐之丘”,为五鹿之异名。
周穆王第三次东游五鹿,在五鹿山留居多日后,又东游漯水等地。
周穆王三次游历五鹿,可见五鹿为当时名山,山下河水充沛,山上林木茂盛,野兽出没其中,山中风景秀丽,人烟繁庶。名山大川,周天子派遣官吏直接治理,收其贡赋,不属诸侯。《春秋》中虎牢不称郑虎牢,沙鹿不称晋沙鹿,即是指此山为周天子直接派员管理。
周穆王游历五鹿所经行之道是历史上的古莘道,五鹿居于古莘道咽喉要地,由五鹿经行古莘道可直达周东都洛阳。周穆王游历五鹿驻跸行宫在今大名县石家寨村,今存庙宇为明朝时建筑,民间俗称泰山娘娘行宫,香火盛大。
前八一二年 己丑 周宣王(姬静)十六年卫武公元年
卫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