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西汉时期的魏郡元城县(前206年——公元6年)

西汉时期的魏郡元城县(前206年——公元6年)(2)

发表日期:2011-8-24 15:14:5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前二三年戊戌汉阳朔二年

四月,以王凤从弟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王氏愈盛,“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五侯群弟竞相奢侈,贿赂珍宝,四面而至,好士养贤,倾财施予以相高尚,宾客满门,竞相为之美誉。刘氏渐危,刘向遂上书极谏,“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 

前二二年己亥汉阳朔三年

秋,王凤病,汉成帝数次探视,有意以平阿侯王谭替代王凤。王谭等人虽王凤至亲,然行皆奢僭,无以率导百姓。王音敬重王凤,卑恭如子,且王氏唯王音为修整,数谏正,忠诚正直,故王凤荐举王音代己。

八月,王凤薨,辅政十一年,谥定成侯,子王襄嗣爵。王莽独孤贫,幼从名士陈参学《礼经》,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外交俊杰,内事诸伯父谦恭有礼。故王凤死前亲将王莽托付于汉成帝和孝元皇后,王莽进宫为黄门郎,后升迁为射声校尉。

九月,以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既以从舅越亲用事,小心亲职。

前二零年辛丑汉鸿嘉元年

因王音自御史大夫入为将军,未受宰相之封爵,六月十七日,封王音为安阳侯。

前一八年癸卯汉鸿嘉三年

夏,王氏五侯争以奢侈相尚,成都侯王商得病,借明光宫避暑,后又穿长安城,引沣水注宅第以行船;曲阳侯王根宅第,园中土山、渐台象白虎殿。时谚曰:“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连竟外杜,土山渐台,象西白虎”。王氏五侯虽如此奢靡,然是时举世皆以奢靡为风尚,非王氏子弟独为。

前一七年甲辰汉鸿嘉四年

平阿侯王谭甍,汉成帝悔废王谭,不使其辅政,乃命成都侯王商以特进领城门兵,置幕府,举吏如将军。

前一六年乙巳汉永始元年

王莽日渐得王氏家族倚重,王商愿分封邑以封王莽,当世名士戴崇、金涉、箕闳、阳并、陈汤皆为王莽上言,汉成帝因此器重王莽。五月,封王莽为新都侯(新都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后又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父王曼早死,未能封侯,至此始封侯。

王莽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车马衣裘赈施宾客,而家无剩余。收罗赡养名士,结交将相、卿、大夫甚多。故在位者屡为推荐,游说者为之宣传,声誉隆洽,胜过其叔父。当是时,王莽实为世人所信重,班氏父子言王莽“敢为激发之行(违俗立异之事),安然处之无愧色”,本是曲诋之语,平心而论,正是王莽精神可贵之处。

前一五年丙午汉永始二年

正月,王音薨,辅政凡八年,谥曰“敬侯”,子王舜嗣立。王音临终前推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扬雄为待诏。

三月,以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红阳侯王立位特进,领城门兵。

前一二年己酉汉元延元年

十二月,王商薨,辅政四年。曲阳侯王根继任大司马、骠骑将军,辅政。

前一零年辛亥汉元延三年

二月,封淳于长为关内侯。淳于长,字子鸿,魏郡元城人。因系孝元皇后姊子,少为黄门郎,至是赐侯,后又封为定陵侯,大见信用,贵倾公卿。然多妻妾,不奉法度。

前八年癸丑汉绥和元年

四月,罢大司马王根将军号,与丞相、大司空为三公。

十月,王根久病,举荐王莽代己辅政。王根辅政四年。

十一月,以王莽为大司马辅政。王莽既继四父辅政,为使声誉超越前人,招聘贤良名士为官,克己不倦,力行俭约,妻衣不曳地,布不蔽膝,见之者以为仆女。王莽出于王氏极盛门第,而谨身持节,修己及人,坚守敢为,实为难得。

是年,王莽奏淳于长大逆罪,淳于长死狱中,家属归元城,王莽奉法不避亲,不失忠直。

前七年甲寅汉绥和二年

三月,汉成帝崩。汉成帝昏庸无度,史称其开后世昏君失德先声。在位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徭役繁重,天下匮竭,黎民困于饿寒,不能自葬,怨望者众。汉国势衰败至此。

五月,汉哀帝立,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大封外戚丁、傅家族。太皇太后令大司马王莽就第以避汉哀帝外戚,行人为王氏流涕鸣不平。汉哀帝遣丞相孔光等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令王莽视事。

七月,罢王莽就第,益封曲阳侯王根、安阳侯王舜、新都侯王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邑户各有差。以王莽位特进,朝朔望,见礼如三公。王莽固请辞职,避外戚丁、傅,不失为磊落。

八月,曲阳侯王根及其侄成都侯王况因大不敬、不道,遣王根归封国,免王况为民归元城。王根、王商所荐举官员全部罢免。

是年,因黄河自魏郡东北屡次溢决,博求能浚川疏河者。待诏贾让上建治河三策:不与水争地,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北放黄河入海,为上策;从淇水口至漳河,筑石堤,设水门,门下修渠,旱则灌田,涝则分洪,为中策;筑堤防洪,加高培厚,为下策。

前六年乙卯汉哀帝(刘欣)建平元年

正月,太皇太后王政君令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助贫民。

前五年丙辰汉建平二年

正月,遣王莽回封国。平阿侯王仁因藏匿赵昭仪亲属,遣封国。时天下多为王氏抱不平。 

前三年戊午汉建平四年

汉初田赋税低,景帝时三十税一,至哀帝时高达十税五。豪门巧取豪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小户纷纷破产。二月,谏大夫渤海鲍宣上书言“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民有七死而无一生”。七亡:水旱为灾、县官重责、贪吏受取、豪强蚕食、苛吏徭役、男女遮迣、盗贼劫略。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怨陷亡事、盗贼横发、怨雠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 

前二年己未汉元寿元年

初,王莽回封国,闭门谢客,子王获误杀奴婢,王莽奉法无私,怒责,令其自杀。王莽封国三年,吏上书颂扬者百数,贤良周护、宋崇等深颂王莽功德。正月,征王莽回京师,服侍太皇太后王政君。是时,元城王氏衰废,仅有平阿侯王谭子王去疾为侍中,弟王闳为中常侍。

前一年庚申汉元寿二年

六月,汉哀帝崩,太皇太后王政君至未央宫,收玺绶,诏群臣举荐可任大司马之人,自大司徒孔光以下,满朝公卿皆举王莽,遣使者速召王莽治丧。以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以王舜为车骑将军。

七月,遣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归封国。

秋,蝗灾遍天下。

九月,刘衎即皇帝位,王莽秉政。

一年辛酉汉平帝(刘衎)元始元年

正月,群臣盛陈王莽功德,应赐号“安汉公”,增食邑封户。王莽四次固让,并称病不起,孝元皇后王政君以“勿夺莽意”方起。

二月二十八日,诏王莽为太傅,号“安汉公”,益封二万八千户。王莽不得已而受太傅、安汉公号,坚辞采邑封户。王莽与太师孔光、太保王舜、少傅甄丰合称“四辅”,封侯以下,四辅平决。

二年壬戌汉帝元始二年

四月,天下大旱,蝗,民流亡。时天灾频繁,百姓衣食不济。王莽献钱百万、私田三十顷以助灾民。此后每遇旱灾,王莽素食与民同忧。甄丰感叹:“安汉公节义操行,古今罕有其比!”

西汉元始时期人口最为殷盛。据《汉书·地理志》载:元始二年,魏郡户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九,口九十万零九千六百五十五,内元城县约有户一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口五万零五百三十六。

三年癸亥汉元始三年

春,纳采王莽女。聘皇后需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王莽仅受六千三百万,以其四千三百万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贫者。四月,立王莽女为皇后。

夏,王莽制定车服制度,郡国、县邑、乡聚皆置学官。王莽长子王宇因其父隔绝汉平帝母子,担忧日后得祸,与汉平帝舅卫宝、师吴章等上书言怪异,事败,王宇下狱,饮药自杀。王莽穷治党羽,尽灭卫氏支属,汉元帝妹、红阳侯王立、王仁等数百人坐死,海内震惊。王莽用法平庶,《汉书》视王莽为暴虐,皆诬诋之词。

四年甲子汉元始四年

二月七日,迎平帝皇后于安汉公第,入未央宫。

吏民八千余人上书请加王莽爵位,四月二十五日,加安汉公王莽号“宰衡”,赐王莽母为“功显君”,王莽子王安、王临为列侯。王莽不受新野、召陵、黄邮田,又散施钱千万,蜀郡路建等羞愧撤诉。

王莽喜好研求学术,八月,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房屋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诸生、庶民集合十万,二旬完成。又征天下异能之士,前后数千人应征。

五年乙丑汉元始五年

正月,公卿大夫、博士、列侯九百零二人“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请王莽加九锡。是时,吏民因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约为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被王政君召见者无不叩头恳请尽快加赏王莽。

五月,王政君从众臣议,策命王莽加九锡。

闰五月,王莽制定制度,以求做到“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

秋,风俗使者献郡国歌颂王莽功德歌谣三万字。王莽之所以震动一世视听,而得时人信仰,天下所望,在其施政皆极大善政。班氏父子言王莽诈为,实是欺天下。

十二月,汉平帝因病而崩。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于是群臣奏请王莽摄政,称“假皇帝”,臣民称“摄皇帝”, 王莽自称“予”。平决朝事称“制”。元后诏可。

《汉书》于王莽无一善言,然面对王莽善政事实,不得不赞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外百蛮,无思不服;休征嘉应,颂声并作。至于变异见于上,民冤于下,莽亦不能文也”。梁启超赞叹“萧衍之才,何如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