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史话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大名史话 >> 曹魏时期的京畿阳平郡(220年——265年)

曹魏时期的京畿阳平郡(220年——265年)

发表日期:2011-8-24 15:13:0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二二零年庚子魏文帝(曹丕)黄初元年

十二月,魏郡地震。时天旱、蝗,民饥。

二二一年辛丑魏黄初二年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曹魏阳平郡图正月十一日,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治曲梁(今河北曲周西南),与邺郡号称京畿“三魏”。阳平郡治元城县,辖元城、顿丘、东武阳、聊城、馆陶等八县。

魏黄初二年阳平郡治有元城县、馆陶县二说。《晋书》阳平郡首列元城,《元和郡县志》卷十六河北道魏州元城县条:“(魏)于此置阳平郡。”亦证阳平郡治元城县。《魏书》记载阳平郡治馆陶县。《水经注》卷九“(馆陶)县即《春秋》所谓冠氏也,魏属阳平郡治也。” 则阳平郡似乎又治馆陶县。北魏郦道元所撰之《水经注》、北齐魏收所撰之《魏书》虽早于初唐官修《晋书》及唐人李吉甫所撰《元和志》,但二十四史中《魏书》名声最差,有“秽史”之名,《水经注》又非专门史书,故从《晋书》、《元和郡县志》。

三月初,恢复五铢钱。十月,谷贵,罢五铢钱,百姓以谷帛为市。

二二三年癸卯魏黄初四年 

三月,大疫。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大名府城隆兴寺佛殿两楹檐下有魏宫弹棋局,魏文帝时款识存焉。王钦臣赋诗云:“邺城台尉付尘埃,玉局依然独未灰。妙手一弹那复得,宝奁当曰为谁开。飘零久已抛红子,埋没惟斯近紫苔。此艺不传真可惜,摩挲聊记再看来。”北宋政和年间,沈积中为河朔漕运,进此局入皇宫。弹棋一艺,今不传于世。

二二五年乙巳魏黄初六年 

大寒,水道冰冻,舟不得入江。魏文帝子曹礼改封元城王,太和三年卒。

二二六年丙午魏黄初七年 

六月二十三日,立皇弟曹蕤为阳平王。

魏文帝时,河南开封人郑浑为魏郡太守,郡界村落齐整划一,民得材足用饶。魏明帝下诏称述,布告天下。郑浑奉公清正廉洁,妻子不免饥寒。

二二七年丁未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 

初,魏文帝罢五铢钱,用谷帛交换,而奸民用湿谷、薄绢交换,虽严刑不能禁。四月,恢复五铢钱,至晋不再更改。

二四二年壬戌魏齐王(曹芳)正始三年

十二月,魏郡地震。

二五一年辛未魏嘉平三年

六月,司马懿尽录曹魏王公置于邺城,使人监守,不得与人来往。高贵乡公曹髦置于阳平郡元城县。曹髦,字彦士,魏文帝孙,东海定王曹霖子。

二五四年甲戌魏嘉平六年高贵乡公(曹髦)正元元年

九月,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迎高贵乡公曹髦于元城。曹髦时年十四。

十月,高贵乡公即皇帝位,改元正元。

二五六年丙子魏正元三年 甘露元年

六月二十日,青龙现元城县界井中。

二六零年庚辰魏甘露五年魏元帝(曹奂)景元元年

五月,高贵乡公讨司马昭,被杀,年二十。

二六二年壬午魏景元三年

阳平郡治元城,辖元城、馆陶、清渊、阳平、东武阳、卫国、顿丘等九县。魏郡治邺,辖邺、斥丘、魏县安阳等十县。

二六四年甲申魏景元五年

魏罢屯田官,废曹操在魏郡、列人、阳平所置典农中郎将、典农督尉等屯田官,改为郡县官。曹魏屯田历时六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