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五年乙酉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
十二月,司马炎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曹魏初年民少,西北各郡及京兆、魏郡、弘农皆为归降之羌、胡、鲜卑胡人,西晋时期,胡人数因忿恨,杀害长吏,渐为民患。
二六九年己丑晋泰始五年
元城县某人年七十生角。
二七六年丙申晋咸宁二年
八月,阳平郡地震。
二七八年戊戌晋咸宁四年
七月,广平、阳平、魏郡等大水,水后螟伤稼。
二七九年己亥晋咸宁五年
五月,魏郡雨雹伤麦禾。七月,又雨雹。
二八零年庚子晋太康元年
三月,晋分全国为十九州。“三魏”属司州,其中,阳平郡治元城县,领七县:元城、馆陶、清渊、阳平、东武阳、发干、东平。魏郡治邺,领邺、斥丘、魏县、安阳等八县。时元城县约有户七千二百八十五、口四万七千八百六十二。
四月,魏郡雨雹,伤宿麦、豆。
二八一年辛丑晋太康二年
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一说魏安嫠王),得竹书数十车,无人能识,元城县安贤镇(今束馆镇)人束皙校对编辑次序,随疑分释,成书《竹书纪年》,叙夏、商、周三代史,至三家分晋后专记魏事,为编年体史书,历来为史家重视。
二八二年壬寅晋太康三年
五月,魏郡雨雹伤禾稼。
二八四年甲辰晋太康五年
七月,减天下户课三分之一。
九月,魏郡淫雨伤稼。陨霜,伤秋稼。
二八五年乙巳晋太康六年
八月,减百姓绵绢三分之一。
二八九年 己酉晋太康十年
四月,阳平太守梁柳有政绩,赐谷千斛。
晋赵王伦为相国,请束皙做记室,束皙坚辞不就,回归乡里,教授生徒。是年,大旱,束皙祷雨,三日大雨下,百姓感而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霖,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酬之,报束长生”。
晋武帝太康年间,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武帝之后,胡服、胡具兴盛中原。
二九一年辛亥晋惠帝(司马衷)永平元年、元康元年
六月,束皙友人卫恒与其父卫灌洛阳被诛,束皙赴丧,作《吊卫巨山文》。
是年,束皙作《玄居释》以拟《客难》,西晋文学家张华见而奇之。有人得一枚竹简,上书蝌蚪文,无人能识,张华求教束皙,束皙称:“此汉明帝显节陵中策文也。”经检验果然无误。时人皆服束皙博识。
二九四年甲寅晋元康四年
十一月,束皙为司空、下邳王司马晃所征召任用。
二九六年丙辰晋元康六年
正月,束皙复为贼曹属,作《广田农议》。稍后转著作郎,再转博士,再迁尚书郎。
曹魏时期曾徙三郡人于阳平顿丘界,至此繁衍生息已有五六千家。时司州十郡,土狭人繁,三魏尤甚,猪、羊、马遍布境内。
三零零年庚申晋永康元年
重修束公祠堂碑
束皙卒,元城县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其墓在今大名县束馆镇西关桥,墓前有束公祠。为纪念束皙,后人将安贤镇改为束馆镇。束公祠历代多次重修,抗战期间,日伪军拆除祠堂建炮楼,今存有清同治五年的“重修束公祠堂碑”,青石质,高一点四米,宽零点六米,厚零点二八米,碑首身一体,碑首阳刻“重修束公祠堂碑”,碑阳碑文主要记述束公生平,开馆办学。“重修束公祠堂碑”现迁立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束皙(261——300),字广微,阳平郡元城县人,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所撰《三魏人士传》、《七代通纪》、《晋书纪志》等遇乱失传。补亡诗六首载《昭明文选》,今存《束广微集》辑本。
三零五年乙丑晋永安二年
七月,因成都王司马颖被废,司马颖故将阳平人公师籓等自称将军,起兵赵、魏,茌平人师懽奴隶石勒、汲桑率牧马人数百骑应赴,众至数万。攻占阳平郡县,杀阳平太守李志,转攻邺,被击败,不久被荀唏斩杀。
阳平人刘灵少时贫贱,力大能制服奔牛,跑能追上奔马。时人虽异之,不能举荐。刘灵常感叹天下不乱,及公师籓起兵,刘灵自称将军,寇掠赵、魏。后为王赞所败,降刘渊为平北将军,后被杀于广宗。
晋惠帝时期,南召人乐广为元城令,为政当时无声誉,然离职后,遗爱为人所思。
三零七年丁卯晋怀帝(司马炽)永嘉元年
五月,汲桑自称大将军,以石勒为前锋,所向辄克。东海王司马越遣抚军将军苟晞讨伐汲桑,相持于平原、阳平间数月,大小三十余战,互有胜负。
八月一日,大破汲桑于东武阳,汲桑退保清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