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零年庚寅唐元和五年
五月六日,昭义军三千余人夜溃奔魏州。
河朔用兵,讨王承宗久而无功,七月九日,罢讨王承宗兵,幽州刘济加中书令,魏博田季安加司徒,淄青李师道加仆射。
八一一年辛卯唐元和六年
天下大稔,斗米有值二钱者。
八一二年壬辰唐元和七年
七月,田季安病危,夫人元氏召诸将立田怀谏为副大使,知军务。田怀谏时年十一岁。
八月十二日,田季安病卒,其子田怀谏自称留后。
田季安(781——812),字夔,田绪第三子,生母微贱,唐代宗女嘉诚公主将季安作为己子,宠爱胜过其他兄长。季安畏惧嘉诚公主的威严,非常遵循礼法。嘉诚公主去世后,开始放纵,打马球射猎,尽情放纵欲望,军中事不管轻重随意处置,下属进谏一律不听,致使军政废乱,魏博都知兵马使兼御史中丞、沂国公田兴数次规劝,颇得军心。季安疑忌,残酷而忌惮,杀戮无度,曾生埋田绪友人邱绛。娶昭义行军司马元谊之女为妻,患风病暴死,时年三十二。季安有四子:怀谏、怀理、怀询、怀让。
田怀谏年幼,军政大事均由家僮蒋士则决断,数次改换设置众将,军中恼怒,二十五日,军变,杀蒋士则等十余人,立田兴为留后,迁田怀谏于城外。
闻魏州军乱,唐宪宗以左龙武大将军薛平为郑滑节度使,意图控制魏博。与宰相商议魏博事,李吉甫请求发兵讨伐,李绛认为魏博不必用兵,等其内乱,当自归朝廷。田兴果如李绛所言,率六州土地归顺,行朝廷法令,贡赋税。朝廷遣官宣慰魏州,赐钱一百五十万贯,赏给魏博将士及六州百姓,令田兴厚葬田季安,送田怀谏赴京城长安。
十月五日,重建狄仁杰祠堂工竣。田兴“咨议耆老,得是旧址”,立碑记其事。碑高四点四六米,宽一点四六米,厚零点四六米。 青石质,顶雕蟠龙,每遇阴晦,似有黑龙绕盘其上,俗称“黑龙碑”。碑额阳篆“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三行三字排列。冯宿文,胡证书丹。碑文字体工整,笔法俊秀有力。狄仁杰祠堂碑现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十九日,以田兴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节度使。田兴感恩,将士无不欢欣鼓舞。自田承嗣据魏博,传四世,四十九年不沾皇化。田兴举六州之地归顺朝廷,如刳河朔腹心,倾叛乱巢穴,河北其它各镇相顾失色,使人百般劝说,田兴终不听。
十一月六日,遣裴度宣慰魏博,赐钱一百五十万贯重赏魏博,六州百姓给复一年。田弘正郊迎受命,军士受赐,魏人欢声如雷。
二十六日,以田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田兴奏请朝廷任命魏博节度副使,以户部郎中胡证为节度副使。
十二月十四日,魏博奏管内州县官员二百五十三员,内有州一百六十三员、县九十员,请吏部铨注。
八一三年 癸己唐元和八年
二月七日,赐田兴名弘正。李洚、韩愈等人撰文《牧者劝》,追封田兴父田廷阶、母郑氏及祖宗三代,各直系亲属一律加官进爵。
四月二十九日,赐田弘正钱二十万贯,市买军粮。
十二月,郑滑节度使薛平得古黄河道于卫州黎阳县界,因命僚佐裴弘泰往请田弘正,发郑滑、魏博兵卒万人凿黎阳古河,以分水势。新河长十四里,阔六十步,深丈有七尺,决河注入故道,自是滑州遂无水患。今内黄县滑河屯即当年凿河遗迹。
是年,李虚中卒。李虚中(762——813),字常容,魏郡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官至殿中侍御史。信奉道教长生不老之术,精研阴阳五行书,以出生年月日,按日辰天干地支推测一生贵贱寿夭,吉凶祸福,后世阴阳推其为星命之祖。世传《李虚中命书》三卷,署名鬼谷子撰,李虚中注。
《元和郡县志》书成,书载魏州时在册户六千九百二十、乡四十五。《旧唐书·洪经纶传》载魏博镇户数为七万四千四百九十八,兵数七万,户兵比例为一点一比一。
八一四年甲午唐元和九年
闰八月,河阳本为制约魏博而设,因田弘正率魏博归附,撤河阳兵。二十五日,加田弘正检校右仆射,赐军钱二十万缗。
八一五年乙未唐元和十年
三月二十九日,田弘正遣其子田布引兵三千助严绶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时诸道各发兵二三千人,势单力弱,羁旅异乡,人地不熟,望风畏惧。
田弘正屯兵成德境,屡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所败,忿恨难平,十次上表请求出兵,许至贝州。十月九日,田弘正军于贝州。
八一六年丙申唐元和十一年
正月十七日,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讨王承宗叛军。
二月二十五日,田弘正击败王承宗,拔其固城。二十九日,又奏拔其鸦城。固城、鸦城在今南宫境内。出内库绢四万匹赏赐幽魏将士。
六月十六日,田弘正军至南宫。十八日,奏破成德兵于南宫,杀二千余人。
八一七年丁酉唐元和十二年
三月,李愬谋袭蔡州,与淮西兵夹溵水而阵,河阳、宣武、河东、魏博等军相互观望,不敢渡河。
四月,罢河北行营,专讨淮、蔡。六镇讨王承宗兵力达十余万人,既无统帅,又相距较远,历时二年而无功。
十月二十八日,淮西平。十一月,录平淮西功,以魏博行营兵马使田布为右金吾卫将军,封田弘正三百户。
冬末,应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之辟,中唐诗人姚合入魏博幕为从事,试校书郎。次年,贾岛来访,姚合作《喜贾岛至》:“布囊悬蹇驴,千里到贫居。饮酒谁堪伴,留诗自与书。”姚合陪同贾岛遍游魏州城,至元和十四年秋贾岛方离开魏州。元和十四年八月,田弘正入觐,姚合随同,授武功主簿。
八一八年戊戌唐元和十三年
三月,因吴元济被擒,王承宗破胆,哀求田弘正,请求以二子为人质,献德、棣二州,输送租税,管内官吏由朝廷任命。田弘正为其再三奏请,方许可。以尚书右丞崔从宣谕,崔从十数骑过魏州,田弘正请以五百骑护卫,崔从辞谢。
四月一日,魏博遣使送王承宗子王知感、王知信及德、棣二州图印至长安。幽州大将谭忠感叹:自元和以来,刘辟、李锜、田季安、卢从史、吴元济自以为根深蒂固,天下莫能危及,然而顾盼之间,身死家覆。
七月二日,以田弘正为检校司空。诗人张祜长安求仕受阻,投奔魏州田弘正,有《投魏博田司空二十韵》诗存世。
三日,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等五镇兵分路进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田弘正自黎阳渡河,与义成节度使李光颜合兵讨伐。
十一月,田弘正率魏博全军自杨刘渡黄河,距郓州四十里筑垒,李师道军大震。
十二月二十九日,唐宪宗将魏博、义成军所捕获淄青都知兵马使夏侯澄等四十七人释放不杀,交由魏博及义成军收管,于是降者相继。
八一九年己亥唐元和十四年
正月二日,魏博军斩前沧州刺史李宗奭于独柳树。
十七日,魏博军破李师道兵五万于东阿。
二十七日,田弘正奏败平卢兵万人于阳谷。姚合闻讯,作《闻魏州破贼》
二月九日,淄青都知兵马使刘悟斩李师道及其二子,首级送田弘正,李师道所管十二州平。李师道败前数月,风动鸟飞则生疑,禁郓人宴聚及道路言语,犯者有刑。田弘正入郓,纵人游乐,寒食七昼夜不禁行人。
二十一日,唐宪宗于兴安门受田弘正献俘。
二十五日,加田弘正检校司徒、同平章事。
三月,横海节度使乌重胤奏言:河朔籓镇抗拒王命六十余年,乃诸州县各设镇将,收刺史、县令之权,自作威福而致。
四月十九日,诏诸道节度、都团练、都防御、经略等使所统支郡兵马,并令刺史领之。
七月一日,田弘正送杀武元衡贼王士元等十六人,悉杀之。
八月十三日,田弘正入朝,唐宪宗于麟德殿宴请田弘正与大将三百人,赐物有差。
九月二十六日,以田弘正兄相州刺史田融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二十九日,赐实封田弘正三百户。田弘正三次上表请求留在朝廷,不许。田弘正常恐一旦有变,魏人以故事继袭,故而兄弟子侄皆列朝为官,身居显位,时人以为荣。
八二零年 庚子 唐元和十五年
十月十六日,徙田弘正为成德节度使,以李愬为魏博节度使,田布为河阳节度使。田氏世袭魏博节度使六十二年。魏博军士吕晃等四十一人、兵二千人,随田弘正赴任。田弘正离魏前修书李渤,称:自安史之乱以来,六十余年河北之地教化不行,冀、赵、魏、常山尤甚,日月积习,遂为匪人。
张祜再次投奔魏州,有《投魏博李相国》诗存世,李相国即李愬。
十一月十三日,田弘正奏王承元于九日领兵二千人赴镇滑州。
八二一年辛丑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
正月四日,令河北诸道均定两税。
六日,田布为泾州刺史,充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
田弘正赴成德,魏州人思怀,李愬状其德政,请立德政碑。二十五日,立田弘正德政碑,元稹撰文,文存《元氏长庆集》。
三月十二日,河朔初平,民心思安,停河北榷盐法,令度支与镇冀、魏博等道节度商议,每年将数据交付榷盐院。自天宝末年兵兴以来,河北榷盐羁縻而已。
七月,田弘正四遣魏兵回魏州。田弘正欲革除父子相承旧习,遣兄弟子侄数十人任职朝廷,每日费用约二十万,田弘正以魏、镇财物供给,运输来往于道,河北将士颇不平。二十八日夜,成德军乱,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杀田弘正及僚佐、将吏并家属三百余人,自称留后。判官刘茂复单身脱逃。
田弘正(764——821),字安道。幼通兵法,善骑射,田承嗣爱之,以为必兴其宗,名之曰兴。崇尚忠孝节义,颇好儒学,尤通史书大略。于府舍中建书楼,聚书万余卷,政暇之余,与宾佐谈古论今,命宾客作《沂公史例》十卷。并撤毁越制服玩,不居奢丽正厅,于采访使厅办公。归国后,以功加检校司徒、同中书平章事。奉诏移镇成德,因旧怨被害,年五十八岁,赠太尉,谥“忠愍”。
八月十日,唐宪宗闻田弘正遇害,极为震惊。李愬出兵讨伐王廷凑时发病。
十二日,以前泾原节度使田布为检校工部尚书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节度使,白居易持节宣谕。田布厌恶河朔藩镇父子相继的弊端,固辞不准。田布自度有去无回,与妻儿宾客诀别,距魏州三十里,被发徒跣,号哭入城,变卖家产,得钱十余万贯,散发士卒。
十四日,诏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诸军出兵进讨王庭凑。
九月,田布出兵五千赴贝州行营。
十月十五日,王廷凑兵犯贝州。
二十五日,田布率全军三万人讨王庭凑,屯南宫南,拔其二栅。
八二二年壬寅唐长庆二年
正月,魏博将士骄惰无斗志,又大雪,军需不继。依惯例,诸镇出兵,军需由朝廷供给,而田布却发六州租赋为军需,将士不满。魏博中军先锋兵马使史宪诚,奚人,世代为魏将,且系田布心腹,却阴怀异志。时下诏分魏博军与李光颜救深州,乘机煽动。八日,田布军大乱,多归史宪诚。十日,田布仅领八千人回魏州。十一日,田布召集众将再次出兵,众将不从,并逼迫田布复行藩镇割据旧制,对抗朝廷。田布无奈,密写军情表并附遗书,请朝廷速援救前线大将李光颜与被困深州之牛元翼,捧表号泣,拜托从事李石火速送至长安。然后入告父灵,拔刀自杀,大呼“上谢君父,下示三军”。言讫而死。
田布(784——821),字敦礼,平州(治今卢龙)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之子。田布幼有胆识谋略,随父镇守临清,密劝其父归顺朝廷。及田弘正为魏博节度使,执掌亲兵。从讨淮西吴元济,前后十八战均有功。宣慰使裴度观兵沱口,贼将董重质率骄骑突至,田布率二百骑兵驰出横击,大军继至,贼兵退去。淮西平,拜左金吾卫大将军。田弘正移镇成德被害,诏田布讨伐王廷凑,因魏博牙军不从,自杀,时年三十八岁。唐穆宗得知,骇叹不已,废朝三日,诏赠右仆射,谥号孝。时议以为田布才虽不足,但能以死报国,心志壮烈,有燕赵古风。
田布兄田群累官安南都护,兄田牟历任天德军及武宁、兖海、天平三镇节度使,均以忠义为时人所称赞。明朝在今南关建有忠孝祠,祭祀田弘正、田布父子,旧志存有歌咏诗多首。
史宪诚闻田布死,告知众军,遵河北故事,军士大喜,拥史宪诚还魏州,奉为留后。唐穆宗无奈,十七日,以史宪诚为检校工部尚书,兼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名义上事奉朝廷,暗中勾结幽、镇。至此,河北三镇再次割据一方,唐再失河朔,直至唐亡。
三月,河北用兵,夜辄自鸣,与军中行动相应,声急则军事急,声缓则军事缓。
九月,司门郎中韦文恪宣慰魏博,史宪诚于黎阳筑马头,做渡河状,见韦文恪,傲慢不礼。及闻罢兵,言语礼节顿时恭顺,称“宪诚,胡人,譬如狗,虽被捶击,终不离主耳。”
八二六年丙午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
九月十六日,史宪诚妄奏李同捷为军士所逐,走归本道,请束身归朝。寻奏李同捷复归沧州。
八二七年丁未唐文宗(李昂)太和元年
五月十五日,唐文宗忧虑河南、河北节度使与李同捷联合对抗朝廷,加史宪诚同平章事。
八月十一日,削李同捷官爵,命乌重胤、王智兴、康志睦、史宪诚、李载义等军讨伐。李同捷以珍玩、女子贿赂河北诸镇,史宪诚暗中资助李同捷粮草,宰相韦处厚晓以利害,史宪诚惧怕不安,不敢再暗通李同捷。王庭凑出兵挠魏军,助李同捷作乱。
八二八年戊申唐太和二年
二月二十四日,令州县以《兆人本业》三卷写本散配乡村。
闰三月一日,史宪诚遣其子,魏博节度副大使史唐与都知兵马使亓志绍将兵二万五千趋德州讨李同捷。
七月十七日,魏博兵败李同捷于平原。
十一月,李同捷军势日蹙,王庭凑不能救,说服魏博大将亓志绍率所部兵马二万人,杀史宪诚父子取魏博。亓志绍作乱,引所部兵马进逼魏州。
十二月二十六日,命谏议大夫柏耆宣慰魏博,发义成、河阳兵讨伐亓志绍。
三十日,史宪诚奏亓志绍兵屯永济,告急求援。义成节度使李听率沧州行营诸军进讨亓志绍,大败,军队丧失过半。
是年,魏、濮等州蝗蝻大灾。
八二九年己酉唐太和三年
正月五日,亓志绍兵退永济县,与成德兵掠贝州。
十九日,李听、史唐合兵败亓志绍,亓志绍引兵五千北逃镇州,余众一万五千人降昭义,安置于洺州。
二月,李同捷乱军将平,史宪诚忧虑祸及自身,子史唐劝其入朝。十六日,史宪诚遣使奉表请入朝,且请以所管听命朝廷。
五月二十四日,史唐奏改名史孝章。
六月三日,以史宪诚为晋绛节度使,以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兼充魏博节度使。分相、卫、澶三州,以史孝章为节度使。史宪诚竭尽府库以随行,将士怨怒。二十六日,魏博军乱,杀史宪诚,推举牙内都知兵马使何进滔为留后,拒李听入魏州城。
史宪诚(?——829),内附奚族人,其祖父由灵武(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徙居魏州,三世为魏州军将,祖、父均封爵为王。宪诚勇武,从军历任要职,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所器重。弘正讨伐郓州李师道,宪诚为先锋,率精兵四万渡河出击,连克城栅,因功兼御史中丞。任魏博节度使后,对朝廷外示恭顺,暗中则与镇州、幽州叛帅勾结。移镇河中时,因竭尽府库治行,引起魏军愤怒,军乱被杀。葬于何地不详。
七月,何进滔出兵大败李听,上书称,诏割相、卫、澶三州,三军不听命。
因河北久用兵,馈运不给,八月五日,以何进滔检校左散骑常侍,充魏博节度使,相、卫、澶三州复归魏博。何进滔,栗特胡人,其先客寄魏州。
九月,魏博有虫状如龟,其鸣昼夜不绝声。河南、河北连年水患,兵役加重,农耕荒废,粒食未丰。
是年,魏州书佐殷侔过窦建德庙,见父老群祭,夏王之称,历久不衰,乃撰写窦建德庙碑文,以资纪念。碑文存《全唐文》卷七四四。
八三零年庚戌 唐太和四年
河北及太原饥。
八三三年 癸丑唐太和七年
杜牧四月十九日,何进滔前往开元寺进香,应僧人之请,出资建开元寺琉璃戒坛,历时一年有余。并令寺僧会恩主持度僧事宜。琉璃戒坛前有三门,旁有二楼,二楼三门,寺僧又请修饰。何进滔准许全部用琉璃装饰。
八月,杜牧愤河朔三镇桀骜不循法度,而朝廷又专事姑息,撰《罪言》、《战论》、《守论》等论述河朔藩镇问题,文存《樊川文集》。认为,河北之地极为重要,王者不得不为王,霸者不得不为霸,“奸猾得之,是以致天下不安”。河北军事经济,“河北视天下,犹珠玑也;天下视河北,犹四支也。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加以土息健马,便于驰敌,是以出则胜,处则饶……国家无河北,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提出治理河北三镇策略有三:三镇自治为上策;中策取魏,魏操燕、赵之命。河南、山东之轻重在魏,地形使然;最下策为征伐。
八三五年乙卯 唐太和九年
岁饥,河北尤甚,二月十四日,赐魏博六州粟五万石。
八三七年丁巳唐开成二年
六月,大旱。魏博蝗虫为灾,食秋苗并尽。
七月二十三日,诏除河北三镇外,诸州府不得以试衔奏官。
二十八日,遣使赴各道察视蝗虫。
八三八年戊午唐开成三年
正月二十四日,放去秋蝗虫害稼处逋赋,仍以本处常平仓赈贷。
夏,黄河决,曹、濮、襄、魏、博等州大水。
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贪赃七千余贯,因其父王智兴有功,免死,长流康州。六月,王晏平密请魏、镇、幽三节度使。三镇表其困,十六日,改永州司户。
八月,魏博六州蝗食秋苗并尽,草木叶皆尽。
十一月八日,诏今年遭水蝗虫处,存抚赈给。
八三九年己未唐开成四年
五月,天平、魏博、易定等管内蝗食秋稼。
七月,河北诸道、河东、泽潞、剑南、三川、京北、京西管内官员数多,令每年只许奏请两三人,且须是缺额。
八四零年庚申唐开成五年
何进滔德政碑侧部分柳公权书法正月,下诏采巨石为何进滔立德政碑,柳公权撰文并书,唐元度篆额。何进滔德政碑侧部分柳公权书法柳公权书画冠绝当代。唐文宗尝叹美其书曰:“钟、王无以尚也。”何进滔德政碑字大,而尤为端谨庄重。魏人爱之,碑楼极宏壮,故岁久而字不讹缺。
六月,幽、魏、博、郓、曹、濮、沧、汝等州螟蝗、疫。二十二日,除蝗疫州徭役。
是月,雨雹如拳,杀人及牛马。
十一月,何进滔卒,三军推其子何重霸知留后事。葬何进滔于魏州贵乡县义居乡司徒村三城里先茔,即今万堤村东北。
何进滔(?——845),祖居灵武(治今永宁县西南),出身世代军校之家,少年时迁居魏州。田弘正攻镇州王承宗,夜临其境,王承宗遣健将头戴铁面具,率一千余名精兵猛攻魏军军营,何进滔率军出战,几乎擒获敌将,镇州兵大恐。深受田弘正器重,累迁衙内都知兵马使。从大军征讨郓州李师道,因军功兼侍御史。后历事魏博节度使田布、史宪城。
太和三年(829年),魏军乱,杀史宪城,推何进滔为帅。进滔说:“你们既推我为帅,应当听我号令。”众军听命。进滔将首乱九十余人全部处死,胁从之人不问,军中遂安。进滔施政简易,任魏博节度使十余年,境内安定,大得民情,累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死后,赠太傅,谥号定。
十二月,亲王遥领节度使,以福王李绾为开府仪同三司,行魏州大都督,充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