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小城故事 >> 陈娘娘的传说

陈娘娘的传说(2)

发表日期:2011-8-19 21:52:25 作者:佚名 浏览数:

陈莲哥哭丧着脸捧着银子回了家,媳妇一见惊喜地迎上来: 哟,哪来的这么多银子?”说着就要接。陈莲哥一下把银子扔在地上:这是聘礼,皇上要选娘娘,可陈莲她那样子……!”陈莲嫂这才知道银子扎手:这,这可怎么办?”“什么怎么办?”说着话陈莲已从厨屋里出来了。嫂嫂没好气的说:皇上要你当娘娘了!”“真的?”陈莲一蹦老高,拉住哥哥转了三遭;哥哥到时你要送我呀!转身又对嫂说;嫂子我上轿时甭忘了让我喝米饭,抓黄豆!”“真不知轻重!哥嫂都回屋去了。

陈莲可喜得一夜没睡着觉,搂着两只猫直亲;小乖乖,到时进京,我也带上你们。两只猫也似乎知道主人的心情,用那光滑的胡须直擦她的手背,用那润润的舌尖直舔她那因高兴而泛红的脸蛋。

第二天,消息便很快传遍了全大名府。陈老汉正在担粪,一听此事,慌忙回家,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跟头,一进家门就连连摇头,不住地摆手;使不得,使不得!”陈莲拉住爹坐下说:爹,什么使不得,这不是天降的喜事吗?”陈老汉望着女儿高兴的样子,眼泪不由的掉下来,声音颤抖地说:闺女,我知道你这几年受罪了,都怪你娘死的早。可在家孬好还能见个面,如你进京,皇上见了你那丑样子,甭说你难活成,恐怕咱一家人也得把命搭上。全家人哭了说说了哭,合计好久,也想不出良策。陈莲则在一旁不言不语,独自想着心事出神。最后陈莲嫂说:爹,现在生米已成熟饭,不去也不行。等钦差来时让他给开个拿手,妹妹有个好歹,甭连累咱家。陈德兴说:哎,没别的办法,也只好这样了,听天由命吧。

不觉到了五日,冯钦差率大名府众官员又到陈李庄,拜见一毕,催陈莲上轿。陈老汉当众讨字据,冯玉文无奈只好签名立据。这时,陈莲换好新装,走动琐步出门上轿。嫂嫂早已备好米饭,抱着黄豆等候。陈莲接过饭喝了两口,奔到轿前,把黄豆往、地上一撒,刹时变成金豆了。嫂嫂急忙蹲身拾拣,陈莲趁此机会掐住嫂嫂脖子,踏看嫂嫂脊背,就上了金顶花轿。十三声大炮响过,陈莲坐定八抬大轿,直往北京大道而去。

一路上吹吹打打,气势非凡。越向北走,冯钦差心情越加沉重,额上黄豆般的汗珠,不时往下滴嗒。暗道:这样一个丑鬼,怎配当娘娘?皇上见到,定会勃然大怒。这脑袋恐怕要搬家!  再看陈莲,稳坐八抬大轿,乐哈哈地不时询问到了什么地方,鼓乐声中还不时伴随着她的家乡小调一一落子腔。

不一日,他们一行人马来到离京四十五里的芦沟桥,早有一班文武官员跪倒迎拜娘娘驾到。此时,西北风突然而起,乌云滚滚而来。刹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众官员无不淋的象落汤鸡,而金顶花轿无一点湿点。雷声过后,轿顶一道白光冲天,陈莲头顶落下一只金碗。接着一阵清风拂面,卷起轿帘,轿头出现一位窈窕淑女。只见她:柳眉凤目俏鼻樱口,面似桃花,发如墨染。真似西施再世,嫦娥出蟾宫。顿时,陈莲前后判若两人,众官员惊得更是惜藤慒慒懂懂。冯钦差例退三步,用手了指,却没说出话来。他稍一定神,猛地跪倒:万寿,娘娘!”接着众官员爆发出一阵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

来到皇城,宫娥们簇拥着陈娘娘进入皇宫,拜见了皇帝。嘉庆一见,高兴非常。翌日,陈娘娘蒙受众臣盛情参拜隆重皇婚大典,陈娘娘更是心花怒放,珍贵的装饰使陈娘娘显得更是奇丽无比。事后,冯玉文叙说大名府之行,朝阁上下无不哗然大惊,无不对陈娘娘肃然起敬。神话般的传说,使嘉庆皇帝对陈娘娘更加宠爱。

陈娘娘的贤惠善良,使得宫庭上下无不称赞。嘉庆皇帝也经常跟娘娘逗趣。一日,嘉庆皇帝笑着说:娘娘的闭月羞花的玉貌,沉鱼落雁的姿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不过,面上略几斑坑,贵足稍大些。陈娘娘一听,随口答道:这也是万岁恩典于我。想必您的苛税,劳累了象我一样的许多女子。白天,要推磨碾米,脚小了怎能推得动?夜晚,灯下还得拣黄豆。累了,歪身就睡。天长日久,脸被黄豆印成了坑。嘉庆一看陈娘娘眼圈泛红,泪珠欲滴,连忙说:娘娘,不必难过,我马上下旨,免你陈李庄田亩税!”陈娘娘一听,急整朝服跪倒叩拜:大名府众百姓,谢主龙恩。嘉庆一听,忙说:娘娘,朕并没赦免大名府的田赋呀!”陈娘娘凤目一沉,慢慢说道:“万岁呀,做明君就要明民情;理朝政,就要严朝纲。大名府一带飞沙薄地又遇连年灾荒,庄稼欠收,而那些污官贪吏上骗君臣下欺名姓,仗自己职权,冒圣上之名,对百姓横加赋税,使得民不聊生,怨气冲天,望我主明察。一片知心话,说得嘉庆龙颜大悦,忙扶起陈莲,寡人不知娘娘有此良见。好,我马上下旨赦免你全县赋税!”“不,这样有碍微臣名声,你不妨以进贡为名,查其真情,那时再赦不迟。果然,月余,各府、县所进贡南瓜,都是个大肉肥的,唯独大名府的南瓜只有拳头般大小,摆在最后。嘉庆亲自观之,深信陈娘娘所言不差,立即下旨:大名府地薄,田赋银减免一半,陈李庄全免。与大名府情景相同的一些府县,赋税也不同程度的减免。

几年已过,陈娘娘一直很受庞爱。一日,嘉庆见娘娘面带愁容,便问何故,陈娘娘说:思念家乡了,朝中这么多官员,也不见俺娘家的人。嘉庆忙说:爱卿别难过,我从你娘家选些官员就是了。果然嘉庆皇帝下了道圣旨,每逢开科,都要从大名官员中选拔一些人,来朝做官。嘉庆年间,北京城坐八抬大轿的官员仅有十二人,而大名府就占了八个。陈娘娘的恩德迎得了朝野的称赞。

十几年过后,善良贤惠的陈娘娘驾薨了。朝阁上下无不披素落泪。当时大名府百姓七日不动烟火,以表示沉痛的哀悼。他们一直上书朝庭,要将陈娘娘安葬在陈李庄。经允,大名府征发一万百姓为陈娘娘修建陵墓,陈娘娘布德于大名,大名府人也永远怀念她。于是特将陈李庄改名陈坟,做为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