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乐亭
追求真理
任乐亭同志又名任鸿宾,河北省大名县城东于夹河村人。一九一六年古厉八月二十八日生于一个中农家庭里。一九四O年初夏的一天,日伪军残酷地扫荡我永年县北部抗日根据地,任乐亭同志率县游击大队英勇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
一九二六年冬,任乐亭同志九岁时,就读于大名县城内羊市街第一完全小学,一九三二年冬结业后又转入七师附小读一学期补习班,于同年署假考入何北省立第七师范。任乐亭同志与我们不仅是小学的同学,而且考入第七师范后也是同年级。学生时代的任乐亭同志就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多才多艺,聪颖超人。有一年过春节他写这样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两旁:牛有力田间耕耘,人立志报效国家。这副春联就代表他自己当时的思想实际。当然任乐亭同志在小学时代这一思想还是朴素的,待考入第七师范这几年,这一朴素思想就有了升华。不仅立志报效国家,而且进一步探索怎样报效国家。这是由于第七师范复杂的斗争环境所决定的。
人人都知道第七师范是直南革命的策源地,从一九二六年开始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党组织建立之后就进行发展党团员和反帝大同盟等外围组织,一度曾发展到二百多人。约占全校师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在当时国民党恐怖统治下,进行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活动。
但革命斗争的历程是极其曲折复杂的,一九三二年夏,第七师范的领导权被国民党兰衣社份子郭鸣鹤所篡夺。这位新校长一上任,就拉来一批国民党极右分子,立即在校内推行“新生活运动”,制定了种种规定和制度来限制共产党员的活动,并进一步达到肃清的目的。这年夏天,经郭鸣鹤招收的两班学生,政治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所谓“保皇派”,在大庭广众面前,谩骂共产党;有的是所谓“中立派”,彭吹死读书,不问国事。但不少学生在郭鸡鹤的残酷统治下,千方百计地进行各种形式地反抗。青年学生面对着种种选择,而任乐亭同志走了后一条路。当时他接近的都是些进步的同学;他爱读的多是些进步的书刊。从一九三二年考入第七师范直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在当时国民党恐怖统治下,面对着复杂革命斗争的实际,任乐亭同志遇事都问一个为什么?他一直在追求真理,探索正确的革命救国之路。
记得有一次举行全校性的讲演比赛,讲演的题目是:“攘外必先安内”。由这个反动的题目就可了解学校当局的卑鄙伎俩。参加讲演的人个个声嘶力竭地骂共产党,哪个骂得越起劲哪个获得奖品越多越好。在讲演会结束回教室途中,任乐亭同志悄悄对司枕亚同志说:“这些人真无耻!”这一语道出他的觉悟、理想和追求。这时任乐亭同志的思想巳经达到新的境界,他满怀信心的憧憬着新社会。
奔向革命
“七七事变”的枪声打响了,日本侵略者节节南进,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大名县城失守。沦入敌手的大名城,挂起了太阳旗,成了人间地狱。国民党军队南逃了,广大农村土匪烽起,这些股匪每到一地明要暗抢,掠夺一空,因而群众叫他们“吃千队”。这时不甘当亡国奴的任乐亭同志,刚刚离开第七师范的校门,就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离乡背井,去寻救国之路。
开始阶段只是在同学亲友之间进行革命的串连,待一九三八年春末,大名县抗日政府组建起来了。这个抗日县政府是统一战线性质的,国民党旧军人陈明韶任县长,共产党员解蕴山同志任抗日县政府民训科长。任东亭同志和我们一伙青年知识分子,都到民训科团结在解蕴山同志周围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每到一地就刷写标语,编出壁报,印发宣传品,召开群众会,从而达到宣传群众和组织群众的自的。当时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我们也没有任何报酬,但大家不知疲劳,工作热情极为高涨。为了不当亡国奴,每个人都为党为革命而勤奋地土作。当时任乐亭同志的工作表现尤为突出,并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在我们一伙青年知识分子中自然形成了核心。
在民训科工作时期,任乐亭同志参予或主持举办了多期小学教员训练班,讲述抗日救亡的道理,教唱革命歌曲。这些情景至今使人记忆尤新。魏县紫岗中学有一教师名张可贤,当时参加过小学教员训练班,他多次向我们表示对任乐亭同志的敬仰和怀念。
任乐亭同志多才多艺的天才,在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民训科这一阶段,多次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这一名剧,任乐亭同志扮演江湖艺人,当有节奏的锣鼓声把群众召集起来之后,他开言道:
打起锣鼓响铛铛,
挑起担儿走四方。
南边收了南边去,
北方收了北边往。
若是南北皆不收,
黄河两岸渡春秋。
任乐亭同志扮演这位江湖艺人,边道白边表演,而且每句道白之后都伴有小锣声:铛、铛铛。由于他表演生动、活泼、逼真,博得观众的好评。许多群众看过演出流下了热泪,达到了教育群众的良好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