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揽胜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古今揽胜 >> 兴化寺之五:始祖义玄创宗法

兴化寺之五:始祖义玄创宗法(1)

发表日期:2011-8-17 20:38:0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义玄(公元787—867年),唐代高僧,中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   

关于义玄生平的记载,较完整的是《临济慧照禅师塔记》,由义玄的嗣法弟子所作,《大正藏》将其作为附录收入《临济语录》之后,《人天眼目》中全文录此记。正定临济寺慧照碑碑文也有记载。

义玄年幼时就聪颖灵异,稍长即以孝行名誉乡里,落发出家后,在寺院内广泛研读经律论三藏,但觉得它们虽都是济世良方,却未达禅的教外别传之旨,因而他更衣游方。初到江西宜丰的黄蘖山参希运,又参大愚,这两人都在江西弘法。《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详细描述了义玄得悟的情形。义玄起初只是在希运门下随大众参侍,有一次首座睦州和尚鼓励他上前问话,接个机缘。义玄问希运,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这是禅门中的一般所问的话头,希运就打;义玄三问,三次挨打。义玄向首座辞行,说道:承您激励我问话,受赐三棒,但只怪我太愚笨,不能领悟,我再到他方行脚去了。首座急忙去告诉希运说,义玄虽然是新来的,但很有特点,他来辞行时请您再接他一把。第二天,义玄向希运告别,希运说,你可以去参大愚和尚。义玄见到大愚,大愚问:什么地方来的?义玄说从希运处来。又问:希运有什么指教没有?义玄就说了三问三度被打的事,并说,不知我错在什么地方。大愚说,这个希运,真像个老太婆,还对你那么亲切叮嘱,你真是太笨了,还来问我错在哪儿。义玄顿时大悟,说道,原来希运的佛法也不过如此。大愚一把抓住他说,你这个尿床鬼,刚才还说不会,现在又这样说,你究竟知道了什么道理,快讲快讲!义玄捣了大愚三拳,回见希运。希运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大愚说什么了?义玄告诉他大愚所说,希运说,这老东西,下次见到他,我非要痛打他一顿不可。义玄说,还等下次?现在就打,接着就给希运一拳,希运哈哈大笑: 这疯癫汉,敢到这里来捋虎须!” 一次带大家去干活,义玄跟在后面。希运回头见义玄两手空空,就问:  你的镢头呢?” 义玄说:被有个人拿走了。” 希运说:你过来,跟你商议个事。义玄走过去,希运竖起镢头说:就这个东西,天下人都拿不动。义玄一手夺过来,说:为何却在我手里啊?” 希运说:今天有人带大家干活了。说完抬脚就走,回方丈去了。自此,希运印可了义玄。义玄的峻烈机锋受希运影响很大。义玄大悟后,经常在希运处参与作务,还为希运作信使,与径山、沩山多有往来。离开希运后,义玄继续行脚参禅,与诸方大老交锋、切磋,丛林有临济游方,气吞诸方的说法。

义玄北归乡土,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来到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在城东南滹沱河畔建立临济院弘法,他在普化、克符等大德的辅佐下,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的临济宗法,后人因此称其宗门为临济宗。后适丁兵革,师即弃去,有太尉墨君和者,效长者之布金,乃于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命额,迎师居焉。”“ 既而往河中(正定)府主王常侍(王常侍即王绍懿,857--866年正授镇州节度使,检校右散骑常侍,见《旧唐书》卷一四三<王绍懿传>)延以师礼,住未几,乃杖锡归大名,居兴化寺之东堂(观音寺江西禅院)。

义玄怎么到的大名兴化寺?唐代公乘亿《魏州故大德奖公塔碑》记载的存奖与义玄的故事可作旁证。塔碑记载:禅大德玄公者,即临济大师也……(存奖)遽闻临济大师已受蒲相蒋公之请,才凝省侍,飞锡而遽及中条,寻获参随。置杯而将渡白马,当道先太尉中令何公,专发使人迎请临济大师。和尚翼从一行,不信宿而至于府下,而乃止于观音寺江西禅院,而得簪裾继踵,道俗连肩。曾未期年,是至迁化。 斯盖和尚服勤道至,展敬情深,无乖灵堵之仪,克尽荼毗之礼云。这里是说,义玄自镇州创立临济宗后,在弘法期间曾到过河东道的河中府。河中府曾为蒲州,治所在山西河东县。义玄在此多长时间无从判断,此后应请到了魏博镇。公乘亿《魏州故大德奖公塔碑》载,大约在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前后,存奖投到义玄门下,从义玄受禅法之后,便启程云游江南名山禅寺。正当存奖在南方仰山慧寂那里参禅的时候,听说义玄应河中府长官蒋公之请到了河东县城(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碑文中用作为河中府的代称。蒲相蒋公,当即身居相位的河中节度使蒋伸),决定前往看望服侍,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河东县南的中条(中条为地名,据《元和郡县志》卷十二:河东县南十五里有雷首山,又名中条山),在那里与义玄相逢,护侍义玄往河北方向走。在到达白马将渡黄河的时候(白马,古地名,在滑州,今河南省的滑县,北临黄河,距今大名县城150余里),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派专人前来迎接(碑文中太尉中令何公,即是魏博镇节度使何弘敬。何弘敬大中十三年(859年)诏兼中书令,咸通七年(866年)故,朝廷赠太师之号,见《新唐书》卷二一0<何弘敬传>;此处之太尉当误,应为太师中令何公” ),将义玄迎请到魏博府所在地贵乡(今大名县)县城,安置在大名兴化寺东堂----观音寺江西禅院,立即受到当地官员、士大夫和众多僧俗信徒的欢迎,前来参谒者不断。义玄在此几年后去世。存奖一直守候在义玄的身边,并参与荼毗葬礼。    由此可以说: 唐懿宗咸通年间的860—867年时,义玄应魏博镇节度使何弘敬之邀请,来到大名兴化寺,居兴化寺东堂观音寺江西禅院弘法。

义玄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四月十日,在大名兴化寺寂然而逝。唐懿宗谥慧照禅师号,赐澄灵塔额。弟子收其衣钵舍利葬之,建舍利塔二座:一座在大名兴化寺,一座在正定临济寺。后人辑其语要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简称《临济录》)

义玄所创临济宗,是唐武宗后禅宗五个宗派中第一个创建起来的。其它四个宗派是:良价(卒于899年)与弟子本寂(卒于903年)所创曹洞宗;灵祐(卒于853年)与弟子慧寂(卒于889年)所创沩仰宗(以上都在唐朝灭亡以前);五代时文偃(卒于949年)所创玄门宗;文益(卒于957年)所创法眼宗。在这五个宗派中,只有义玄的临济宗在河北,其余四宗都在南方。因此,959年周世宗灭佛,临济宗在北方依然盛行。南方诸国,如闽国主王审知,吴越国主钱鏐父子,南唐主李升、李璟、李煜等,在离乱之世,都崇信禅教,以求精神寄托。义玄的临济宗,也正好适合了北方人的口味。   

义玄的禅法,突出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强调自信,强烈反对崇拜偶像。他呵佛骂祖,机锋峻烈,如电闪雷鸣,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义玄住镇州临济,学侣云集。” 一日,他对普化、克符二上座说:我欲于此建立黄蘖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华却上来问:和尚三日前说甚么?义玄便打。又三日后克符上来问:和尚前日打普化作甚么?义玄也打。到了晚上小参,说: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具夺,有时人境具不夺。” 僧人们问他: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师开示。他回答说: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是空名而无实有。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间断。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处用工夫。这些都是他的基本认识原则。他要求参学之人,大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乘象王,如有真正学人,便喝先拈出一个胶盆子。义玄的,就是禅宗回答不出问题用的老办法,,才是义玄临济宗的发明创造。  

自信是义玄禅法的重要特色,是义玄再三渲染的观点。何谓自信?绝对相信自己赤肉团(指心)上,有一位无位真人(),相信自己就是佛,不要向外驰求,不要崇拜经典,不要相信在你的心外还有什么佛在、祖在。他告诫说:道流,且要自信,莫向外觅”(《临济录》)。 信个什么?信你自己就能自作主宰,你欲识祖佛么?只你面前听法底是”(《临济录》)。有许多人不信自己是佛,总是向外求佛,所以终不得解脱,如今学者不得,病在甚处?病在不自信处。你若自信不及,即便茫茫地,徇一切境转,被他万境回转,不得自由”(《临济录》)。还信个什么?信一切皆空,无佛、无法、无修、无证,所以不必向外驰求。众生不信这一点,所以终日忙忙碌碌,大丈夫儿,今日方知本来无事,只为信不及,念念驰求,抬头觅头,自不能歇”(《临济录》

自信和自主相联系,要自信自己与祖佛不别,不是一般地自信,而是随处作主,不论在何种境况下,都要清醒,不能失去自我,失去主宰。他说:大器者直要不受人惑,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但有来者,皆不得受”(《临济录》)。不管外境多么精彩纷呈,都是空幻的,不要受它迷惑,只有你内在的清净心才是真实的。从这种自信精神发出,义玄发展出了呵佛骂祖的禅风,言语十分激烈,这也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具体的人的主体地位。义玄骂无位真人是干屎橛,把得到等觉、妙觉境界者呼为担枷锁汉,把罗汉、辟支佛称为厕秽,把菩提涅盘视为系驴橛。不但骂,还要斩尽杀绝,断了人们的崇拜之念,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临济录》)。别人也有担心的,有一次义玄和王常侍到僧堂,王常侍问:  这一堂僧人还看经么?’’ 义玄说:‘‘不看经。王问:还习禅么?”义玄说:不习禅。王常侍问:也不看经,也不习禅,究竟作些什么?”

义玄说:总教他们成佛作祖去。常侍就说:金屑虽贵,落眼成翳。’’义玄却说:我要说你是个俗汉。其实王常侍的话也很有道理,义玄自己也早就知道这些道理,他们大概是各有所思。义玄鼓励人们敢于反权威,反偶像,不要像个新媳妇那样怕这怕那,若似新妇子禅师,便即趁你出院,不与饭吃”(《临济录》)。   

义玄指出,呵佛骂祖,毁僧谤经,只有大善知识才能做到,夫大善知识始敢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辱骂诸小儿,向逆顺中觅人”(《临济录》)。大善知识是已经觉悟自性的人,如果并未觉悟,而在呵佛骂祖的号召下模仿其形式,就会产生流弊,违反禅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