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运云:
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于此可见希运见地风骨。希运在黄檗山开张门户,说法接人,四方学徒,海众奔凑,“自尔黄檗门风盛于江表。”
黄檗婆心切,以打、骂、喝交加,截断学人情解,独树洪州禅风,经久不衰,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日本,黄檗宗多次在万福寺举行会议,并成立中日临济黄檗协会,为当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桥梁。黄檗禅师的功绩在佛教史上永远是熠熠生辉的。
希运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而力倡“心即是佛”。他说:诸佛与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差。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惟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差异。
临济宗风峻烈,希运于此亦开启良多。他见地高拔时辈,自恃甚高,傲岸独立,雄视天下禅师,曾言:“大唐国内无禅师”,语惊四海。仰山慧寂曾评其禅法为“黄檗有陷虎之机”,因为希运之禅特别强调上乘根基的顿悟,他的禅门并不向中下根机者开启。他常对门下说:“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有人问“如何是西来意”时,“师便打,自余施设,皆被上机,中下之流莫窥涯埃。”在接化学人方面,他完全承接由马祖发端的喝、打等手段。上堂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吃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于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只图热闹也。”临济禅创立者义玄当年更衣游方,首参希运。《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义玄在希运处得法的经过:
初在黄檗,随众参侍。时堂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遭打。
在此机锋棒喝间,希运已将心法传与义玄,并预示义玄将来必为禅门领袖,他对义玄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又云:“子将但去,已后坐断天下人舌头在。”日后的义玄开创临济禅完全继承了希运的门风。《临济录》载: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真正是风雷激荡,棒喝交施。义玄亦自述说:“我在黄檗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临济宗卷舒擒纵、杀活自在的宗风是与希运分不开的。
希运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发展过渡的关键人物,他承接了马祖道一的法统,据《仰山慧寂禅师语录》载,沩山曾问仰山云:“马祖出入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答曰:“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希运在中国禅宗史上的地位不仅在于他是洪州禅的继承者,更重要的是他的禅法直接影响了临济禅的形成,是临济法门的先驱。《人天眼目》卷一载,日后义玄到河北正定临济寺和大名兴化寺住持,便公开宣称:“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
邀请义玄到大名兴化寺的何弘敬
何弘敬,生于唐永贞元年(805年),卒于咸通六年(865年),唐代灵州(今宁夏永宁县西南)人,何进滔之子。十八岁从军,唐文宗时曾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赐上柱国勋。唐武宗时袭父位为魏博镇节度使,封游击将军,金吾卫将军、全吾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唐懿宗即位后,曾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中书令,后被封为楚国公。咸通六年册拜公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同月何弘敬卒,享年六十岁。新《旧唐书》有传。
何弘敬之父何进滔,曾祖孝物,祖俊,并灵州军校。父默,夏州衙前兵马使,检校 太子宾客,试太常卿。以进滔之贵,赠左散骑常侍。进滔客寄于魏,委质军门,事节度使田弘正。弘正奉诏讨郓州,破李师道,时进滔为衙内都知兵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太和三年,军众害史宪诚,连声而呼曰:“得衙内都知兵马使何端公知留后,即三军安矣。”推而立之。朝廷因授进滔左散骑常侍、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为魏帅十余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
何进滔的儿子何弘敬,孙子何全橘也曾先后承袭魏博镇节度使,因而何进滔一门统治魏镇长达42年之久,并全部由地方节度使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将入相,三世统治地方,三世继任宰相,由地方官进而入主中央中枢机构的世代官宦人家的显例。
何弘敬墓志, 唐咸通六年刻。原在河北大名县万堤农场何氏墓内。1973年出土运到邯郸。志及盖均青石质,盖边长188至196厘米,厚88厘米。盝顶式,四周、四杀、交角、浮雕四神、牛、马、兽面等,刻工精致。志平面方形,边长195厘米,厚53厘米。四壁雕花卉、供养人。面楷书59行3800字,记载了何氏三代为魏博节度使的史实。志文虽以对墓主歌功颂德为主,但涉及当时史料广而详,对研究唐代藩镇割据,王朝与藩镇、边境的关系提供了史书记载的不足。墓志规模及形制已超“宗氏逾勋贵”,为所知者之最。
何弘敬在担任魏博镇节度使、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中书令期间,出于对佛教临济宗始祖义玄的高度崇拜,顺应民众强烈要求,主动邀请义玄到大名兴化寺弘扬临济宗禅法,并派人到河南迎请。此事大得民心,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