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揽胜
域情概览
新闻要事
古今揽胜
风物图典
历史经纬
大名人物
史志书展
文化长廊
丽君文化
消费指南
异域风情
史料辑录
方志馆藏
方志中国
历史文化名城
行业采风
志鉴动态
市场扫描
艾家口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古今揽胜 >> 兴化寺之八:名僧名人相映辉

兴化寺之八:名僧名人相映辉(1)

发表日期:2011-8-17 20:22:58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觉和尚

 

唐末大名兴化寺高僧,后任大觉寺(今大名镇西关村西北)主持,是临济宗著名禅师,对佛法解悟深奥。大觉和尚与兴化存奖同为义玄弟子,是帮助存奖开悟的禅师之一。 某日有僧问他:什么是本来身?”大觉和尚说:头枕衡山,脚踏北岳,便是本来之身。僧又问:什么是佛法?大觉答:良马不窥鞭,侧耳知人意。僧问:香草没生长出来时怎样?”大觉说:嗅着脑裂。僧再问:香草长出来以后怎样?大觉说:脑裂。当时佛教界高僧对其都非常敬重。大觉和尚临终时说一支箭,便坐化逝世。其弟子于铁窗口村南建有大觉和尚塔。

 

超觉和尚

 

明初大名兴化寺著名僧人。因兴化寺毁于洪水,超觉和尚痛心疾首,发下宏愿修复兴化寺,遂四处奔波,风餐露宿,极力募化,多年艰辛募资,得以重修兴化寺。超觉和尚之举感动了当地居士,痒生李仁布施土地一弓(十亩),一位很有名望的田姓老人舍地五十亩,给兴化寺做地基。超觉和尚以募化之资在这六十亩地基上(现铁川口村南兴化寺旧址)大兴土木,建佛殿十五楹。重修的兴化寺宏伟壮观,居然像座城外小城。

 

雪岸慈和尚

 

原为南方高僧,清康熙初年游走到大名,弘扬临济宗佛法,道行高妙,当地居士将其挽留。 因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大名再次遭遇水患,兴化寺又一次被毁,大名佛教僧众、士绅及府县官员,在朝廷的倡导下,追溯唐朝兴化寺临济宗,奉旨将本地郭汝贤所建白衣堂重建为规模宏大的临济寺。一山西在大名经商的富翁(后为大通润公和尚)倾经商之资购寺地数顷。雪岸慈和尚戒秉华山,法承双住,专务宏道,三传毗尼,夏以安居讲律,冬以节制参禅。临济寺僧众济济,晨钟暮鼓,一片兴旺。清朝庭为表彰其功,康熙九年(公元1679),康熙皇帝敕赐寺名为护国临济寺。雍正十年(公元1732)庄亲王赐匾额、联各一。乾隆五年(公元1740),乾隆皇帝恩赐御校藏经十二部,内以经柜,以传久远。

 

大通润公和尚

 

大通润公和尚,山西人,家境富有,原在大名经商,常游临济寺(兴化寺)听僧人讲经说法,遂大觉大悟,弃妻屏子,在临济寺(兴化寺)落发为僧,终生皈依佛门,拿出全部经商资金,购置养寺良田数顷。大通润公和尚年八十岁时,其妻自山西来大名给丈夫庆寿,在寺外搭台置屏,唱大戏数日。贺寿宾客众多,其中有一客人为大通润公和尚画了一张肖像,大通润公和尚以此像募化布施。到京城至张司寇府上,张司寇见到肖像,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未曾见面先题象,忒煞清奇是法门;

假使当年相见了,有何言语好谈论。

大通润公和尚从京城回来,将画像挂在方丈室内,大家见了都捧腹大笑不止。

 

临济义玄的传道师父黄檗希运禅师

 

黄檗希运禅师(?-850),唐代福建福清僧人,临济义玄的传道师父。他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希运幼年出家,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在洪州高安县鸶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名为黄檗山,往来学众云集。会昌二年(842)裴休在钟陵(今江西),迎请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成集,为《钟陵录》。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请黄檗至开元寺,随时间道,并记录为《宛陵录》,即是现行的《传心法要》。大中四年(850)圆寂於宛陵开元寺,赐谧号断际禅师,塔号。广业。有《语录》、《传心法要》问世。他的法嗣有临济义玄,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以义玄为最。 

黄檗希运禅师开创了临济宗禅风。临济宗风最为强劲,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力最强的宗派。 他先游天台,后至上都(西安),行乞时,遇一老妪,问答之间,希运玄门顿而荡豁。老妪介绍他至江西参马祖道一。至南昌道一已逝,乃瞻礼祖塔,遇百丈怀海于塔傍,乃参之。从此,投于怀海门下。据《古尊宿语录》卷二载,希运曾向怀海请问道一平日的机缘,怀海向他说起竖拂被喝、三日耳聋的一段公案:我再参马大师侍立次,大师顾绳床角拂子。我问即此用,离此用。大师云:汝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我取拂子竖起。大师云:即此用,离此用。我挂拂子旧处,被大师震威一喝,我直得三日耳聋。其时,希运闻是语不觉吐舌。怀海说: 子已后莫承嗣马大师去否?运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海云:见与师齐减师半德,子甚有超师之作。希运见地高拔时辈,颇受百丈怀海的赏识。《景德传灯录》载有师徒二人初次见面的一段话:问曰: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希运云:不可教后人断绝去也。百丈云: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希运随后入云:某甲特来。百丈云: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吾。” 

百丈一日问希运:什么处去来?曰:大雄山下采菌子来。百丈曰:还见大虫么?” 希运便作虎声。百丈拈斧作斫势,希运即打百丈一掴。百丈吟吟大笑便归。上堂谓众曰:大雄山上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希运于怀海处悟得道一大机大用,并得印可。后来希运回到黄檗山,四方学徒,望山而趣,睹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会昌二年(842),希运被当时任钟陵(今江西进贤县)廉镇的裴休迎请至钟陵龙兴寺,躲过了会昌法难。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迎请希运至开元寺,朝夕参扣,并记录其开示法语,辑为《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和《宛陵录》。裴休曾有诗赠希运: 

自从大师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欲师事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