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大名起义

大名起义(2)

发表日期:2011-8-16 17:45:02 作者:佚名 浏览数:

运筹帷幄、决胜全局

 

对于上述这一段,我记得张蔚林有如下比较完整的回忆,张说:以上工作(二进大名)完成后,我和陈济黎返回鲁西向军区首长以及王天祥同志作了详细的汇报,军区就派骑兵连护送王天祥、张蔚林、陈济黎,还有赶来参加起义研究工作的冀南三分区敌工科科长张励同志,一齐到了三分区,和三分区首长具体计划大名起义事宜。

起义工作做了三天准备,王天祥做出两项决策:

掌握夺其魁以解其体,就是对首恶及敌特刘琨、檀松甫、吴寿彭等一律杀掉,既断绝动摇分子的退路,且可以瘫痪整个伪军,使其一撅不振,给我军下一步对其残余,进行各个击破,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起义时间,决定事前不预告给张履亭、刘庆海等,怕他们送家眷、搬行李,以致引起敌人注意,走漏消息。再则怕他们内部矛盾,借起义之机,自相残杀。还怕坏人钻空子,借铲除汉奸之名,捉绑城内富户、巨商当肉票,或怂恿部下抢掠烧杀、败坏军纪、伤害人民,给起义军造成坏的影响。

起义方案还决定:时间要提前,确定是一九四五年元月十六日深夜零点,由三分区二十三团,负责围城打援,里应外合,接应起义军出城,该团在善乐营集结,我和陈济黎速往翟町村,分别通知:

裴万青告诉张团长,定于十六日晚上八点,在城东沙堤村谒见王天祥(由王临时给他下达起义命令)。

(二) 让王光旭通知北关教导团教官李静山,务于十六日晚上六点,在沙堤村和我俩接头。

(三) 由裴万青转告李如渠,令他形影不离突击团团长张履亭,听从指挥,并负责保护。并由他通知杨安太在东门,高玉振在南门,于十六日夜,必须亲自在城头值班,以火为信号,迅速打开城门。

(四) 通知副团长王世德和军需长张书敬,负责检查军纪,对在起义中有敢抢掠民财,趁火打劫,而破坏起义者,就地正法。

起义指挥部设在城东三里店,指挥员是三分区司令员高厚良,王天祥和张励等。待部队进入东门后,以二十三团团长陈中民为首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东城门楼上。

为了便于识别敌我,规定二十三团和起义军,一律在左臂上扎一条白毛巾,统一口令是欢迎二字,除此以外,还周密地部署了外围行动计划和城内的作战方案,至此,万事俱备,只等东风。

 

大名城武装起义

 

在一九四五年元月十六日漆黑的深夜里,从善乐营方向,来了一千多名民族健儿,雄纠纠,气昂昂,杀气腾腾,兵临大名城下,北风在呼唤,星斗在转移,大地在震动。零点,忽然城东燃起一团通明的火焰,祥光四射,直透黑暗的夜空,照亮了大地,照亮了千百万颗向往正义的红心!

东城门楼上的杨安太排长,亲自率所部,身先士卒,将城门楼上监视我们守卫城门的日本鬼子,一个一个活活掐死,余部冀魁、冀振芳、黄福臣、宋纪运、付兆祥、王金田……顺势下了伪警备队、伪警察的枪,一齐大开城门,导迎我八路军二十三团安全顺利地长驱直入,进了大名城。于此同时,副团长高玉振也顺利地打开了南城门。

二连连长李昆峰依照李大放参谋绘的大名敌伪城防图,在东门里,指挥所部韩凤林、曹同章、吴文举、吕海增、张保山……分别给八路军入城部队当向导,保证了入城部队,按计划各自进入作战的目的地,投入战斗,执行任务,达到了预期之目的。

张蔚林带二十三团八连,静悄悄地神速地到张小街包围了伪军长公馆,由刘琨留用的王天祥原卫士王柱年、李金铎开了大门,一拥而入,张蔚林因人地两熟,抢先入内,开枪击中了刘琨,张连长也随即开枪,这个作恶多端,中华民族的败类,所谓新任中将伪军长,武运不通,一道晦气,去冥国阎罗宝殿,向五帝阎君秦光辉那里报到去了。

陈济黎同志,带二十三团二连,同时冲入军参谋长檀松甫、日本狗特务吴寿彭的室内,檀、吴也得到同样的下场。

连长张秀冬、王振乾、李昆峰,排长左兴贵、齐铭心、韩金驰……积极行动、服从起义命令,执行任务,带头冲杀,配合二十三团里应外合,比较显著,有些连排行动迟缓,个别人还有犹豫,观望、等待,甚至有些连排竟敢说:不见到王天祥老军长,我不行动……”其中出现了先进、中间、落后三种现象,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副团长高玉振灵机应变,及时地和王世德(团副)分工负责、带领一营长迟绅功,二营长刘庆海等进行说服、动员、催促、监督、命令,做到了全团一致,迅速起义,配合入城部队二十三团里应外合,猛打猛冲,解决了城里城外四关伪警备队、伪警察,活捉公安局长刘丙之,横扫一切伪组织,彻底摧毁伪政府,吓跑县长苏正格。

日寇腾愤司令官,如瞎似聋,失去了知觉,战乱中盲目地派出了他的悍目小队长角谷、带所部二十多名鬼子兵,沿菜园街抢登东城墙用炽烈之火力、作困兽犹斗,梦想负隅顽抗,企图夺回东城门,和我入城部队二十三团及起义军一部,展开激烈的巷战,结果角谷小队全部被歼,但我突击团起义军中的王世德副团长,军部贾振华和战士若干人,也在枪林弹雨中,英勇牺牲,成为抗日烈土了。

人民必胜,王者之师所向无敌,这次参加大名起义的计有突击团全部,伪军部及教导团一部,伪警备队若干,伪警察少许。

这次潜师袭远,利在捷速.仅用五个小时,打扫了战场,凶气退而祥光现,星斗满天开笑颜。东方一丝丝、一线线,透出了万丈光芒。天明了,人民 若大旱之望云霓,渴望解放大名,

今天实现了。

 

起义军接受改编

 

十七日拂晓前结束了战斗,二十三团全胜而归,徐徐进入三分区,我起义军奉命过卫河,开进根据地的张铁集,经南乐县之福堪,清丰县之五仙镇、六塔、进驻鲁西、濮州、范县之杨楼、巩庄、杨集、朱堡寨、高堤口、盛辛店……部队被改编为冀鲁豫抗日纵队。王天祥任纵队司令员,张履亭任纵队第一团团长,高玉振任副团长,迟绅功任第一营营长,刘庆海任第二营营长,张书敬任军需,王凯任文书,其他如陈济黎、张蔚林、李大放、王天顺等任纵队参谋,蔡忠一任军医,其他很多同志,根据工作需要,都适当地分配了工作。

起义军在从敌占区开进根据地的长途中,踏着阳光大道,备受抗日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夹道欢迎,送汤送饭,献礼慰问,络绎不绝,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同情与支持。我冀鲁豫军区首长,又拨巨款百万,对起义人员,各有物质奖赏,关怀优厚,人人铭感!

宋任穷司令员代表军区首长,在王庄集欢宴起义军,连以上干部会餐时,一堂欢聚,畅所欲言,举杯相庆,热情洋溢,首长又作了长篇重要讲话,受到了全体与会同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党领导又在巩庄大会上,向全体起义军,宣布了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是:不咎既往、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革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自起义之日起,统称为革命军人……”

张履亭团长,代表起义军讲话,他激动地说:我们多年来早想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的愿望,终于今天实现了。张团长举起拳头,带领战士,高呼誓词,战士们举枪响应,口号鲜明,群情激奋,其誓词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坚决与倭寇血战到底!拥政爱民,团结抗战,坚决执行三大纪津、八项注意,为死难烈士报仇!

其间军区和地方、先后派来了文工团,前来慰问演出,多次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场面很热烈,豪情满怀,喜气洋洋,当时冀南和冀鲁豫广大爱国军民,异口同声,高唱秧歌:

一月十六正半夜,八路军来攻大名城,王军长、张团长里应外合打东洋,打东洋。队伍开到根据地,老百姓一见心欢喜,送猪肉、送粉皮,开会欢迎又演戏,又演戏。

部队开进杨楼村,军民团结搞联欢;抗日纵队第一团,军民团结来抗战,来抗战。军政民一条心,咱们共同打日本,汉奸死,日寇亡,那时才能得解放,得解放。

 

起义之后及其影晌

 

我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光复了冀鲁豫三省战略要地古城大名,大势起了变化,挫了敌人的士气,夺了敌酋之心。由于形势所迫,残余的日本鬼子,在冀南立脚不住,被迫撤回邯郸,整个暴露了他的虚弱。伪自治军一、二、三旅,失去了统帅,不得不各自为政,分崩离析,自顾不暇,惊恐万状,几个县的大片土地,逐渐为我收复。清丰、南乐、濮阳之线,残敌一日数惊,也趋于土崩瓦解。鲁西和冀南的伪军,忐忑不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每都想反戈一击,效法大名起义

大名起义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抗战情绪,大得民心。树立我堂堂炎黄子孙神圣伟大,揭开了伪军起义的序幕。为全歼东亚同盟自治军,扭转冀鲁豫区的战局,变被动为主动,转危为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注:本回忆主要参考,阎之青《河北文史资料》第六辑和张蔚林《大名史料》(27)及《冀南革命斗争史》,此稿业经阎之青审阅。

 

                                                              (大名文史资料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