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大名起义

大名起义(1)

发表日期:2011-8-16 17:45:02 作者:佚名 浏览数:

提起威震冀南的大名起义,前冀南一分区敌工科科长阎之青同志回忆说:伪东亚同盟自治军前军长王天祥策动突击团在大名起义,击毙大汉奸伪军长刘琨、参谋长檀松甫、敌特吴寿彭,消灭一部鬼子兵,摧毁一切伪组织,起义军回归人民阵营,威震冀南天雄。这是当年太行《新华日报》头版头条的重大新闻,其他如《冀鲁豫日报》和《战斗报》……都先后登载。这一仗的确是王军长、张团长里应外合打东洋,以极小的牺牲,赢得了巨大的胜利,猛虎掏心,以少胜多,速战速决,一举攻克了冀鲁豫战略要地古城大名。从零点至拂晓前,仅仅不足五个小时,就干脆利索地消灭了敌人,打了一个漂亮仗,是当年华北民族战争中一大快事,也是后来冀鲁豫广大地区人们喜闻乐道的传奇故事。

 

敌顽盘踞大名城

 

 

大名古称天雄,左控津浦,右瞰平汉,东濒卫水,西近漳河,黄河带其前,幽燕枕其后,自古为冀南之重镇,冀鲁豫三省之咽喉。且县城之东十八里,有龙王庙,古之大名外港,水旱码头,上接道口,下及天津,为船舶辐辏之地,附近货物、土特产品,咸集散于此。

日寇侵中原,腾愤率悍敌以固守大名。在旧县府以东,菜园街以西,文庙正北,单独构成一个防御体系,营所四角筑有碉堡,围墙高大,设有射空,上下内外又有铁丝网,在百米之内所有房屋一律拆除,扫清射界,其军事设施,可谓森严壁垒。

一九四二年王天祥回隆组军,收容组编了程道合、李成华、程希孟、程明轩、杨法贤等土顽,编成了四个旅一个突击团。日军给王部东亚同盟自治军番号,王天祥为军长,一旅长是李成华,二旅长是程明轩,三旅长是程道合,四旅长是杨法贤。王天祥为自保,收留旧部,招募新兵,组成心腹的直属部队——突击团,张履亭任团长。

王天祥曾受共产党员刘子会的熏陶影响,具有爱国抗日的思想。回隆组军后,他非常重视整军,改造部队,伺机反正,意图一举收复冀南。一九四四年四月,日军命王天祥军部进驻大名。这时冀南三分区派敌工科长张励同志,八路军总部派靖任秋同志来到大名,以朋友名义,帮助王天祥整顿队伍。在大名北关美国教堂办起了军官教导团,讲国内外形势,部队的前途,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便积蓄力量,伺机反攻。

 


原宣圣会医院别墅为大名起义策划处之一(位于县委党校西南处)

日寇窥破了机密,也采取了紧急措施,派来了东北讲武堂出身,大汉奸刘琨任副军长,檀松甫任参谋长,薛栗堂任参谋处长,吴寿彭任宣抚处主任,苏正格(少将军人)任大名县县长,

四个城门有突击团警备队警察,在日寇的监督下,联合守卫,而突击团团部设在道口(前大名市政府所在地),突击团团长张履亭为城防司令、居中坐镇。

城外(李成华等脱离自治军后)第对王天祥等进行钳制和监视。一九四四年八月,敌人又用调虎离山计,趁王天祥到邯郸,强行解职,由刘琨任军长。后来,冀鲁豫军区派共产党员陈济黎同志几经周折,将王天祥营救到我抗日根据地。

刘琨接任军长,军部设在道前街西头的五女师,参谋、副官、军械、军法、军需、军医、兽医、宣抚等八大处,分布在道前街与西街之间、县衙在马号街之东、新民会在文庙以内,伪警备队及公安局主力在东大街,伪警察局和一切伪组织,布满了城里城外,密密麻麻,成了兵山。

军医处在现在县委会西侧,军官教导团在北关美国教堂(即现在的大名县政府及其招待所之地),军火、弹药、武库在西街以北城隍庙街和马厂街一带,马匹牲畜等在大寺街东,南城隍庙一带,通讯连在宫里(张小街之西)。第一营主力在红楼,南关、负责南门与东城门;第二营主力,在军部后大院,负责保卫军部和八大处,以及西门和北城门。

一旅贺润生旅部,驻魏县之张庄;第二旅杨法贤旅部,驻南乐县之千佛,第三旅程道合旅部,驻内黄县之楚旺镇;程希孟父子还在回隆。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炮灰走卒,星罗棋布在内黄、邺县、南乐、魏县、广平、大名几个县里,自以为牢不可破。

此外敌人加固外围、邯郸至大名、大名至濮阳,排开了一字长蛇阵,以雄厚的兵力,蜂屯各据点,铜墙铁壁、气焰嚣张、黑云满天、阴霾四起,总认为万无一失,安如磐石。

 

王天祥策动大名起义

 

刘馄加官进爵,吉祥如意,擢升为中将军长,也想狐假虎威,装模作样,为尽忠皇军主子,外则布下重兵,内则要着手清洗王的亲信,追查张蔚林,细访陈济黎,驱逐徐甫清,降级李大放,否定王天顺,收降王柱年、伸手教导团、野心一横,试想以齐岳代将,夺张履亭的兵权。还怕弄巧成拙,引起王的亲信卫队——突击团官兵怒火,血染大名城,为了投鼠忌器,不得不姑且迁就。

正在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我冀鲁豫军区首长宋任穷、杨勇、曹里怀等批准了王天祥结合三分区,先把突击团从大名拉出来的请求。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王笑竹同志,也从内黄井店、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王乐亭主任那里,邀来了陈济黎、张蔚林同志,经观城县的耿王村来到了起义发祥地的王庄集一同以群英会的场面,晋谒宋任穷政委兼司令员。

王天祥同志在此传达了军区党委:关于尽快争取张履亭率团起义,解放大名,准备大反攻的指示。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正确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一起分析了这次大名起义,有利条件和不利的因素。决定要以智取,不宜力敌,快打快撤,速战速决,使敌人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当时认为有利条件有七:

一是,有军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广大军民作后盾,人民战争,上下同心。

二是,我们已经总结了前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王天祥前率部起义失败),接受了血的经验教训。

三是,我党的地下组织,仍在继续工作,未曾受到破坏。

四是,忠于王天祥的同志,大部份还在敌方担任要职,对统战十分有利。

五是,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和我军的政治攻势,在敌人内部引起极大震动。

六是,敌人虽多,尽是乌合之众,地利条件虽好,不及我方人和。

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弃暗投明,杀敌立功,火候已经成熟。

其不利的因素有二:

一是,前次举义、工作失败,引起了敌人警惕。敌人加倍的整部队、放特务、筑工事、严戒备。

二是,部分顽固、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千方百计破坏起义。

分析问题之后,王笑竹秘书长,作了具体安排,让张蔚林、任玉巧同入虎穴,与张履亭秘密联络。他二人一男一女,化装打扮,冰天雪地,踏上征途,仗红心干工作,凭赤胆不怕死,在南乐县乔崇盯乔老全同志的掩护下,通过封锁沟,进入西崇町堡垒户魏庆生家,灵机应变,从容安排,任玉巧谎称是张履亭爱人耿苏的亲戚,混进城去见了团长张履亭,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次日凌晨,由张履亭设法把张蔚林接到大名城内菜园街,我们的地下关系户成天德家中,传达了军区首长和王天祥的指示与意图,张履亭随即表示:我们早就盼望这一天了,感谢军区首长关怀,听从王军长命令,杀敌起义,一致抗日。并说:根据掌握情况,大部份官兵愿意接受共产党,改编成八路军,但马上起义,感到突然,其中还有大量工作,得分头与知己、部属们谈谈……”

经商定以该团地下工作人员裴万青、李如渠代表突击团为联络员,和城外随时联络。张团长又将全团人员编制花名册和装备登记表,一并交出,其间张蔚林以不同形式又分别与营长刘庆海、副团长高玉振、王士德,教官李静山、连长李昆峰、排长杨安太、齐铭心、左兴贵……传达了任务,这时张蔚林已得到前王军长可靠参谋李大放,为大名起义,创造有利条件,秘密绘制的大名敌伪城防军事兵力配备图,和盗取敌伪十五天的军事口令,一并带回冀鲁豫军区,军区首长和王天祥一见非常高兴。曹里怀参谋长听完汇报后,除对侦通参谋张蔚林作嘉誉之外,他说:你们初战告捷,任务完成不错,但这次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起义的准备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不仅要尽快的做好上层人物的工作,而且要抓紧中层军官的工作,这些都须个别进行,对那些顽固分子,要派得力的人,严加控制,并且要派遣可靠的中层军官,深入到士兵里,讲形势、谈爱国、指前途,使他们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以便闻风响应,立即行动。

王天祥同志,根据军区首长指示,又布置下一步工作,让张蔚林和陈济黎同志二进大名,并强调这次起义,要有十分把握,九分九也不行。张、陈二人,先到距大名不远的根据地,卫东张铁集附近的翟町村,住到冀南一分区敌工科领导阎之青的老关系户王光旭家,以此为基地,利用王在大名人地两熟,并且城里又有亲朋关系,秘密联络,打入敌人的心脏——大名城里去给我党我军做地下工作(通讯、联络、侦察……)例如他通过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又深入到雅园澡塘,倾听人言,刺探情况,喝茶时察觉一个便衣向军官低声汇报我军动态……

通过王光旭,张、陈等人的密秘联络,不仅尽快的和张履亭、高玉振、刘庆海、李昆峰、杨安太、左兴贵、齐铭心等,进一步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保证及时落实,而且还了解敌军内部许多情况,这对大名起义的成功有他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