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遗存
民风民俗
风味饮食
特色物产
民间工艺
古物遗存
风物杂记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风物图典 >> 古物遗存 >> 大名百年古树

大名百年古树(1)

发表日期:2011-8-16 15:47:31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名县境内百年树龄以上古树颇多,它们形态各异,争奇斗艳,阿娜多姿,巍为壮观,展示着岁月的沧桑。现择其中部分略述于下:

1、县城西街古龙槐

豆科,槐属,树高12.5米,胸围360厘米,冠幅15×15.6米。位于大名县古城内西街,原种植于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据最新考证:该树为宋代遗物,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代刘姓族人购置地基搬迁至此时,有古槐三棵,今仅存一棵。该树有一主枝向上犹如龙头,东部有一主枝伏地,蜿蜒向东延伸,恰似龙尾,全树象一条伏卧欲飞的巨龙,故有卧龙槐之称。

 


 


                                    闹春图   (杨达 摄)

 

 


         刘家花园示意图      刘颖悟 

 


 


刘遵宪住宅区旧址          县方志办

 

刘遵宪(大名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后任朝廷要职,告老还乡后,在县城西街购置宅院居住。当时路南为住宅区,有大型建筑藏书楼等,路北为宗祠、花园赏玩之所,占地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现已建为民宅。刘姓后人现传至二十世上下,古槐区周围和刘军庄仍居有其后人。古槐历经风雨沧桑,做为古城发展的见证,现仍枝繁叶茂。尤为独特之处,是其东端平伸一枝,酷似龙型,头部有枝角上促,嘴眼明显,栩栩如生,游客多慕名而来,叹为观止,誉为冀南第一古槐1983年被大名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俗称西街老槐树,常焚香敬树,赋予其灵气。

 


 


 


 

2、县城东街皂荚树

豆科,皂荚属,位于大名城内东大街,原民政局院内(旧徐家祠堂,民国时期是红十字医院院址)。该树栽植于清光绪年间,距今有120年历史。现在该树高18.5米,胸围240厘米,冠幅18×18米,树冠呈伞状,树干光滑挺拔,生长势强,枝叶茂盛,夏秋皂角满枝。

 


 


 


 


 


 

3、苗庄村杜梨树

蔷薇科,梨属,位于红庙乡苗庄村西曾家坟上。据传该树栽于清乾隆年间,后被砍伐,又生出新树,成现在状,距今树龄有150余年。树现高12米,胸围230厘米,冠幅16.4×16米,树形美观,树冠圆满,生长势强,枝叶茂盛,每年杜梨满枝,观赏性强。

 

 

 

 

 

 

4、后北峰村柿子树

柿树科,柿属,又叫牛心柿,位于北峰乡后北峰村内,树龄300余年。据说该村过去有很多柿树,小孩子玩耍时,可以沿柿树从村西到村东,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只存留6棵。树高10米,胸围125厘米,冠幅9×8.8米,生长势趋于衰弱,每株每年仍能结50公斤柿子。该柿树树形美观,树枝呈折状生长,婉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