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聚焦
大名史话
史事聚焦
史志论坛
小城故事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历史经纬 >> 史事聚焦 >> 大名县“束馆事件”的回忆

大名县“束馆事件”的回忆(1)

发表日期:2011-8-16 13:59:07 作者:佚名 浏览数:

大名县束馆事件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一次惨痛的流血事件。我俩作为知情者,特将这一事件作一系统的回忆,以期载入地方史一页。

 

 

一九三八年初,从山东省某地游动到大名县束馆镇一股武装,番号是国民党别动队第十支队,扬言抗日救国。司令何秀甫,据说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教育厅长何思源的侄子。还有个领导人薄冠俊,人们也称薄司令。这股武装尚未到达束馆镇之先,来了几个人看房:那里住团部,那里住营部……。待这股武装到达束馆镇之后,实际上也只是相当一个连的规模,大约有一百多人。而且并不是每人都有枪支,持枪者约有三分之二,其余的人有的带几颗手榴弹,有的肩背大刀,还有少数人赤手空拳。但在持枪者中间确有一挺机关枪,还有一个小掷弹筒。这股武装服装极其杂乱,没有穿军服的,都是各式各样的便服,薄冠俊还穿着长袍,这股武装到达束馆镇后,除向群众要些生活上必需的粮食、烧柴、蔬菜外,并没有乱派款,也没有发生打人骂人的现象。群众说:不乱骚扰人,还算有纪律。

当时,正逢司枕亚同志从太行山晋城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回到大名。这个训练班是朱瑞、晃哲甫同志为解决抗日战争初期急需的干部而举办的。毕业后分配的原则:打回老家去,开展游击战争。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占领大名县城,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了,八路军尚未到达这一带,广大农村处于无政府状态。司枕亚同志面对这样兵荒马乱的动荡形势,苦于无法开展工作,整日到处奔波串联,经常连饭也吃不上,有一天到李茂堤村许彤云同志家,谈及如何开展工作,许说:束馆镇来了一股武装,看来是抗日的,我和陈建勋等人已经到那里组建了政治部,也希望你参加政治部工作。这股武装虽然隶属于国民党系统,我们到那里可改造他们。司枕亚同志听了许彤云同志这一番话感到:(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二)当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的朱瑞同志,就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作统一战线工作。(三)司枕亚同志在军政干部训练班学习时,就有统一战线这一课程,到国民党这股武装后如何去工作,心中是有数的。(四)许彤云同志是大名县的老党员,在国民党恐怖统治下曾担任过中共大名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既然他在这股武装内部组建政治部,参加政治部以后更便于工作。司枕亚同志想到这些,于是就到束馆镇参加了这股武装的政治部。

刘亚南同志和本村刘芳圃同学也接到陈建助的来信说:他随一支抗日部队驻在束馆镇,希望能来参加。刘亚南、刘芳圃同志由于参加抗日救国心切,当即到了束馆镇,不仅见到许彤云、陈建勋,而且由他俩引进见到何秀甫。何讲了些抗日的大道理,并表示欢迎参加。刘亚南、刘芳圃同志感到:这是一股国民党武装,并听说别动队是一种特务性质的武装,决定不参加。在束馆镇住了一夜,次日早饭后就婉言谢绝返回本村了。

陈建勋的爱人李桂云是河北省立第五女子师范毕业,有一次陈建勋回家劝李说:我们部队还有女同志工作,你也参加吧!但李迟迟没有去。

抗日战争初期,郭献瑞同志担任南乐县工委书记时,当听到束馆镇驻有打着青天白日旗的军队,里边有七师的同学陈建勋时,就以河北省民军四支队代表的身份,来到束馆镇商谈收编这股武装的问题。先找到陈建勋,并由陈引进见到何秀甫。郭说明来意后,何一再表示这股武装隶属国民党系统,想吃掉我们是不可能的……。说了半天,没有结果。郭献瑞同志于当天晚上离开束馆镇到了南乐县北吕村。

 

 

抗日战争初期,大名县同其他地方一样,广大农村一度形成两种对抗性的势力:一种是土匪打着各种旗号揭杆而起,有的割据一方,有的到处游动,他们明要暗抢,当然受害者主要是那些地主、富农等富裕户,群众称这些大小不同的股匪为吃千队。一种是由地主、富农直接或间接组织起来的防匪自卫组织,称之谓民团自卫队。有的是地主、富农出面担任团队的领导,但多数团队是地主、富农指派他们的心腹担任领导。这后一种势力往往同封建迷信的会道门结合起来,成为一呼百应的群众力量。

束馆镇地处大名县边陲,与山东省毗邻,过去这一带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土地比较集中,封建迷信的会道门盛行。日本侵略者侵战大名县城后,与封建迷信会道门结合的民团或自卫队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代表着地主、富农的利益,形成一种顽固的地方势力。束馆镇所驻的这股武装虽然不同于吃干队,国为他们没有乱派款,也没有发生打人骂人的现象,更没有抢劫行为。他们派武装小组游动到季茂堤村九牌活捉日本翻译官的抗日行动,群众也看在眼里。然而他们向当地要些必需的粮食、烧柴、蔬菜也触动了地方顽固势力的利益。

打吃干队去!在铁卜营民团团长韩从孟、罗庄民团团长何九为的暗中号召串联下,于一九三八年三月某日白天,束馆镇周围的纪家庄、石槽、铁卜营、邱庄、前营、后营、胡气、寺头、唐村、朱村以及罗庄的东纪家、西河家,段家等村的群众手持长矛大刀人山人海从四面八方拥向束馆镇,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何秀甫决定:(一)只准向空鸣枪,不准伤害群众;(二)撤离束馆镇,向东南方向撤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股武装边喊口号边向空鸣枪边向东南方向撤退。事后查明:手持长矛大刀的群众无一伤亡,而手持机关枪、掷弹筒、步枪的武装却遗尸十三具:束馆东街王家拐死一人;束馆东关长坑西上岗死二人;唐村南门外死三人;朱村死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