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部的领导关系和办训练班。
上述李本桥(马天胜)、安钦文(康健生)两位同志回南乐后,南乐县委主动和很快派来袁纯同志(我乡师同学),并指明由袁专职负责政治部党务和团的工作。成立了支部。从而进一步明确政治部党的领导属南乐县委,同时南清大地委也领导,政治业务受丁部总政治部领导管理。
政治部成立后,即抓紧办训练班,由汉章、绍景负责,也都没有经验和缺乏材料,是三八年暑天在邻大名五区的南乐四区袁东邵西门外露天松林里,结合不影响工作举办的。原打算办两期,因工作太忙只办了一期,大概十天,约四十人左右。当中濮阳总政治部张伟同志等前来了解指导,我还请南乐县委白潜同志讲课一次。提高了政工人员的觉悟,学得一些游击战的知识,发展了部分党员。此外,根据通知,还向濮阳总政治部和南清大地委按条件推选输送了几次干部,进行培训后被留下另行分配走了(以上政治部成立和搞训练不记得贺亦然出现,他肯定在北张过)。
提一下,政治宣传搞的形式多样,如标语、歌曲、小调、漫画、话剧、大小会和街头宣传。革命歌曲尤多,发生影响较大。材料是上边发和与冀南三分区有联系赠送,也有宣传科自己编写的。通过宣传,大有助于战斗情绪,及密切与群众和军民关系。
三、关于部队的扩建情况。
1、经过与匪众杨法贤的接洽,于三八年五月某夜陈明绍亲往龙王庙指挥、收编了杨部,同时解决了云集庙镇的红枪会。随将杨部改编为八团一营,杨为营长(八团团长是副旅长魏汉池代理),其它续建两个营,不外是民团和匪众。
2、我和宣传干事李化民,往大名三区双庙所谓第七支队许信部(号称司令)搞了些天。许信人年青、稳着,在他复杂的道门和道徒中却有威信。经过商通,登记调查和初步清整,把该部与魏县杨二科(匪性团众,地方势力)合编为三旅九团,团长杨二科。其中对杨二科由冯洋舟等搞联络和争取工作。 3、“三旅七团”(团长丁佩瑶)原是一个特务营,经过改编民团和招募凑成三个营。丁佩瑶是丁树本的侄儿,是老丁的心腹嫡系,杨法贤是八团的武力基础。杨本人匪性,单干难驭。九团的杨二科,地方性,乡土观念。可以说都不是陈明绍的亲信。此外,陈明绍搞了一个学兵连,连长李宝善(南乐)是个投机分子,政治流氓(可能是政治部撤销后的事)。
四、取消政治部分别下团。
随着部队扩大和形势发展,根据濮阳总政治部文件精神,约于一九三八年九月间取销,只留一个宣传队,由袁纯同志负责联系。经过研究,当时我到七团,孙汉章到八团(实未到职),冯洋舟到九团,分任团政治特派员,并同时研究确定了营教导员和连指导员的职责名单。至此,政治部结束了它的一定历史任务,政工人员转向在部队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对部队的政治思想、文娱活动与联系群众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并表现对作战的勇敢精神。当时有一句流传是:“三旅打、一旅看、二旅后防吃白面”。主要因三旅在前方打了一些仗,陈明绍也曾亲临前线指挥(如三八年八月组织奋勇队攻大名城),每次战斗都有我们政工人员参加。例如冯洋舟同志在九团当特派员,在魏县西门迎击鬼子战斗,郭兴吾同志任营教导员,在五花营(南大公路)埋伏截击鬼子的战斗中,均亲临前线指挥,率领战士,不怕牺性,英勇作战,发挥了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我在七团约三八年十月参加窑厂战斗,追赶鬼子至大名城外(有十几华里),并提了两点参谋意见:“从鱼脊形土岗侧面掩护攻窑”及追赶敌人至大名城外时,提出“我宜速退”两点意见,均被团长丁佩瑶立即采纳。
总之,我们在丁部三旅的政治统战工作,从到北张和在大名一带活动开始,经过大家努力,积极艰苦工作,通过不同的段落过程,作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定积极作用,并为党输送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骨干力量。以后到一些系统和单位担任比较重要的各级领导工作,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发生了政治分化和我在七团被驱逐脱离。
丁树本本来是反动的国民党立场,但在三八年头几个月和前一段,表现还比较好。他自从一九三八年九、十月间参加了卫立煌召开的“反共”洛阳会议回来以后,变得明显反动,经过贯彻也直接影响到三旅。这时,过去有少数政治面目不清楚的“三青团”公开暴露了。于三八年十一月袁纯同志召开的联系会上说:“我们白天开会,他们夜晚在庙里开会,在八团和宣传队都有两个人。”我在七团,反动的团长丁佩瑶玩弄卑鄙手段,把我装进行军袋内的团员登记表(空白)乘隙偷走交给了陈明绍,随喊我到司令部谈话,陈说:“你们这样搞,他们说是要搞垮队伍,如果再搞,他们说要开枪。”清楚的表明了陈明绍是中间立场,他没有夹个人的意见。我说:“现在我只有走了”等于被驱逐。我和郭润田(大名五区后鲍庄人)一同从五区某村脱离,是三八年腊月的一个雪天,我二人一路热情地谈了回去在五区建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