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学良,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元城县七区通讯员、三区人武大队干事、莘县五区武委会青年武装部长、组训部长、武委会副主任、主任、莘县四区武委会主任、元朝县五区区委委员、民运部长、元朝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副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任中共湖南省益阳地区宁乡县五区区委书记、宁乡县县委委员、县委副书记、书记、省属国营君山农场党委书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铁木机械厂革委会副主任、化工部第四建设公司第一工程处党委书记、冷水江制碱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湖南经济干部学院副院长兼湖南老干部大学副校长。厅级干部,1992年离休。
从1949年南下到宁乡,我这个北方干部在宁乡工作了十三年多,其中任县委书记九年。1962年春天我有幸参加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刘少奇同志是这次大会的主持人之一。这次大会前一年,即1961年4、5月,他到湖南农村作社会调查,曾在宁乡花明楼调查研究十多天。会议期间,我向少奇同志写了一封五千多字的长信,汇报宁乡高举三面红旗的经验和教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意见,并在信中表示要见见少奇同志。因为他是宁乡人,又在宁乡作过调查,我想听听这位宁乡籍的中央领导同志对宁乡工作的指示。信交给了王光美同志,王光美同志很快转交少奇同志。少奇同志看完我的信,虽然日理万机,仍然同意接见我。他叫大会工作人员通知我,在和中南各省县委书记合影后到他家里去面谈。同时,通知和我一起到他家去的还有长沙县委书记赵阳城。因为1961年少奇同志在长沙天华乡也作过一段农村调查。
首先接待我们的是王光美同志。她穿着朴素,平易近人,热情好客,亲自给我们让座,泡茶,递烟。不久长沙县委副书记周时华也来了。王光美同志就笑着对我们说:“少奇同志很忙,要稍迟一下才能来,我们先聊聊吧。”接着她就问我们:“看了农业展览馆感觉怎么样?”我们说:“浮夸的东西少了许多,但不实在的东西还是有。”王光美同志说:“你们最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大家多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正谈着,少奇同志来了。他笑容可掬,红光满面,一进门就热情地跟我们一一握手,并给我们递烟、倒茶。坐定之后,他笑着对我说:“看了你的信,有些字不认得(指我写的简化字和不规则的草体字)。”接着,他把目光投向我们三个县委书记说:“这个会开得怎么样?七分成绩,三分缺点的估价,你们认为怎么样?”他又问我:“宁乡怎么样?”我说:“不好估价,我有点不服气。”他用很缓慢平静的语调说:“你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嘛。”我没作声。王光美同志在一旁插话道:“县委没有集体讨论,老李不好表态呀。”少奇同志点了点头,使劲吸了口烟又说:“我说是三七开。苏联专家撤走是人祸,我们工作中犯‘五风’错误也是人祸。你们看宁乡是天灾还是人祸?”我说:“要是我们工作有缺点。”少奇同志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说:“我看也是。要说是旱灾,我家门前
安湖塘还有半塘水呀。”接着他谈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今后我们不但要发展粮食生产,还要大力发展山上的油料作物。现在非洲一些国家正在学习我们在山上发展油料和粮食,还可发展畜牧业。”谈话中间,少奇同志忽地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河北大名。”少奇同志说:“那你学的李菁玉(我家所在地原冀南区党委书记)的作风,有点大轰大擂。”他又问赵阳城是哪里人。赵说是太行人。少奇说:“太行区李雪峰稳打稳扎的作风,很有人拥护。”少奇知我们对三七开还有不同意见,便说:“三七开的估价是初步的,以后再看。你们回去以后,不但田里要抓紧粮食生产,山上也要好好搞一搞。搞木本粮食,搞木本油料,田埂上多种点豆子,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要有信心。”我说:“田埂上种豆子我准备回去就试行。”他又点点头表示高兴。
我们从九点谈到十点半,谈得很轻松愉快。少奇同志一直笑容满面。他说话总是带着商量探讨的语气。王光美同志始终在一旁做着记录,并随时给我们添茶。最后,少奇同志宣布:“今天就谈到这里好吧。没有给你们准备饭,很对不起。”我们说:“宾馆给我们准备的伙食很好,华国锋同志已派车在外面等我们。”于是我们起身告辞。少奇同志夫妇很客气地送我们出门。临别了,少奇同志还一再叮咛说:“发展多种经营是大事。外国人吃牛奶吃肉的多,所以吃不了多少粮食,我们只搞单一的粮食,不吃牛奶,鱼肉也供应不足,所以粮食吃得多。你们回去要发动群众既搞粮食,又搞多种经营。”他还说:“宁乡的水库修得好,作用也大,只是搞快了一点。”谈话结束后,我们便登车返宾馆午餐。
那次少奇同志接见我们的情况,我从北京开会回县委后曾向一些同志讲过。现在时隔多年,当时的一些谈话我已经记不清或者漏记了,希望知情的同志能对这份回忆资料给予补充订正。
注:转自《宁乡文史资料》第七辑
(大名文史资料第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