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当代人物
游子风范
您当前位置:大名博览 >> 大名人物 >> 历史名人 >> 大名籍烈士于阔事迹

大名籍烈士于阔事迹

发表日期:2011-7-6 15:57:40 作者:佚名 浏览数:

于阔,原名李朝仕。一九一九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一个地主家庭。于阔的父辈望子成龙,光耀门庭,但于阔却走了一条与他们意志相反的道路,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辍学,参加了当地我党领导的抗日工作,不久被选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三八年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毕业后,坚决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华北前线冀中军区工作,一九四0年春来到十分区地委机关,在宣传部任干事。

于阔同志身材魁梧,黑红的脸膛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初到地委机关时,穿的是陕北老乡式的破绽百纳的棉袄,带一顶破帽子,特别引人注目。于阔在宣传部主要从事文字工作,有时也到区县检查指导工作,这对于总是向往着火热斗争生活的他,显得有些不适应。所以,他经常和同志们流露不满情绪我们抗大学员毕业时,个个要求上前线,想不到来到了前线却又留在机关。一九四0年夏,雄县县委成立后,他一再要求去雄县开辟抗日工作。后来,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地委决定让他到安次县工作,任一区区委书记。他不计职务高低,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于阔到安次以后,正是环境异常残酷的时期。县城里的敌人纠集各据点的伪军频繁扫荡。一九四零年,县大队在大北市被三百多敌人包围,伤亡很重,各区小队所剩也不过三、五个人,地方干部多数隐蔽了起来,白天不敢出来活动,个别意志不坚定分子还投敌当了汉奸。敌人在加剧扫荡的同时,还新建了不少据点,一部分村被敌所迫相继建立了伪保甲政权及保甲自卫团,到一九四一年春各村普遍建立了这种伪组织,这对我们的工作构成了很大威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智勇双全的于阔来到了这里,开始了工作。他先找一些隐蔽起来的干部了解敌情,分析形势。那时,伪保甲自卫团遍布全县,敌人妄图利用自卫团,拒我进入,借以断绝我与群众的联系,于阔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就是自卫团问题,  掌握不住自卫团,我们就站不住脚。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付自卫团的办法:又拉又打。

首先,于阔同志大胆决定在日军据点东栗庄村召开伪乡、保长和自卫团长会议。当时,来参加会议的人都很胆小,怕人民政府给他们戴上汉奸帽子。但于阔同志非常讲究斗争策略和方法。他对来参加会议的人说:你们在座的诸位都不同程度地为抗战卖过力气,有过功劳,政府是知道的。敌人反复扫荡,你们出来应付敌人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一点人民政府是理解的。在分析了形势之后,他机智地地话锋一转说:但是你们不要因为一时乌云压顶,就认为八路军不行了,就甘心当汉奸办坏事,应看到抗战终究会胜利。大家不要因一念之差而前功尽弃,后悔莫及。他又说:你们应付敌人,但是不能真给敌人干,明里给他们干,暗里必须给人民政府干。于阔的一席话,给与会者吃了定心丸,接着,于阔同志一边询问敌情,了解群众情绪,一边和大家商量对敌斗争的方法,会场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不少人说了心里话:谁愿意替日本办事,资敌是没有办法的事,不然的话,全村都得遭殃

 


 

这次会议后,干部和群众对抗战胜利真正有了信心,更明确了斗争方向。不少自卫团头头被我们拉了过来,也有那么一些死心踏地效忠于敌的汉奸,于阔对他们采取了镇压的方法。罗官屯有个董林昌,亲日最坚决,召集会议他不来,给八路军征公粮他也不给,我们的队伍进村他就打,于阔同志便把他列为打击对象。因他防守严,行动诡密,我们的队伍抓了他几次也没抓到。后来还是于阔出了个主意:咱抓不到他,叫敌人抓他。他便通过邮局给董林昌写信,信的大意是:你给我们送的子弹,药品收到了,然后,于阔又通过在县城做敌工工作的同志,利用关系到日本宪兵队告发他。日宪兵队立即把董林昌家包围了,果然搜出了信件,便把董绑架到城里,借敌人之手,惩治了这个坏蛋。中马庄有个刘德元,是自卫团的头头,他看到我们力量暂时薄弱了,便威胁团丁不准与八路军往来,还经常往县城跑向敌人报告我们活动的信息,于阔安排了几个战士,在刘德元去县城的路上等候,待这汉奸回来时就将其处死了。随后,我们又连续处决了几个铁心给敌人办事的自卫团头头,为民除了害,狠狠地打击了汉奸的嚣张气焰。当时的汉奸,听到于阔的名字,都闻风丧胆。在消灭这些汉奸的同时,我们还在各村选派了可靠的人当自卫团头头,这样,自卫团组织就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一九四0年冬至一九四一年秋,通过使用又拉又打的斗争策略,凡是于阔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两面政权基本形成。于阔作为在敌占区坚持斗争的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站住脚,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把党的政策和当前的斗争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斗争方法,为我十分区以后促进两面政权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九四一年秋后,第三联合县成立,安次县划为一联区(包括水清县城东一带至安次的平津铁路线),地委决定任于阔同志为第一联区区委书记。原安次县县长李桂芳同志任联区长。做为区委书记,哪里斗争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安次的许多农村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同志们形象地称他是满天飞

水清县大占村(属一联区),位于永定河套,沙地多,树桁子多,便于隐蔽打游击,区干部也常来这一带活动,这里成了一联区的秘密根据地。一九四二年春节刚过,二月十二日(阴历正月初六)这一天,于阔和其他区干部又来到了大占村,照例驻在堡垒户王晋家里。白天一天平安无事,到了晚上,于阔又开始和区干部们一起研究工作。大约到了夜里十点左右,忽闻街内有狗叫声。原来是有坏人告了密,驻韩村据点的几十个伪军把这个堡垒户包围了。

 


 

当时区长李桂芳等都迅速冲了出去。而当时只有一个名叫杨凤桐的同志正在睡觉,于阔不忍心抛下这个同志,待将他唤醒时,已经耽误了时间。敌人包围了他们所在的这套东厢房。于阔见势危急,已经冲不出去了,就和杨凤桐与小杜同志与敌人展开了搏斗。后来,敌人越来越多,四周房子上都趴上敌人,形成了三面包围,另外杨、杜两人都受了重伤不能继续战斗,只剩下了于阔一个人,他机警地跑到外间屋的锅台后面把自己掩护起来。然而,敌人凶残的子弹雨点般密集,很快就把门打烂了。于阔见门坏了,料定敌人会下房进屋,他又跑到锅台上面,准备打开门战,不料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胸膛,于阔倒在了血泊中。当时,于阔的神志还清醒,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了一下身,把枪和揣在腰里的文件包压在身下,(文什包中有我党的机密和许多革命同志的名单)鲜血浸透了文件包……于阔临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着如何保护党的秘密,怎样保护革命同志的生命安全。

于阔同志牺牲后,乡亲们都非常难过,大家说:“老于那骨头最硬,那才是真正抗日的呢!”他的不幸,是三联县的巨大损失,使一联区失去了一位有胆有识,德才兼备的好领导。于阔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激励着后人,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鼓舞着后人。

 


 

让我们再听听于阔讲过的话,来缅怀这位革命先烈:

我的家境并不贫寒,上大学我上得起,当纨绔子弟我有条件,为什么我需要豁出命来抗日呢?这就是一个人要爱他自己的祖国,不能眼看着大好河山和父老姊妹们任人践踏。国难当头,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民族气节,这是我们的责任哪!”

                                                                                                  摘自《廊坊英烈第一辑》